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7 ,大小:545KB ,
资源ID:64705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70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二 考向2 唐宋经济新变化与文化繁荣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二 考向2 唐宋经济新变化与文化繁荣 .ppt

1、考向2 唐宋经济新变化与文化繁荣 研透高考洞察新动向【真题研磨】1.(2020全国卷T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名师点评】核心主干 情境载体 素养考查 解题关键 中国历史绘画的艺术与史料价值 步辇图(1)时空观念:唐代与吐蕃关系及唐代绘画(2)史料实证:步辇图是一幅名画,同时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

2、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创新迁移】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这表明唐朝时()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C 唐朝将公主嫁到吐蕃,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可见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故选C;唐与吐蕃关系改善,并不代表与其他民族间没有矛盾,排除A;唐代公主遵皇命出嫁吐蕃赞普属于政治联姻,无法推知唐代妇女有无人身自由,排除B;吐蕃是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并非同一政权,排除D。2.(2020江苏高考T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

3、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名师点评】核心主干 命题陷阱 素养考查 解题关键 唐代的文化繁荣“言过其实”:唐诗也有浪漫主义诗作,因此并不是全景再现社会真实,C说法过于夸张,属于干扰选项(1)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历史解释:文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唐代国势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诗风格的转变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处于辉煌鼎盛时期,此时的唐诗也表现出豪放、浪漫的特点和宏大的气魄。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陷入宦官专权和藩镇

4、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一时期的唐诗走向沉郁悲壮。由此可知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故A正确【阅卷点拨】1.解题攻略:“体现了”“理解正确的是”这一类题眼,考查的是由因寻果的历史解释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原理解释历史问题,得出正确结论。(1)2020全国卷T25,步辇图是一幅名画,再加上其再现了唐蕃民族间友好关系,因此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高度统一。(2)2020江苏高考T3,其内在逻辑是:唐代国势的兴衰唐诗由豪放、浪漫转向沉郁悲壮。2.易错警示:(1)2020全国卷T25,步辇图属于历史人物画,与宋元时期表

5、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不注意此点,容易误选B。(2)2020江苏高考T3,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的衰败导致唐诗风格转变,而不是走向衰微,D错误。【提能增分超重点】【时空体系】唐宋社会文化的转型【核心要素】1.唐宋文化的繁荣与转型 2.唐宋经济新变化 经济形态 唐宋之交实物经济终结,货币经济开始。纸币交子出现 经济中心 由内陆地区中心向运河地带中心转变,到晚清时期开始则是海岸中心 商业及监管 取消坊市制度,时空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兴盛 阶层变化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土地政策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

6、系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禁榷制度 由政府直接专卖到“官商共利”间接专卖【易错防范】对唐宋城市功能的变化认识模糊(1)汉唐时期的城市绝大多数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地方上的中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城市的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2)北宋之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限时(15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某月,粟特胡商曹禄山对来自长安的汉族商人李绍谨提出诉

7、讼,希望官府给出公道,官府在审判这个商业纠纷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这反映出,唐朝政府()A.重视汉族与少数民族榷场贸易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力图营造良好的商业运行环境 D.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 考场练兵提升考试力 C 商业审判客观公正,说明唐朝政府重视商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商业运行环境,故选C;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A;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材料体现不出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体现政府秉公处理胡商与汉商商业纠纷,不是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排除D。2.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

8、,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草市兴起,政府设置官署,派出兵丁,加强治安防控,为商业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故选D;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在城中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控制,材料描述的是草市,排除A;南北朝时就有草市,排除B;材料强调对草市的管理,不涉及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问题,排除C。3.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

9、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时()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 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 C.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 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 A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家借助节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故反映的是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在中秋时节商家装修店面,贩卖新酒,不能体现出商家利用品牌销售,打造品牌效应,排除B;材料反映出在节前人们争相购买新酒,但是主要体现的是商家借助节日扩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民众购买,不能表明节日消费是一种新的时尚,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家营销的行为,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排除D。4.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

10、主持日常营业管理。“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表明宋代()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B.茶在市民生活中占主导 C.雇工制发展和商业繁荣 D.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C“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种情况说明商业繁荣,其形式为雇工,说明雇佣关系存在,故选C;根据所学宋代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材料无法说明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排除B;“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为日常消费,无法体现生活观念的变化,排除D。5.程颢提出“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

11、,更不可外求”。从中可以看出程颢()A.倡导格物致知 B.提出知行合一 C.奠定心学基础 D.主张经世致用 C 据材料“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可知程颢主张求道不必外求,回顾本心即可,因为心中包含天、道,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主张为心学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据所学,格物致知强调接触世间万物才能明理,而材料“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强调求道不可外求,排除A;据所学,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排除B;据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6.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12、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A.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B.心学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C.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 A 材料“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反映出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A;心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材料“横渠四句”强调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并非只是对圣贤的道德要求,排除C;材料旨在说明读书求学的目的,而不是应该坚持的态度,排除D。7.宋代有一种叫纱公服的衣服,夏天穿着凉爽舒适,因很受民众欢迎而成为“流行时装”。但是因其质料轻薄、透明、有伤观瞻不合礼仪而一度被统治者禁止穿着。据此可知,

13、宋代()A.民众的道德操守严重滑坡 B.治国理念受到理学思想影响 C.丝织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D.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B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宋朝时期,纱公服被朝廷禁止穿着,是因为“其质料轻薄、透明、有伤观瞻不合礼仪”,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与宋朝时期“理学”的兴盛有较大关系,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传统儒家的“三纲五常”被强化,人们被“三纲五常”束缚,道德操守应该比以前更严格,而不是滑坡,排除A;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纱公服在宋朝被政府禁止,而不是丝织业的技术水平,排除C;通过题干内容可知,纱公服被禁止是因为政府认为“其质料轻薄、透明、有伤观瞻不合礼仪”,与市民阶层的审

14、美情趣无关,排除D。8.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儒家思想的发展 D“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突出的是文人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源于儒家的思想,故选D;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文人画不属于世俗的艺术,排除A;科举制度表现为程序的完善,体现出国家的目的和社会的公平,文人画表达的是文人内心的不阿世俗的品质,与科举制的完善无关,排除B;“鄙弃对事物

15、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可见它对科技发展不依赖,更注意内心情感的抒发,排除C。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婚俗的记载。史料出处 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云麓漫钞卷三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司马氏书仪卷三 史料 出处 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妇女多嫁于僧 鸡肋篇卷中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人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萍洲可谈卷一 据此表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俗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富绅渴望进入上层

16、社会 D.程朱理学受到冲击 A 材料分别表述了富商可与贫困贵族联姻、以财富多少论婚嫁、僧人经商逐利、当地妇女多嫁于僧人以及富商用金钱嫁女笼络士人,可知宋代富商可以更容易与各阶层婚嫁,即在商品经济发展之下,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A;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仅反映了婚嫁观念的变化,不能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瓦解,排除B;材料不仅体现了富商可以迎娶贵族女子为妻,进入社会上层,还体现了平民阶层有钱之人,甚至是僧人,也很容易娶妻嫁女,故富绅渴望进入上层社会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均体现出了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婚俗观念受到了影响,不能体现出程朱理学受到冲击,排除D。二、非选择题 1

17、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士大夫精神”有很多定义,如“学以居位曰士”“志于 道者之谓士”“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士大夫修身 进德,淡泊名利,清廉自守,一心为公,品行高洁,为中国社会大众树立了高尚的 人格标杆,引领社会进步。士大夫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每 当国难临头之际,他们都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激励万民起而救亡图存。中华文化 经过历代知识精英不懈奋斗,不断完善提升,逐步形成了举国认同的“学统

18、”。其后,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入主中原,政统易于上,而学统存于下,中国依然是中国,成为维系中华大家庭的稳定器。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等 材料二 宋代士大夫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有博大的社会胸襟,深切的忧患意识,高远的抱负和人生理想,主张人人皆可为圣贤,以圣贤为目标,就会表现出一种圣贤的精神气质。到了明清之际,一些士大夫认为,只讲圣贤气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著名代表人物有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士大夫要做圣贤,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豪杰,有没有经世的

19、能力,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卓越的事功。摘编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士大夫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文化价值。(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及明清“士大夫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基本内涵,由材料一“学以居位曰士”,可见崇尚知识;由材料一“志于道者之谓士”,可见维护道义;由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可见有社会责任感;由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见意志坚强;由材料一“清廉自守,一心为公”,可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由 材料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见与时俱进,有

20、远大理想。第二问 文化价值,士大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士大夫强调社 会责任感,有利于形成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士大夫崇尚知识,有利于推动文化 的认同和传承。第(2)题宋代及明清“士大夫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主要原 因包括,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经济上,商品经济 发展促进市民队伍壮大,士人阶层力量提升;思想上,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思 想家的推动。答案:(1)基本内涵:崇尚知识;维护道义;有社会责任感;有独立人格(或坚强意志);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与时俱进,有远大理想(或建功立业的宏大志向)。(任答4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文化价值:成为中国社会道

21、德修养的高尚准则;激发国民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或树立高尚的人格标准);推动国家文化认同(或形成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绵不断。(每点2分,共8分)(2)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每点1分,共2分)士人阶层力量提升;君主专制的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儒学的新发展和变化(或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和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思想家的推动。(任答3点即可,共3分)限时(2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唐代以尚书省六部通过寺监和州县维持国家正常运行,以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

22、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即“台省”并列。据此可知,唐代()A.权力制衡特征明显 B.“台省”平行和平等 C.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监察院成为最高层级 专题特训提升考试力 A“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即台省并列”可以对政务系统进行制约,具有权力制衡的特征,故选A;“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即台省并列”虽命名为省,但主要是监察职能,无法看出其地位和三省的平等性,排除B;“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劾”主要针对的是犯罪行为,不能保证效率,排除C;由“御史

23、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可以看出监察院只是御史台的一个部门,不是最高部门,排除D。2.城隍是道教神话中城市守护神。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甚至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由此可知,唐代()A.城市经济日益发达 B.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 C.道教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A 材料表明城市守护神在唐代地位逐渐上升,意味着城市在不断发展,表明城市经济日益发达,A正确;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排除;唐朝时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C排除;城隍地位的上升不代表儒学地位受到冲击,D排除。3.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

24、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 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B 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其工作带有临时性质,不得长期专擅某项权力,故选B;宋代只保留隋唐传统官称,而不是继承隋唐政治传统,排除A;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不涉及提高士人政治地位,排除C;材料强调防止官员专擅权力,未体现创新官员监察机制,排除D。4.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将“圣旨”以

25、“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 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 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交由门下省审读。这表明,宋代中枢机 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A 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交由门下省审读”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B;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将圣旨以

26、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程序严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C;材料说明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未体现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排除D。5.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A 据材料“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知南宋时期土地

27、利用率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A;材料说的是南宋时期农业生产情况,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材料只提到土地利用率高,并未提到农作物的商品化,排除C;宋代的土地不抑兼并,与土地利用形式和熟制无关,排除D。6.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染是务”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A 根据“以蚕桑为岁计”

28、“唯蚕染是务”“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可知,宋代社会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选A;题干反映了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很大,但没有反映其居于农业的主导地位,当时仍然以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排除B;宋代农业生产确实有商品化的趋势,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状况,没有体现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排除D。7.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徽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州”。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说明南宋时期()A.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 B.

29、大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理学思想主导了商业经营 D.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A 由材料“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占据徽州城一半以上”“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可知朱熹理学的发展与朱熹外祖父的商业活动密切联系,文化事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选A;材料只提及一个商人代表,不能得出大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结论,排除B;材料强调商业活动与朱熹理学发展间的关联,是商业活动对理学发展的支持推动,不能得出“主导”结论,排除C;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8.陆九渊家族每日清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食后饮茶时也要击罄唱训词,教育家人

30、“须有省,照自心,察前镜”。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材料反映出当时()A.家训借助艺术方式传播 B.科举制度促进家风改进 C.儒家道德观念影响广泛 D.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腐化 C 据材料“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镜。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可以看出儒家伦理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普遍,故选C;击罄唱训词,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镜”这类训诫不属于艺术形式,排除A;“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无法判断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排除B;“家族每日清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这是一种道德教化,无法说明其生活奢侈,排除D。9.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

31、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 谨;宽衣长袖,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 在()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人物画新的绘画技巧 B 李公麟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可知这种绘画方式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故选B;这些绘画景象未必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排除A;仅通过绘画的描述无法得出对女性的尊重与体恤,排除C;这种绘画技巧不属于新的绘画技巧,排除D。10.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宋人记载“举目则秋千

32、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右图为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这说明()A.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 B.绘画如实再现历史场景 C.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 D.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 A 据材料“触处则蹴鞠疏狂”说明宋人蹴鞠活动普遍,材料宋太祖蹴鞠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蹴鞠的社会现实,说明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故选A;据所学艺术创作带有作者感情,不能如实再现历史场景,排除B;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材料“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说明不是现代足球,排除C;材料可得出古人喜欢蹴鞠这项活动,但无法进一步推出其目的在锻炼身体且宋朝不能代表整个古代情况,排除D。二、非选择题 11.(20分)阅读材料,

33、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 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 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 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邸,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 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 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34、。”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 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 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 报告,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考选制度。它 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 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 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 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

35、的幕后 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取人之道益公”“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可分别进行归纳。第(2)题,第一问特点,提炼材料二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问原因,可根据时间“18世纪末以来”并结合英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答案:(1)积极作用: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10分)(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3分)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7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