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691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效提能》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一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均体现了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共同的社会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B项有违史实。C、D两项包含在A项之中。答案:A22011年3月,温总理在

2、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解析:温总理强调重视人民的利益,这与“仁政”“德治”内涵一致。答案:A3(2014石家庄一模)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解析:材料中孟子主

3、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社会混乱甚至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儒家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故选A。答案:A4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在鲁国兴盛,在三晋与秦国兴盛。对应的学术派别是()A儒家、墨家 B法家、兵家C儒家、法家 D墨家、法家解析: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成长于三晋大地,法家思想后来成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理论武器,故答案为C。答案:C5(2014黑龙江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

4、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解析: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节制资本”体现了法家的抑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6(2014武汉四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

5、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B7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解析: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答案:C8(2014珠海摸底)“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

6、想D宋朝程朱理学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天人所同有”信息体现出“天人合一”学说;“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这种思想源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故答案为C。答案:C9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主专制,天下一统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大兴文治,反对暴政解析:柏杨的评价表明该“国策”的实行抑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故选A。答案:A10(2014

7、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实现思想的统一;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一,故二者都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4晋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有评论指出:“孔子的学说代表不了中华文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温良恭俭让;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

8、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1)根据材料一指出反对过分抬高

9、孔子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解析:本题以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据此分析。第(2)问,汉代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其现实意义要结合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和谐社会思想等作答。答案:(1)孔子仅是百家争鸣中的一派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孔子不能完全代表中华文明;不能过分抬高孔子的地位。(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

10、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

11、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下面提供三种不同观点供参考。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从略。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