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题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2.外交方针:(1)基本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3.外交成就:(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参加日内瓦会议。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
3、世界的紧张局势。(4)参加万隆会议。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正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方针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方针都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独立的任务。(2
4、)“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原因: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美国:“遏制和孤立”(敌视)
5、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威胁中国安全。(2)过程。1971年3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
6、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4)建交高潮: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突破的原因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必然性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直接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7、。(3)内容。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表现。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新时期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成果: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
8、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b.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组建上海合作组织: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于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意义:丰富了由中俄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1)不结盟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不结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
9、方;对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2)多边外交。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含三个)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与多边外交相对立的概念是“双边外交”。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3)无敌国外交。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内涵是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伙伴关系。国际关系学术语,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
10、种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指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伙伴关系涉及伙伴国间共同关心的所有问题。(5)其他。普通外交到大国外交;弱势外交到强势外交;消极被动外交到积极主动外交。探究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材料一“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
11、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思维交互:(1)分析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提示: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
12、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方针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
13、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备选要点】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含义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指依附于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牺牲我国的国家利益。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探究点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材料一 思维交互:
14、(1)结合曲线图,分析新中国建交高潮发展的节点分别是什么。提示:第一次建交高潮出现于1949年,主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于1992年,与两极格局结束密切相关。材料二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15、摘编自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摘编自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提示:都体现了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独立自主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独立、发展经
16、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材料四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五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17、,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思维交互:(3)据材料四,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怎样理解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提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关键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18、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一、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5.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二、中美关系
19、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彻底崩溃。苏联也开始改变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教育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
20、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解析】选C。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
21、和平外交方针,故C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错误。【拔高训练】有人总结说,中国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反两霸”,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20世纪80年代后 “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以联合国为中心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政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正确。2.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
22、旨在()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解析】选A。中国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从而减少与会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故选A;新中国成立之初,已经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本题与其无关,排除B;与会国主要是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且“反对”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团结,排除C;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3.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
23、恶化。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控制,这样中国在五十年代与苏联等东欧国家建交基础上,又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增进了友谊,并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商务代表,故B符合题意;A中与欧洲国家建交只有四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符,A错误;C是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与材料不符,C错误;D是80年代以后,与材料不符,D错误。【拔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原本就不公平地获得了庚子赔款,现在退还一部分但拒绝将它用在中国急需的事情上。而
24、且美国限定庚款用途损害了中国利益。”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确实起到“退款办清华可以造就中国的领袖人才,可以使中华民国的基础巩固的作用”,“留美归国的先辈,有的在中国政局上很有影响”“只就目前而论,这番举动于中美关系上,已经发生异常的效验”。摘编自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经过情形商务印书馆 1921 年出版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变奏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怎样应对美国的“
25、遏制战略”“接触战略”和“纳入战略”。【解析】第(1)题“影响”,根据材料一“现在退还一部分但拒绝将它用在中国急需的事情上。而且美国限定庚款用途损害了中国利益”“退款办清华可以造就中国的领袖人才,可以使中华民国的基础巩固”“只就目前而论,这番举动于中美关系上,已经发生异常的效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损害了中国权益、为中国培养了近代化人才、影响中美关系;依据所学知识从塑造美国新形象、改善对华关系、培养其在华代理人、吸收中国大量优秀人才等角度补充。第(2)题“应对”,根据材料二信息“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遏制战
26、略”,中国对内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外实施“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针对“接触战略”,中国在外交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纳入战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深化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开展全方位外交,成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答案:(1)对中国:损害了中国权益;为中国培养了近代化人才;影响中美关系。对美国:塑造美国新形象,改善对华关系;培养其在华代理人;吸收中国大量优秀人才。(2)针对“遏制战略”,中国对内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外实施“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针对“接触战略”,中国在外交上实现中美正常化,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纳入战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深化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开展全方位外交,成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