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思维激活 从全球海底地貌图中可以看到,海底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连绵不断的洋脊纵横贯通四大洋。一般来说,洋脊两侧的扩张应是平衡的,大洋洋脊应位于大洋中央,但太平洋洋脊却不在太平洋中央,而偏侧于太平洋的东南部,并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伸入了北美大陆西侧。试用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太平洋洋脊为什么偏侧一方?提示:洋底的生产、消亡,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目前的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就是海底扩张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且这一过程还在不断地进行之中。在现在的世界地图上,可以找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海洋。太平洋中脊(太平洋洋脊)偏居一侧,边缘发育了一系列海沟岛弧,表明它已到了衰退期。自主整理一、洋壳的形
2、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_的过程,是地幔中_的结果。2海底地形(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_的_下形成的。洋中脊是_的诞生处。(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_推开,海底不断_形成洋盆。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_,_,向大陆板块下_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_。2海底地形(1)海沟: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_、_,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2)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_,隆起形成_或海岸山脉。高手笔记1.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
3、说是有关岩石圈发展的一种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赫斯和迪茨提出。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后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的勒皮雄、英国的麦肯齐、美国的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引申。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分为
4、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板块边界是构造活动地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等。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世界地震和火山分布现象。2.地质时期,地球上的大洋和大陆分分合合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
5、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叠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而非洲继续向北推进,使得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名师解惑1.洋中脊发现剖析:人们在认识洋底真
6、实面貌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由于巨厚水层的阻隔,人们无法了解大洋底部的情况,便产生了种种猜想。 直到20世纪,由于海洋调查手段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声纳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有条件来认识海洋底部的面貌,科学家们开始对大西洋底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原来大西洋的中部洋底不是很深,而是比较浅;不是平坦,而是存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海底巨形山脉,由于这条海底山系走向很像人体的脊椎,所以,科学家给这条山系定名叫“大西洋中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家在对大西洋底山系进行详细调查的同时,先后对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洋底进行了调查,原来洋中脊山系不仅大西洋洋底存在,而且在太平洋
7、、印度洋、北冰洋洋底都有类似的海底山脉。这些山系相连,连绵8万千米,山体高出海底1 500米到3 000米,宽度千余米至数千米。调查结果证实,原来大洋中脊山系是洋底的一条环球海底山脉,不论它的长度,还是它的规模气势,都比陆地上任何山脉都壮观得多。 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人们当时无法解释,为什么大西洋底部会有如此巨大的海底山脉,人们还发现,大西洋海底山系的高度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从深海平原开始,海底逐渐升高,形成了崎岖不平会有大断裂的海底山峰,海底露出海面的部分,形成群岛或火山岛。在大西洋上,冰岛、圣堡罗岛、阿森峰岛、圣科勒岛等均属这类岛,亚速尔群岛上的陂科峰,是露出海面的最高峰,高出海面2 321
8、米。 现在,人们对海洋底部的面貌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海洋的底部也和陆地的地貌一样,有连绵数万米的海底山脉,有上万米深的海渊,还有坦荡的数千千米的深海大平原、海丘等,直到这个时候,人们也像绘制地貌图一样,绘制出了世界海底地貌图,如大西洋洋底地貌图、太平洋洋底地貌图、印度洋洋底地貌图。如果说中世纪的航海家们驾驶航船横渡大洋,发现大洋彼岸的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球大发现。那么,20世纪50、60年代的大洋底部海底,也就是洋中脊的发现,则是人们透过巨厚的海水,对世界洋底有了较为完整的科学认识,应该是人类的第二次地球大发现。这一发现为后来的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奠定了基础。2.消亡边界岩石为何比生
9、长边界的老?剖析:生长边界,既海洋的海岭(中脊)部分,在不断地形成岩石,新生成的岩石把老的岩石往海岭两边推移,老的岩石直到被推移到消亡边界处消亡,自然消亡边界岩石会比生长边界的老。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离海岭越近的岩石,年龄越小;反之,则越老。讲练互动【例题1】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同南极洲板块解析:本题为识记内容,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了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海沟岛弧链地貌。答案:A绿色通道: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变式训练1日
10、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作为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日本多地震是由于( )A.是一个群岛国家 B.位于亚欧板块内部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填海造陆、挖地下街道等人类活动造成的解析: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答案:C【例题2】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2)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 B.LK D.MN解析:本题综合性极强,考查六大板块的分界线和世界海陆的分布,平时必须细看地图。答案:(1)A (2)D黑色陷阱:若
11、不能正确应用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便无法比较M和N地质年龄。变式训练2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解析:北冰洋不属于板块张裂形成的;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相撞,均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答案:BC问题探究【问题】李洛在学习了“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之后,觉得这三个学说之间有联系
12、又有区别,他很想知道这三者之间在观点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三大学说之间相同之处是什么?三大学说之间不同之处是什么?导思:认真比较三大观点,这样你就能找到答案。答案是开放的。探究:全球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三个学说的相同点是都在不停地运动。不同点是运动的方式不一样:大陆漂移学说认为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漂移;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在软流层上漂移;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岩石由海岭向两侧推移。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板块的碰撞地带常形成山脉或海沟;等等。教材链接 “思考”点拨(教材第19页)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而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所以,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分布,由内往外岩石形成年代由新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