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602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质量评估(三)(专题三) (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解析】选B。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后患无穷,但是,材料中清政府对领事裁判权并不反对,反映了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关

2、系的无知,B正确。鸦片战争使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并非“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A错误;小农经济与本题无关,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必定是不平等关系,D错误。【加固训练】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英国提出的要求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政策仅给予

3、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权益,故选D;材料涉及的是贸易自由化问题,而不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排除A;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商业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并未厉行,排除B;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了中英协定关税的内容,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内容,排除C。2.清咸丰之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直隶中央。咸丰年间(1851-1861),“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招募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且湘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户部调拨。后起的淮军也大致如此。这种情况()A.是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政策B.使清政府的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4、.小农经济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D.是清政府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体现【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咸丰之前兵权归中央,到咸丰年间,湘军和淮军兵权归地方将领,可以看出清朝中央对地方军权的控制力减弱,这是中央集权被削弱的表现之一,B正确。湘军、淮军等军队主要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A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实力衰弱,C错误;军队走向近代化主要体现在采购和使用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采用西洋军队训练方法,材料中情况不属于近代化表现,D错误。【加固训练】1874年,李鸿章主张向日本派驻公使,认为遇事“若先有使臣驻彼当能预为辩阻,密速商办”“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北京)办理,

5、更为得劲”。这一认识()A.体现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外交主张B.促使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反映了国人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愿望D.顺应了清政府对外交往的需要【解析】选D。依据材料“若先有使臣驻彼当能预为辩阻”可知,李鸿章认为向外国派驻公使可以就近方便及时地办理外交事务,这顺应了清政府对外交往的需要,D正确。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向外国派驻公使应该是先进外交思想的表现,A错误;李鸿章的认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是总理衙门的设立,B错误;派驻公使与摆脱不平等条约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3.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

6、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骎骎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A.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B.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解析】选A。题干内容分析了中国不见甚强,日本自维新以来称雄于东海以及西方列强的态度,在战争优势不大的情况下为清政府中的妥协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故A正确;战争刚爆发,还未战败,并且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向日本学习的内容,故C错误;题干没有反映出中国人的怯战心理,故D错误。4.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朝

7、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绞杀所致【解析】选A。由“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并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

8、帝爱国运动,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错误。5.资政新篇全文分4个部分,即“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下表是4个部分字数和所占比例,这说明()类别字数所占比例用人察失类5116.84%风风类1 09514.66%法法类5 34071.51%刑刑类5226.99%总计7468100%A.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大幅度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从器物上升到制度C.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D.资政新篇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解析】选C。从材料中资政新篇的内容看并没有涉及西方先进的

9、技术问题,A错误;资政新篇的内容没有涉及制度层面,学习制度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从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来看,反映了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希望以此来重振太平天国,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C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没有直接反映农民获得土地的革命要求,无法适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排除D。6.(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1911年,清政府出台“铁路国有”政策,宣布“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由此剥夺了各省商办铁路的权利。时人指出:“以路抵

10、款,是政府全力夺自百姓而送外人。”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实质是()A.以路权抵押换取外债B.集中全国力量建造铁路C.削弱商办铁路的实力D.强化对地方经济的控制【解析】选A。材料中指出“以路抵款,是政府全力夺自百姓而送外人”的行为,可见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以获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故A正确;集中全国力量修铁路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削弱商办铁路实力,不是政策实质,故C错误;铁路国有政策不能强化对地方经济的控制,故D错误。7.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4月1915年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

11、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解析】选A。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实践的结果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民主理念和实践的背离,A正确。实践说明,根据民主理念建立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未阻止袁世凯称帝,B错误。C中“社会共识”表述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民主政治的重大挫折,D错误。8.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B

12、.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解析】选A。从先救人后救国到先救国后救人,反映救亡压倒一切,救国为先,体现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民族意识的增强,故A正确;社会矛盾没有改变,故B错误;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十月革命与先救国和先救人无关,故D错误。9.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所述“社会主义”“以俄为师”等信息

13、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故C正确;北洋军阀时期虽一度思想控制松弛,但与材料宣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旨不相符,故排除A;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社会主义此时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排除D。【拔高训练】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A.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B.外交思想渗透“中体西用”C.逐步接受条约体系D.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承

14、认并直接参与了条约的签订,说明其逐步接受条约体系,争取自身利益,故选C;“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反映出没有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排除A;“中体西用”主张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材料说的是清政府以牺牲朝鲜利益为代价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排除B;清政府主动签约,不能说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排除D。10.(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败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帝国

15、主义列强暗中破坏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C。材料中“精神涣散”“意见分歧”“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一蹶不振”等词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故C正确;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群众基础极其薄弱是指社会大众对革命不支持,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错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11.(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按照一般的军事教育程序,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将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入学后只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这反映了当时()A.革命形

16、势蓬勃发展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C.军队素质大幅提升D.国共合作方式创新【解析】选A。国民革命前期创建黄埔军校是为了发展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战争提供军事准备。根据材料所述,大幅缩短学制是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而对军事人才的需求迫切,故选A;学制的缩短主要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三民主义深入人心明显不是学制缩短的主要原因,排除B;军队素质是否提升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学制的缩短并不是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D。12.(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是走不通的。这一论述()A.丰富了中共

17、二大的革命理论B.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C.阐释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方针D.是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回应【解析】选A。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1940年”这一时间信息,推断出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可知毛泽东强调在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时要坚持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和反独裁的民主革命,因此是对中共二大思想的丰富,A正确。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B错误,排除;阐释对日持久作战方针的是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C错误,排除;毛泽东的论述针对的是国民政府的独裁,而不是抗战态度问题,D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

18、共24分)13.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致力于解决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28年中共六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1942年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198

19、0年中共中央第75号文件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路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解析】首先要采用新的时间尺度,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然后说明这种划分的依据,包括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特点和影响等。答案: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8年、1942年、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和中国革命

20、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限制和削弱了农村中的封建剥削,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年、1958年、1980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生产力。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道路;人民公社化是“左”倾路线的产物,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体制的弊端,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

21、料一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朝代土地制度生态环保职官设置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职官行政级别西周土地原始国有制以“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高法、令1 000良好唐封建土地私有制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较低令、农书5 200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明清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较低农书明6 100清41 000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

22、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

2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生态环保职官设置的行政级别由高到低、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由法令到农书得出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是环境保护逐渐弱化。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土地制度由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信息从西周生态环保职官设置以“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行政级别高到明清时期的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行政级别较低得出国家生态环保责任的弱化;根据材料一信息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由法、令到农书得出环保法律制度的弱化;根据材料一信息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

24、由1 000万人到清41 000万人得出明清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演变的基本史实,从政府腐败,水利工程失修,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政府鼓励垦荒等角度进行阐述。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得出注重调查研究;根据材料二“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得出注重水利建设;根据材料二“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得出注重立法保障;根据材料二“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得出奖

25、惩结合;根据材料二“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得出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和注重利用科技力量。第二问,根据材料二“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得出保护了根据地的自然资源;结合所学知识从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得出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答案:(1)变化趋势:环境保护逐渐弱化。(如果答具体的环保职官体系逐渐弱化,环保法制的逐渐松弛,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也可)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生态环保责任的弱化;环保法律制度的弱化;明清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政府腐败,水利工程失修;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政府鼓励垦荒。(6分)(2)特点: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水利建设;注重立法保障;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奖惩结合;注重利用科技力量。影响:保护了根据地的自然资源;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为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6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