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37.50KB ,
资源ID:6458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5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5-1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5-1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1、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谏太宗十思疏1.走近作者生平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史称“诤臣”。作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2.背景解读唐太宗刚登帝位时,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

2、、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战后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本文就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的奏议。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眼前的各种事物。据说唐太宗看到此文后很有感悟,亲自写了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魏征这种敢于直谏的精神表示赞赏,还把这个奏章放在案头,经常对照反省。魏征所讲的道

3、理,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相关知识疏中国古文书之一。又称“奏疏”“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所使用文书的统称。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1字音识记(1)单音字木之长(zhng)浚其泉源(jn)戒奢以俭(sh)塞源(s)殷忧(yn)载舟覆舟(zi)虑壅蔽(yng)黜恶(ch)谬赏(mi)弘兹九德(z)(2)多音字当处塞 载2字形辨认3熟语积累(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

4、会出现的危难。(2)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即时小练】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浪费,我们仍需要戒奢以俭,勤俭的传统不能丢。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必浚其泉源浚:动词,疏通水道(2)必积其德义德义:德行和道义(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4)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理:形容词,安定(5)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动词,主持,掌握(6)将崇极天之峻崇:动词,推崇峻:形容词,高峻(7)永保无疆之休休:名词,喜庆,福禄(8)戒奢以俭以: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5、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2)欲流之远者远: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4)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5)不念居安思危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长: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长远啊。(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而况于明哲乎!答

6、: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况于乎”:何况是呢!固定句式)5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解析: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2)承天景命承:动词,承担景:形容词,大(3)能克

7、终者盖寡克:动词,能够盖:表示推断(4)虽董之以严刑董:动词,督察(5)所宜深慎宜:副词,应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2)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答:这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答: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臣民。(状语

8、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置于谓语“董”“振”之后)5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C)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BCD解析: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是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下列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

9、君主往往能创业而不能守成的普遍现象。C“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解析:A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冲:形容词,谦虚牧:动词,约束,修养(2)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形容词,慎(3)简能而任之简:动词,选拔(4)仁者播其惠惠:名词,恩惠(5)信者效其忠信:形容词,诚信(6)可以尽豫游之乐豫:动词,巡游(7)不言而化化:动词,教化(8)代下司职司:动词,管理(9)役聪明

10、之耳目役:动词,役使,劳损(10)亏无为之大道哉亏:动词,毁坏,减损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毋”,不要)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它)当作。今义:认为。(2)役聪明之耳目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名词作动词,统治(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动词作名词,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3)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乐盘游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则思正身以黜恶正: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6)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7)简能而任之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8)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意见(9)何必劳神苦思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答: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被动句,“壅蔽”意为“堵塞蒙蔽”)(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答:(皇上)弹奏琴瑟,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了教化。(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上”)6以下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D)知止

12、以安人谦冲而自牧慎始而敬终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役聪明之耳目ABCD解析:均为魏征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7下列对第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B“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C“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D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这和老

13、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解析:D项,“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1主旨归纳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实在是一剂良药。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1)多种论证方法的并用。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

14、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揭示正意。(2)兼具骈文和散文的语言特点。本文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言之有物,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4课文全译长(zh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固:使稳固。根本:树根。欲:想,想要。浚(jn):疏通水道。德义:德行和道义。而:转折连词,却。厚:深厚。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辞。而况:何况。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神器:帝位。古时认为“

15、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域中:天地间。休:喜庆,福禄。念:考虑。斯:指示代词,这。凡百:所有的。景:大。善:好。克:能够。盖:表示推断。岂:疑问副词,难道。之:代词,代指天下。夫: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则:连词,那么。物:人。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骨肉:父母兄弟子女。行路:路人。虽:让步连词,即使。董:督察。振:同“震”,威吓。惟:只是。载:托起。覆:翻,倾覆。宜:应当。慎:谨慎。则:顺承连词,就。以:目的连词,来。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安人:安民。谦冲:谦虚。牧:养。满溢: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下:动词,居于之下。盘游:娱乐游逸,指田猎。敬:慎。虑:担心。壅(yng):堵塞,指听不到下面的意见。蔽:蒙蔽。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黜(ch):排斥。恶:奸恶小人。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信:诚实。效:献出。尽:极尽。豫游:出游,游乐。鸣琴:比喻政策宽松。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化:教化。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