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养提升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当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依然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之一。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反映到教育上,主要表现为对专业知识和高精技术的需求。基础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偏重知识和技术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然而,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以及驾驭知识和技术的思想意识的基础依然是劳动。劳动的两大特征“实践”和“行动”,以及学校教育的目标指向“实践意识”和“动手习惯”,是贯穿、渗透、融汇在所有培养目标和手段中的基础素养。劳动及实践意识和情感是创新的基础,是
2、把知识技能变为创造行动的桥梁。在当今时代,创造价值的过程依然是劳动。新时代的劳动形式更加多样化,然而,归根结底,一切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以身体力行为基本特征的劳动。不能因为劳动的多样化形式而否定其本质创造价值的活动。随着劳动含义的扩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也相应有所扩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应强调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需要把握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基本劳动素养、基本劳动品质和基本劳动习惯,通过学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培养学生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公民。马克思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3、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任何一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基础性关联。(摘编自耿申劳动教育的定位及意义)材料二:“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洗”曾在网上引发热议。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小事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指望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真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小白”。劳动教育缘何被弱化?一些家长一味地无条件疼爱孩子,向孩子灌输“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需要管”的观念,导致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教育越来越边缘化。一些学校片面强调智育至上,劳动教育不被重视,不安排劳动课或劳动课由其他学科取代,即使开设也是蜻蜓
4、点水、走马观花。受金钱第一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孩子认为劳动可以雇人,一切都可以花钱买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可谓是及时雨,必将使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焕发活力。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启航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重知识教育、轻劳动教育,重智能教育、轻体力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培养其勤劳向上的品格和素养。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操练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当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承担起劳动教育主
5、体责任。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不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担当。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把劳动光荣作为新时代的价值尺度,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
6、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让我们通过实打实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摘编自边建军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未能与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这种状况
7、不仅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而且与新时代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后,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变得比较薄弱。还有些人有意无意淡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简单看成一种技能训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不仅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负面影响非常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把握育人导向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也是最核心的价值。(摘编自杨业华、王南芳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在何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8、()A新时代的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和高精技术的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偏重知识和技术教育,这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B学校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就可以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C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各级政府部门应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D在教育实践中,不能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而忽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是一种技能训练,劳动教育与智育一样有育人的功能。CA项,“这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错,参见原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B项,“就可以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错,结合“根据学生身体
9、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分析,原文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D项,“劳动教育不是一种技能训练”错,原文“把劳动教育简单看成一种技能训练”没有否定劳动是一种技能训练。故选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教育被弱化,其原因是一些家长无条件疼爱孩子,向孩子灌输“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需要管”的观念,以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B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中,家长应做孩子的榜样,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C劳动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观念、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应培养
10、学生成为尊重、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公民。D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反映出我国的劳动教育不能适应劳动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的实际现状。AA项,“其原因是一些家长无条件疼爱孩子,向孩子灌输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需要管的观念,以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原因不全面,结合“改革开放后,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把劳动教育简单看成一种技能训练”分析,原因还有“一些学校片面强调智育至上,劳动教育不被重视,不安排劳动课或劳动课由其他学科取代”。故选A。3下列表述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B大中小学
11、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C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D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D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一阐述的观点是劳动的意义。A项,阐述的是劳动教育的方式。B项,阐述的是劳动教育的现状。C项,阐述的是要尊重劳动。D项,阐述了劳动的意义。故选D。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_答案以反面现象引出话题,批评不良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实施劳动教育;最后引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话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收束全文。5劳动对人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_答案
12、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以及驾驭知识和技术的思想意识的基础。劳动的本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任何一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基础性关联,通过劳动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勤劳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
13、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的丰裕,一些人劳动观念出现了削弱或扭曲,比如,坐等扶贫的寄生思维,投机暴富的病态心理,好逸恶劳的“啃老”观念、享乐主义,等等。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把劳动与劳累、痛苦联系起来,视之为休闲和享乐的对立面。这些社会问题,我们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劳动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建设的诚实自觉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国家、社会、企业各界都需要提供更有利的劳动保障,更好的劳动条件,
1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劳动,使劳动尊严得到维护、劳动价值得以实现,更好地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劳动氛围。只要我们守护中华劳动伦理的深厚底蕴,弘扬工匠精神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劳动美德,一代代的劳动者就必定能创造伟大的历史,不断开创未来美好生活。(摘编自夏明月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
15、 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 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他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
16、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产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中的一员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合作,不积极参与既有
17、的分工与协作,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同时,国家也应该为人类的劳动社会性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
18、话中就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激发出人的潜力,让劳动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正是无数劳动者,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对劳模的表彰,就是对劳动的表彰。不管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是精神价值的沉淀,离开了劳动,都只是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重要内容。离开了劳动,谈什么敬业?其实,对于一个公民,“爱国”首先体现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舞台;对于一个国家,“富强”需要由无数人的劳动来创造。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正是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19、,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精神,更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原色。通过劳动,我们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正是这些让我们挣脱物质的枷锁,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或许,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你将如何存在”的问题,劳动都是最好的回答。(摘编自李斌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观念可以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点。B寄生思维、“啃老”观念、享乐主义等削弱和扭曲了人们心中原有的劳动观念,不利于宣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C材料二提到国家“应该为人
20、类的劳动社会性提供相应的保障”,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可以提供这种保障。D材料三中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应该具有三个作用,这三个作用和材料一末尾提到的要弘扬工匠精神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CA项,“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这三个方面是“基点”,而不单指某一方面。B项,原文是“一些人”,不能笼统地理解成“人们”。D项,两者不一致,弘扬工匠精神的作用是精益求精,不同于“三个作用”。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把劳动与劳累、痛苦联系起来,把劳动视为休闲和享乐的对立面等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益的。B劳动不仅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
21、途径,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创造社会财富、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积极的合作是最好的选择。D涂尔干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中的一员的环节意义。AB项,原文说的是“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C项,“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错,原文说的是“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D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8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时期,
2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B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C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为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D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DD项,悯农是说要珍惜食物,因为食物来之不易,无法用来论证材料三的相关观点。A、B、C三项可以用来证明“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这一观点。9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_解析从论证结构上来看,第一段总说“劳动创造财富,造就美德”;第二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精益
23、求精的美德品质;第三至六段论述在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等美德品质。材料中多处引用了不同人的观点,较为突出地使用了引证法。 而材料开头直接通过引用的形式引出中心论点。答案材料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材料采用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创造财富,造就美德”;然后分别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论证中较为突出地使用了引证法。10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新时代重塑劳动精神的意义。_解析材料一节选自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而且第一段就是在分析弘扬勤劳美德的意义以及其对建立文化自信的作用。材料二主要从技艺与合作两方面谈劳动创造财富,造就美德。材料三主要谈劳动精神对丰富时代价值的作用。综合这些信息即可概括出答案。答案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有助于建立我国的文化自信。能够使人们注重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并愿意和他人合作,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能够丰富时代价值,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