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6 ,大小:2.78MB ,
资源ID:64526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52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湘教版).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湘教版).ppt

1、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要点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发展 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近三百年来,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表 现成 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相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

2、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特别提醒(1)用图示法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内外圆及内外圆之间空间的含义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表示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人地系

3、统,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地理环境。明确箭头表示的含义a箭头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箭头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c箭头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d箭头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威胁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总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

4、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根据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种类不同,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于对工业“三废”以及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等。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

5、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有: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因此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要注意认真对照两者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别,其次要仔细分析具体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3)咸潮的成因及防治: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咸潮的影响

6、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盐量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咸水上溯意味着位于江河下游的抽水口在咸潮上溯期间抽上来的不是能饮用、灌溉的淡水,而是陆地生命无法赖以生存的海水。我国的咸潮多发生在珠江口。1)咸潮发生的原因:降水偏少是主要原因。河流下游地区无序挖沙,尤其是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塌,引发咸潮上溯,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加剧了咸潮的严重性。2)咸潮的防治:建立预警机制。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是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7、。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通过调节径流量以淡压咸是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加强河道采沙管理。节约用水。要点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最重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和冲突。矛盾冲突表 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8、。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而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

9、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巨大的人口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无节制地滥砍森林、滥垦草原,在许多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资源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环境

10、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3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提醒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点三 环境问题

11、分布的特征 1.地域性和全球性分布特点含 义表 现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地域性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工业活动、人类聚居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乡村生态破坏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并不是没有环境污染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和处理环境问题;发达国家污染工业的转移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并不是没有生态破坏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防治,使环境质量好转;发达国家工业、交通较发达分布特点含 义表 现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全

12、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环境污染: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2.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湿地萎缩三江平原、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

13、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休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耕地为梯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内陆半干旱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恢复植被(2)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地 区问 题成 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降水少,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南方低山丘陵土壤侵蚀严重降水较多;人口密集,过度垦殖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过度垦殖、放牧、采伐严重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

14、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多,地质条件复杂;过度垦殖、采伐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高寒地区气候变化显著;人类活动影响大(3)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地 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东北地区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森林减少;沼泽和湿地减少;部分地区荒漠化华北平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风沙;沙尘暴黄土高原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地 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壤盐碱化柴达木盆地土壤次生盐碱化;风沙灾害东南丘陵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西南地区酸雨;大

15、气污染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石漠化特别提醒(1)不合理的国土开发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类 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国土整治工作自然资源开发水不合理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合理灌溉;使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控制地下水的用水量;人工回灌类 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国土整治工作自然资源开发土地毁林开荒风沙侵蚀;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滥垦草原、滥牧、过牧草原退化、沙化;沙尘暴天气;水土流失退耕还林;管理好现有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围湖造田调节径流能力弱;多洪涝灾害;破坏水利水产资源退耕还湖;修建水库生物滥代森林气候恶化;水土流失;水旱

16、灾害增多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矿产 滥采滥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实行“绿色矿业”;资源替代类 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国土整治工作城市工业和交通大量排放CO2、SO2、NO2、NO、粉尘、氟氯烃、废热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工厂实行清洁生产废水、污水的排放富营养化;赤潮;公害病固体废弃物占据空间;环境污染;“白色污染”噪声噪声污染城市人口急增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侵占耕地农 业 投施大量的化肥、农药;大量消耗水源资源枯竭;土

17、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开展“生态农业”建设(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a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b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c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a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

18、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b.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c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3)冬季东北地区河流流速慢的原因:气温较低,河流有结冰现象;正值枯水期,河流流速较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河道弯曲,流速受阻。两条根据河流具体情况,分析作答(4)东北平原某地区由于河水污染(冬季),当地水资源短缺,当地政府决定开采地下水解决饮水,有人认为地下水已被污染,解释地下水可饮用的原因:地下水与河流

19、水存在互补关系,但此时为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因此地下水未被污染。(5)华北平原某地区河流(冬季)遭到污染,当地政府为稀释被污染的河流水,决定众多水库开闸放水,有何不妥?造成水资源浪费 河床水位抬高,加大河水下渗量,污染地下水。要点四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缓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采集和狩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

20、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定胜天思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现代文明时期空前发展“和谐论”发展到“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环境问题突出,局部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提醒(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原始社会);第二阶段

21、,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现代社会)。(3)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从肉眼所见的宏观危害,向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毒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等微观损害发展;从局部环境污染向全球的生态破坏发展。典例1(2010江苏连云港)下图为我国某条外流河的某处发生水体污染后,有关部门在该河甲、乙、丙、丁四个断面处测得的污染状况图。完成下面(1)(2)题。(1)距离污染源最远的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2)假如不采取任何人工措施,让该种污染通过环境自身净化,则净化速度最快的时间是()A2月 B4月 C8月 D1

22、2月【剖析】河水对污染物有自净能力,所以离污染源越远,河水受污染程度越轻;水量越大,净化速度越快,我国外流河主要是降水补给,夏季降水多而水量大。【答案】(1)D(2)C典例2(2010广东韶关)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1)(3)题。(1)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 B C D(2)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

23、、美化环境 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 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强烈的地区A B C D【剖析】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后果,以及生态建设等知识。图中B、C区域都表示的是土壤侵蚀,其中B为山地丘陵地带,要更严重一些;A所在的云贵高原由于土层薄,水土流失易造成石漠化现象;D位于西北干旱区与东部耕作区之间,而E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环境问题不同,两者生态建设的意义自然不同;结合图例

24、可判断南方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较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强烈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答案】(1)B(2)D(3)C典例3(200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东部两地土地利用现状,读图完成(1)(2)题。(1)若两图都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土地资源适宜进行立体开发B甲地地势比乙地平坦C乙地不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D甲地要继续增产粮食,就要靠扩大耕地面积(2)若乙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下降 洪涝问题更频繁 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口三角洲减小A B C D【剖析】从结构图可知,甲地以耕作为主,乙地以林业为主,且利用合理,

25、则甲地地势较平坦。乙地扩大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生物物种减少,洪涝灾害多发,三角洲沉积速度加快。【答案】(1)B(2)C典例4(2010山东济南模拟)读图,完成(1)(2)题。(1)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总体趋势增多D建设用地总体趋势减少(2)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A B C D【剖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确定,近些年农业结构调整的幅度明显减少,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灾毁耕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变化幅度不大。第(2)题,生态退耕可恢复植被,减

26、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答案】(1)B(2)C例1(2010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剖析】第(1)题,直接读图可知。19501969年期间有些年份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并不同

27、步;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有些年份是相同的;19502005年输沙量变化率高于径流量变化率;图中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逐一对应的。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说法正确。第(2)题,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输沙量明显减少。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等措施都可以明显减少河流的输沙量。【答案】(1)C(2)B例2(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2)城市化水平的提

28、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 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 增 加 地下水储量(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剖析】(1)a由废水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应表示污水处理;b由供水系统指向废水应表示污水收集,故选A。(2)提高区内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增大供水量的有效措施,故选C;区内水体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储量则很难改变。(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水排入造成的,水体封闭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因此针对水体可采取增加来水量和出水

29、量的方法来增加水体的流通,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答案】(1)A(2)C(3)A例3(2009江苏地理)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题。(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 减 轻 大 气 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 提 高 能 源 利用率(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 加 剧 粮 食 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剖析】(1)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可能是减轻大气污染。(2)乙醇是以粮食为原料的,大量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必然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答案】(1)B(2)B例4(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剖析】读图归纳地理位置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