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观大题导练纵横线索归纳目 录 ONTENTSC专题综合提升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体系构建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儒学处于受压制时期“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循旧的思想,主张恢复分封制,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历程地位原因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
2、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处于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到强化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历程地位原因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传统儒学遭到怀疑,但未动摇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维新变法时期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思想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历程地位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
3、,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针对训练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孔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无法统一信仰,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统一信仰,故A项错误;儒家提出仁政是为了缓和阶
4、级矛盾,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知孔孟将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用礼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的是理学,故D项错误。答案:C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项目科技文学艺术先秦时期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技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秦汉时期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汉赋,书法艺术初步发展项目科技文学艺术魏晋时期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特立独行的士人
5、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药物学巨著千金方,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项目科技文学艺术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针对训练2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
6、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B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解析:材料“两宋时期山水画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明显以纲常伦理秩序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故选B项;山水画被赋予了道德意志与情感内容而不是顺应自然,排除A项;只是改变了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注重写意的技法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山水画受程朱理学影响,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无法看出艺术多样化满足了民众需求,排除D项。答
7、案:B三、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项目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士阶层受到重用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人文主义复兴项目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针
8、对训练3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文王后,古代文化都在我身上”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A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B都提倡“认识你自己”C都以“人事”为哲学对象D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解析:根据题目中“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文王后,古代文化都在我身上”得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均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故A项正确;B项表述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不属于孔子,错误;题目中提到的是天下事,并未牵涉人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古代文化”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A四、1618世纪中
9、国和欧洲科技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项目中国科技欧洲科技结局未能形成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原因经济基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思想条件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制度当时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欧洲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针对训练4“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
10、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材料表明()A封闭性强导致落后B重在思想不断解放C中国缺乏理性精神D西方注重科学研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科学地位明清以后落后了,是因为“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并不是封闭性强导致落后,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总结实践经验,轻理论概括和抽象,材料强调“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而没有强调思想解放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有许多非理
11、性的成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方科学研究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典例(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
12、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自拟论题型论述题。第一步,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严谨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结合题意和学生熟悉的四大发明外传的相关知识得出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可综合材料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有用信息联想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升华到唯物史观角度,概括出观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结合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得
13、出观点: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3分)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2分)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2分)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2分)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3分)点评 学生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相对熟悉,从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分析,稳拿高分。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观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源远流长。(3分)论述
14、两汉时期开通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2分)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异常活跃,文化交流使者往来东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2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居世界前列。蒙古帝国的征服促进了欧亚大陆文明交流,元大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汇集了各国商人。(2分)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交往由盛而衰。(3分)点评 从材料整体把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较多,易得高分。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观点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论述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15、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分)在哲学领域,魏晋隋唐时期,成为强大的思想潮流,深刻影响了宋明理学的产生。(1分)在文学领域,汉译佛经具有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的特点,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1分)在艺术领域,佛教更是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建筑、雕塑都刻下了烙印。(1分)在风俗方面,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受到佛教的渗透和影响。(1分)总之,佛教文化在对中国文化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3分)点评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教材知识单薄,且比较分散,相对陌生,但若明确这一知识的关联,整合论据,也可得高分。针对训练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
16、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解读材料,围绕儒
17、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强调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观点,如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对儒家入世精神给予解释和表明态度。论述要结合阶段发展的特征,以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行为进行说明,如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但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积极周游列国,宣扬其思想;后世汉代的董仲舒、宋明时期理学家都秉承了这一精神,积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积极入世,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即可。答案: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精神。(8分)总之,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