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质检卷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章末质检卷第 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陕西咸阳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09年的农业产值。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县农业( ) 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19792009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C.1979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D.1994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最高2.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D.机械化水平提高答案:1.C 2.A解
2、析:第1题,由图可知,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大约是75%,A项错误;19792009年畜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B项错误;1979年三种农业类型比重差别较大,2009年农业产值比重差异减小,说明产值结构趋于均衡,C项正确;1994年农业产值构成中水稻种植业比重最高,D项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农业产值中,经济效益较低的水稻种植业比重减小,而经济效益比重较高的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明显增加,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A项正确;劳动力数量、气候变暖、机械化水平提高对产值构成影响很小,B、C、D三项错误。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
3、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据此完成第34题。3.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C.乱砍滥伐,过度樵采D.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4.“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大量开荒B.生活用能问题C.发展交通D.完善生态体系答案:3.C 4.B解析:第3题,该地区生活能源短缺,过度樵采、乱砍滥伐导致沙枣林的面积越来越小。第4题,该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活用能短缺,因此生活用能问题是该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读“红水河水电站梯
4、级开发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红水河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势崎岖,落差大B.平行水系,支流多C.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大D.流经高原,河流较长6.下列关于红水河流经水电开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水电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B.河流梯级开发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危害C.有利于能源工业的发展D.对当地经济起带动作用7.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答案:5.A 6.B 7.A解析:第5题,红水河流经亚热
5、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且集中,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第6题,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将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但也会给当地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对水文状况、鱼类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第7题,红水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开垦梯田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矿产执法检查,实现“以图管地”,是我国创新土地执法检查手段的新举措。据此完成第89题。8.相比传统的检查方法,利用遥感开展土地、矿产执法检查的优点有( )执法力度大 人力、财力投入少 监测范围大 速度快A.B.C.D.9.卫星遥感监测图可精确反映每
6、块新增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及矿产开采疑似违法情况,所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呈现的色彩不同B.不同地物的形状C.不同地物的海拔D.不同地物的面积大小答案:8.B 9.A解析:第8题,执法力度的大小与卫星遥感的优点无关。第9题,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反映在遥感图像上的颜色或灰度就会存在差异。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和地价的图层”。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交通线图层、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的制作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B.RSC.GISD.WPS1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不可能为( )A.东风B.西南风
7、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10.C 11.B解析:第10题,地理信息系统能结合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得出某一主题的图层。第1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南部和西南部。如果布局合理,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南风和西南风。二、综合题(2题,共56分)12.(28分)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单位:米),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
8、.9%2008年40.2%44.1%6.2%1.3%8.2%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2)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3)M区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可知,图中湖泊为鄱阳湖。M位于江西中南部,
9、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当地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近三十年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13.(28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地理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902005年我国气候变化类型示意图(见图1)。材料二:1990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示意图(见图2)。材料三: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见图3)。 图1 图2 图3图3图例说明: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3.旱地水田转换区 4、5.耕地城镇转换区 6.草地耕地转换区 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 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 9.林地耕地转换区 10.草地人工林交错
10、转换区 11.沿海城镇扩张区 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13.稳定少动区(1)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3)199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变化总体趋势是 。 它深刻改变了历史上我国粮食贸易与运输的 格局。 (4)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该变化促使了我国加快 工程的建设。 答案:(1)变暖(南方变暖湿,北方变暖干) 林草地转变为耕地,旱地转变为水田,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从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城郊农业(乳肉畜牧业、园艺业等)。(3)北移西进(向北向西) 南粮北运(4)加剧北方干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植被减少。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水资源)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变暖的面积占了绝大部分。从材料三中可知东北林草地变为耕地,旱地变为水田;华北耕地变为城镇用地。第(2)题,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长江三角洲由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城郊农业。第(3)题,从材料二中可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北移西进,它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南粮北运的格局。第(4)题,粮食重心北移西进会对北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促使了我国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