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检测试题(含解析)1.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这表明孟子A. 系统阐发了儒学思想B. 发展了“仁”的思想C. 认同社会等级,主张寡欲D. 重视社会教化和道德构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注重道德的教化,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系统”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孟子对社会等级的认同,“寡欲”的信息也没有涉及到,排除C项。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这种
2、现象反映了汉朝A 分封带来弊端B. 地方郡县势力强大C. 皇权遭到削弱D. 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答案】A【解析】【详解】“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汉初郡国并行制之下分封制所带来的问题,故A正确;郡县服从于中央,不会出现诸侯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问题,与皇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社会动荡无法体现,排除D项。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促成这一格局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A.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B. 南迁北民对面食需求的推动C. 经济重
3、心完成南移D.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答案】B【解析】【详解】“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反映出了北民南迁,导致小麦价格上涨,因为北方人主要是吃面食,所以带动南方的小麦种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曲辕犁,排除A项;南宋初年,经济重心并没有完成南移,排除C项;“趋于一致”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4.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
4、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B. 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 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D. 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5.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国藩所说,“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变,表明A. 洋务运动推动政府施
5、政方针的改变B.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 传统“夷夏”思想彻底被抛弃D. 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对外议和的思想,而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对外主张影响到了清政府,故A项正确;B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彻底”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学习制度,只是学习器物,排除D项。6.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
6、信。”这表明陈独秀A.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 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C. 倡导文化平民化D. 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可得知,陈独秀强调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要先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思想的自觉,故D项正确;材料“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说明他并不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而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只是在思考如何巩固民主共和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批判传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的民平化无关,排除C项。7.费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国战区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
7、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日军越来越深的陷入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 国民党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B. 中共日益积聚力量优势C. 日军对华采取持久战战略D. 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过走群众路线,正在日益积聚力量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战略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项;1938年抗战就进行到相扶阶段,排除D项。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
8、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影响中国战略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 中苏关系恶化B. 中美关系正常化C. 经济建设需要D. 日本和欧洲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故C正确;中苏关系早已经恶化,此时正处于逐步改善时期,排除A项;从材料中战略改变来看,此时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不是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了,排除B项;日本和欧洲崛起在60-70年代,不符合新时期这一时间,排除D项。9.雅典名将阿里斯
9、提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 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B. 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C. 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结合所学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体现了公民集体的意志,反映出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是雅典民主体制弊端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素质如何,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监督,排
10、除B项;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现,排除D项。10.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指出:“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和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资本主义,至于第三股势力所走的路线,就是法西斯路线。”“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的依据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C. “新政”加强了社会保障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291932年”这一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1、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A项;“新政”此时还未实行,排除C项;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胜利,排除D项。11.威廉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中提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A. 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理论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D. 保障了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强调的是新政的措施虽然与之前的资本主义政策有很多不同,但是其本质还是维护资本主
12、义制度的,体现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思想,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政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其影响,排除B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变化,而是得到了巩固,排除C项。12.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联合国成员国分布比例情况,据图中信息可以认定A. 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全球领导力量B. 重要国际组织已能维持国际和平稳定C.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构成发生重大调整D. 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受此影响出现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非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在增加,体现的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但并不是全球领导力量,排除A项;材
13、料没有体现国际组织,只反映主权国家,排除B项;安理会成员构成没有变化,排除C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逄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虛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
14、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
15、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答案】(1)异: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伽利略则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科学成果;徐光启的成果吸收了前人的成果,也会通了中西科技精华,伽利略成果主要是受前人成果的影响;徐光启的成果注重实用,伽利略侧重理论
16、化,规律化。(答对2个对比点即可)同: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或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实验方法)背景:晚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晚明儒学走向衰败(晚明儒学体现经世致用精神);西学传入,外来文化科技的压力以及民族命运的需要;徐光启振兴自然科学的历史主动精神等。(答对2点即可,意思相近可酌情赋分)(2)徐光启:突破“天朝上国”的虚骄心理,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的发展;总结了中国传统科技,推动农耕经济走向繁荣;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积极方面,答对2点即可)对后世的社会影响非常有限,清朝以后中国科技陷入长期停滞状
17、态。伽利略: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为生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3)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反权威、批判和怀疑精神;勇于实践、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解析】【详解】(1)异:根据“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得出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根据“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得出伽利略则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科学成果;根据“他以一种虛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得出徐光启的成果吸收了前人的成果
18、,也会通了中西科技精华;根据“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得出伽利略成果主要是受前人成果的影响;根据“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并结合中西方科技的特点可得出徐光启的成果注重实用,伽利略侧重理论化,规律化。同:根据“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得出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或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实验方法)(2)背景:根据所学,可从晚明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个人作用等角度进行概括。徐光启:根据“直扣近
19、代科学之门。”等信息可从突破传统思想、促进中西交流、促进中国科技发展、推动农耕经济发展、直扣近代科学之门、对后世的社会影响非常有限,清朝以后中国科技陷入长期停滞状态等角度进行概括。伽利略:根据“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可从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为生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概括。(3)结合所学可得出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反权威、批判和怀疑精神;勇于实践、探索和创
20、新的精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最初是用来描述16到19世纪西方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新旧结构的更替,因而呈现出立体型的多元运动趋势。据此,有人认为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20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改编自胡瑞琴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杨斌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综述与政策建议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
21、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结论:材料认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我认为这一观点不完全正确,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开始于经济领域,虽受政治制度僵化的不利影响,但取得了巨大发展,而非迟滞。论证: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化生产,拉开中国近代化序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所以说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是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虽然近代中国无论晚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民国政府,都坚持专制统治,不利于社会转型的发展,但是社会转型持续进行并且成果巨大。例如社会政治领域,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法治转型;尤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完成反帝反封革命任务,带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又如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从被迫开放到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再到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断发展,成果丰富。再如社会生活领域,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从舟车劳顿到轮船火车、电灯电话,近代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习俗风情、大众传媒都在突破传统束缚,向现代社会转变。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开始于近代化企业创办,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新旧结构的更替,呈现出立体型的多元运动趋势,且成果巨大。社会转型非但没有迟滞
23、,而且发展巨大。示例二:结论:材料认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保障”,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论证:新中国成立,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情高涨,有力促进社会各领域新旧转型。建国初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如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等,这些既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也为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胜利完成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向工业化国家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一步发展,如丰天民主制度得到恢复完善,村委会和居委会基础民主发展,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
24、体系建设,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实践,这些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领域新旧转型速度加快。综上所述,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表现,关键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健全民主法治,创新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各领域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以说成功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保障。【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有人认为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20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可提取观点,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25、对“在机器轰鸣声中兴起,因政治制度僵化而迟滞”这一观点提出看法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成功发展的关键恰恰是制度的保障”这一观点提出看法并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5.材料 仓储建设是明朝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明朝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粮食仓储制度加以完善,设立了种类众多的粮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预备仓、济农仓、常平仓。洪武元年,朱元璋“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预备仓设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任用当地德高望重、家境殷实的人进行管理,每年户部掏出来两百万贯从老百姓手里买粮,然后储存在这些预备仓里面,如果碰上灾年的话,就开仓放粮赈灾。济农仓是用来救济农民的,“各州县以官钞籴米入仓
26、,仓米供兴修水利、荒年赈济及抵补漕运拖欠之用。皆为借支,秋成抵数归仓。”常平仓,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廩,明实录记载:“今后宜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粜。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储积,曾多次下达整顿仓储诏令,“命遣官巡视州县储备仓,有慢令及欺蔽者罪之”;又规定地方存粮的数量,并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指标。正是得益于这些种类不同的粮仓的建设,明朝在救灾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摘编自崔贄明代的备荒仓储(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备荒仓储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备荒仓储制度的作用。【答案】
27、(1)特点:在前代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官督民办);仓储的种类众多、功能细化;政府重视,定期考核;备荒仓储体系较为完备,成效显著。(2)作用:推动明朝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完善;有利于赈灾备荒,安民固本: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平抑物价,调控市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政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明朝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粮食仓储制度加以完善”得出在前代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根据“朱元璋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任用当地德高望重、家境殷实的人进行管理,”得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官督民办);根据“济农仓”“常平仓”等信息得
28、出仓储的种类众多、功能细化;根据“规定地方存粮的数量,并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指标”得出政府重视,定期考核;根据“明朝在救灾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得出备荒仓储体系较为完备,成效显著。(2)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明朝社会保障体系走向完善;有利于赈灾备荒,安民固本: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平抑物价,调控市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政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等角度分析。16.材料 王清任,字勋臣,受祖上行医影响,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受西医影响,发现古人关于脏腑的论述有误,他不甘人云亦云,决心更正。他深入瘟疫之地的
29、荒野乱坟中对破腹露脏的尸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又常临刑场研究剐刑罪犯,历经42年之久,将观察结果和研究心得,绘成二十五幅脏腑全图并配以文字说明,撰成医林改错一书(上部)。书中对许多内脏器官的描绘和说明与现代解剖学相对照,基本上是正确的。医林改错于183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梁启超评论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清任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清任医学成就的历史价值。【答案】(1)原因:医学世家的传承;王清任具有科学精神,敢于冲破传统观念
30、;长期的钻研实践;受西方医学的影响,王清任开阔了视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等(2)价值: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促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中医对世界的影响;其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受祖上行医影响”得出医学世家的传承;根据“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得出王清任具有科学精神,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根据“他深入瘟疫之地的荒野乱坟中对破腹露脏的尸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又常临刑场研究剐刑罪犯,历经42年之久,将观察结果和研究心得”得出长期的钻研实践;根据“受西医影响”得出受西方医学的影响,王清任开阔了视野;结合所学可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等角度概括。(2)价值:根据所学可从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促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中医对世界的影响;其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