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7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L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河南、湖南、四川、宁夏、海南等六地区的试卷投稿,请联系QQ:23553 94698。历史部分 命题人:谭君 审题人:谭君 荣俊高考资源网 第卷 选题题(共48分)1.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的高度集权C应撤销军机处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答案】D考点:军机处。由材料中“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权势过大,可能会给皇权造成一定威胁。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惩

2、罚军机大臣的意思;B项说的是军机处的作用,材料说的是皇帝的认识,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胁到皇权;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此类内容。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 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

3、向周边的一 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可以看出,市镇在维系周边农村中的作用,起到纽带的作用。故选B。A项说的是与市场联系较少,材料并未体现这层意思;C项说的是地方自治,中国古代并未产生普遍的地方自治;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并非商品关系。3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 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上述材料 有利于研究古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 佐证了古代中国曾明确限定官民的服饰 有助于研究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变 说明了明代国家法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A B

4、C D【答案】C考点: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从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明朝我国服饰的基本情况,呈现出官民明显等级区别,因此项正确;从材料“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可以看出古代曾明确规定官民的服饰情况;因此项正确;服饰的不同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因此项正确,故选C。材料并未体现法制的演变的情况,排除。4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A工商皆本

5、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答案】D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由“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可知能反映工商皆本的思想产生,但是不能通过材料反映平等观念,故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也排除;由于新增加的十八民都是非传统但当时社会需要的行业,所以可以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故选D。5.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

6、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答案】B考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题考查阅读图片,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故选B。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主要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

7、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A不对,1938年10月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D不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差异;题干中蒋介石下令“加强敌后游击战”说明B不对,因此选C.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 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D.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

8、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其中,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决定作用。而新文化运动只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故C项是正确答案。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B项正确,五四运动在各个阶层的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D项正确,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8.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

9、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答案】C考点:全民族的抗战。根据材料,戴季陶主要强调中日之间不了解,主张了解、学习日本,结合时间,80年前,30年代中日关系趋于紧张,日本加紧侵华,要知己知彼,选C。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A违背了共

10、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答案】B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化指的是1958年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二十年后的散伙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0.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考点:三大改造。通过材料可以分析,“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指的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

11、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正好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本题选A。11. 1961午,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答案】B考点:八字方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失衡和困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

12、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因此出现题干中的现象,故选B。 12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

13、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答案】B考点:史学理论。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今天中国、埃及、印度的历史并不如以往的历史,无法体现“进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因此B符合题意。而A梁启超并未强调历史在倒退,排除;C梁启超并未强调治乱史观对当代史的影响,排除。D的表述本身就不正确。故选B。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13(30分)“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14、王守仁王阳明全集)(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背景。(4分)材料二表1张謇生平简表1857年1873年5岁21岁就学于私塾。读四书五经、朱子大全等1894年42岁高中状元。上疏指斥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1896年44岁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议筹兴建纱厂1899年47岁大生纱厂投产1901年49岁著变法平议,提出上设议政院,下设府县议会1902年50岁筹建通州师范1905年53岁创立中四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9年57岁发表请速开田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1911年59岁拒任清延农工商大臣,出任南京临

15、时政府实业部总长1915年63岁规劝袁世凯勿复辟帝制,无果。彻底退出政坛,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1926年74岁病逝于南通(据张謇大事年讲张謇自订年谱等整理)(2)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分子转型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二,说明张謇“转型”指的是什么?(2分)简述“转型”后的张謇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的贡献。(6分)材料三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部分段落到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

16、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恩主义传人中国的主要路径,(2分)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材料四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有无法克服的困

17、难。价值规律既调节生产,也调节流通,既调节消费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也调节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转移过程。(摘编自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经济研究1957年3期)(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顾准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10分)【答案】(1)核心内容:致良知。(2分)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转型:答案一:从状元到实业家。答案二:从传统士大夫(读书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答案三:从热衷科举和做官发财,到投身实业,参与政治和社

18、会活动,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上答案任答一个得2分)贡献:(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史实(1分)结论(1分)兴办实业(办大生纱厂)推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参与立宪运动、维护民主共和为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贡献办学堂、开博物馆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兴办慈善事业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3)路径:经日本传入(1分);经俄国传入(或经法国、德国、美国传入)。(1分)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2分)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2分)(4)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的生产和流通”)应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2分)背景:

19、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共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顾准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这一观点不仅揭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且提出了克服弊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办法。(2分)在“左”倾思潮影响下,这一观点不可能得到认可(或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下,顾准敢于发表这样的观点,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类似的表述)。(1分)考点:宋明理学;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顾准的经济思想。(1)王守仁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王守仁理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从当时的政治、

20、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专制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张骞的转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说从清末的状元到实业家,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明显的转型。同时也可以从传统的知识分子到新式的知识分子的转型。张骞的贡献可以从材料进行概括分析。(3)从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外国文字可以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的途径。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将日文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翻译成汉语,同时他们中有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4)从材料“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

21、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可以看出顾准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也需要价值规律。从后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顾准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在极左思潮之下这种观点不会被认可。14(22分)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注重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司马光司马光奏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4分)王安

22、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表21920年1947/1948年本国资本统计表(单位:万元)数值年份国家资本私人资本总额占本国资本的比重总额占本国资本的比重1920年902051876%3906778124%1947/1948年7670795843%5457894157%(据许涤新、关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经济

23、思想?(2分)他提出该经济思想的目的何在?(4分)根据表2,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实践该经济思想时走入了什么歧途?(2分)材料三中共十六大报舌主题(2002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主题(2007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主题(2012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24、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根据材料三,指出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分)【答案】(1)差距:青苗钱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2分)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2分)共性: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或都声称要救困济贫)。(2分)(2)思想:节制资本。(2分) 目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分)解决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2分) 歧途:国家资本过度发展

25、(或官僚资本畸形发展)。(2分)(3)变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 原因:全国人民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2分)改革开放效果显著、成效巨大;(2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能确保新目标的实现。(2分)考点:王安石变法;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1)从材料“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可以看出实行青苗法 的本意,但是后来“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造成百姓深受其害的现象。仔细分析材料可知二者都声称站在百姓的立场上。(2)从

26、材料“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孙中山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为了保证国计民生,防止贫富分化过于严重。但是从表二可以看出结果却造成了官僚资本过于膨胀的局面。(3)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是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是十八大提法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说明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历史答案1-5 DBCDB 6-10 CCCBA 11-12 BB 13(30分)(1)核心内容:致良知。(2分)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

27、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转型:答案一:从状元到实业家。答案二:从传统士大夫(读书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答案三:从热衷科举和做官发财,到投身实业,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上答案任答一个得2分)贡献:(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史实(1分)结论(1分)兴办实业(办大生纱厂)推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参与立宪运动、维护民主共和为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贡献办学堂、开博物馆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兴办慈善事业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3)路径:经日本传入(1分);经俄国传入(或经

28、法国、德国、美国传入)。(1分)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2分)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2分)(4)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的生产和流通”)应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2分)背景: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共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顾准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这一观点不仅揭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且提出了克服弊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办法。(2分)在“左”倾思潮影响下,这一观点不可能得到认

29、可(或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下,顾准敢于发表这样的观点,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类似的表述)。(1分)14(22分)(1)差距:青苗钱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2分)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2分)共性: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或都声称要救困济贫)。(2分)(2)思想:节制资本。(2分) 目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分)解决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2分) 歧途:国家资本过度发展(或官僚资本畸形发展)。(2分)(3)变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 原因:全国人民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2分)改革开放效果显著、成效巨大;(2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能确保新目标的实现。(2分)河南高中教师QQ群161868687;湖南高中教师QQ群,315625208;江苏高中教师QQ群:315621368,四川高中教师QQ群:156919447,海南、宁夏高中教师QQ群:311176091,欢迎各地老师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