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79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指导课件: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提升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观大题导练纵横线索归纳目 录 ONTENTSC专题综合提升 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体系构建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小农经济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近代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消亡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

2、办近代工业,在中日甲午战争后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31956年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

3、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针对训练1下表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个)业别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清政府经营的炼铁与纺织工业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工人人数34 0009 10010 8105 5006 00027 250该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A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B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符合资本输出,但不能反映出其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

4、材料“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不能反映出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数据,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相比,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重大调整项目调整状况调整原因核心内容作用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

5、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项目调整状况调整原因核心内容作用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项目调整状况调整原因核心内容作用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6、,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把企业推向市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针对训练2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绝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调整”的最大成就是()A成功选择了西方式市场经济模式B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D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解析: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只

7、是成就之一,但不能说是最大成就,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得出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故C项正确;“彻底摆脱”说法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C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项目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项目原因核心内容意义人民公社化运动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

8、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训练3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 亿元,比 1952 年的 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 4.5%。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 1952 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

9、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四、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变化时

10、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针对训练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A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

11、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D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解析:材料中“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可以看出大众传媒无法满足对不同文化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且“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结合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可知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繁荣,故C项错误;大众传媒定型为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不代表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故D项错误。答案:B五、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项目西方中国发展进程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

12、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加速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项目西方中国领导力量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

13、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针对训练5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国家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时间188719361889194818821948187019301851193118891938年均增长率0.92%2.1%2.3%1.3%14%1.5%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解析:A项表述错误;中国“人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能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广阔

14、的市场空间,故B项正确;人均消费需求,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能直接反映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故C、D两项错误。答案:B典例(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

15、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提炼观点型论述题,答题时要遵循以下三步:第一步,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论证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概括合理的启示;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结合材料表层信息“招商股银200万两”“贷款改装设备”得出观点“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

16、角度唯物史观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变革的角度可结合材料中汉阳铁厂创办时的艰难、盛宣怀经营的成功和建国后收归国有重焕生机得出观点“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大部分考生往往只关注了汉阳铁厂的变化这一表面信息,但汉阳铁厂一开始为何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由此结合材料“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得出观点“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启示 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2 分)说明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

17、并派留学生引进科技,但资金不足,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其资金不足、技术依赖洋人,形成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即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8 分)总结 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2 分)点评 中国近代企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先天不足”,教材关联知识较多,熟悉度较高,容易得高分。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启示 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2分)说明 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洋务企业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缺乏科学决策,如张之洞官办湖北汉阳铁厂,在资金、技术、原料、能源、人才等方面不配套,不能炼出合格的钢

18、铁。盛宣怀改革体制,招商股银、官商合办,开办煤矿,改装设备,获得成功。1978年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8分)总结 体制创新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体制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2分)点评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是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的保障。以此立意,易得高分。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启示 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2分)说明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

19、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和近代学堂,并派留学生引进科技,但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导致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8分)总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腾飞的关键。(2分)点评 从深层次理解,发挥求异创新思维认识核心科技的重要性。以此立意,也容易得高分。针对训练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

20、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73.60%17.38%35.90%198073.70%19.39%39.10%199078%26.41%43%200079.10%36.22%46.70%20108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涉及的美国、中国、世界城市化发展方面提炼观点,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结合相应史实对所

21、选观点进行论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4分)阐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8分)示例二观点: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4分)阐述:经过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8分)示例三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4分)阐述: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有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