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标要求体系构建核心素养2.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1.科学精神:明确逻辑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2.公共参与: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逻辑”的不同用法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狭义
2、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形式逻辑(1)推理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知识拓展推理是使用理智从某些前提产生结论的行动。从
3、逻辑学上看,推理是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2)论证与论辩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画里话外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证在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
4、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画里话外如果偷换概念,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4)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5)实质: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
5、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画里话外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
6、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条件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
7、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画里话外遵循排中律的要求,要进行正确思维。(4)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5)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4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1)地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形成: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
8、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考点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与逻辑学(1)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2)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2狭义逻辑(1)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2)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3广义逻辑(1)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2)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4推理推
9、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5论证(1)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论证的形式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6论辩
10、(1)论辩指议论辩驳,亦指辩论。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2)批判性思维中的“论辩”,采用理由来支持一个观点,以说服已知或未知的受众。论辩可能包括反对,但是言之有据的论辩比单纯的反对含义更丰富。逻辑1(2021天津重点中学测试)2020年6月19日凌晨,某公司宣布该公司品牌电器“智惠618健康生活家”主题直播活动创下102.7亿元的销售纪录,董某的第五场直播再创奇迹。这引起人们的思考: 董某“直播带货”的逻辑是什么?这里的“逻辑”指的是()A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B形式逻辑的规则C思维形式结构D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
11、认识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做事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指的是其内在规律和机制,A符合题意,排除B、C、D。推理2一个同学总分处于年级排名前十位,则其语文成绩必然很棒。这一推理()A前提错误 B结论错误C不合逻辑 D无法证明C解析:总分高的学生未必每科成绩都很棒,C符合题意,排除A、B、D。考点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1)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2)内容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概念的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
12、保持同一。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而言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3)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不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和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用另外的判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
13、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2矛盾律(1)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3矛盾律对人们的思维的逻辑要求(1)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A”与“非A”指称同一对象。例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指称同一
14、对象,它们不能同时是真的。另外,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指称同一对象。因为“反马克思主义者”真包含于“非马克思主义者”,即“反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互相反对的概念蕴涵着互相矛盾的概念,它们不能同真。因此,具体地说,矛盾律对概念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2)在判断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不能既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断定它不是什么,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是真的,必须确认其中有一个是假的。4排中律(1)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
15、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就词项而言,当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指称同一对象时,其中必有一种情况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必定被同一论域中的某对矛盾概念中的一个所反映。例如,“这个杯子是金属的”和“这个杯子是非金属的”不可能都假,如果对两者都加以否定,就会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命题而言,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一种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的关系,命题之间的下反对关系是一种可
16、以同真但不可同假的关系,因此,对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加以否定。(3)排中律禁止同时否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因为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如果也认为不能同时予以否定,就属于对排中律的误用。这种错误可以称为“非黑即白”的谬误。显然,在黑与白这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之外还存在其他选择。(4)对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作选择、不表态,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仅仅要求对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并没有要求确定其中哪个真哪个假。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还无法断定孰真孰假,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不愿意表态(如在会议上对某提案进行表决时,出于某种考
17、虑,既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而表示弃权),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5)对复杂问句拒绝回答,也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复杂问句是指包含着预设并要求对方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预设是指交际中话语的已知部分,或者说双方共知的东西。5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性质不同逻辑矛盾是由于思维过程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所造成的逻辑错误,是思维在反映现实过程中陷入混乱的表现。辩证矛盾是指存在于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思维对客观事物内在矛盾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反映在人的思维中就形成思维中的辩证矛盾。例如,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原子的化合与分解、生物有机体内部的同化与异化等内在关系不同构成逻辑矛盾的两个思想是
18、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两个思想不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两个思想不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关系。构成辩证矛盾的两个思想是相容的、并存的,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因此,两个思想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逻辑值不同构成逻辑矛盾的两个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也可能同假。构成辩证矛盾的两个思想可以同真客观条件不同逻辑矛盾存在是有条件的,辩证矛盾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普遍的。逻辑矛盾存在的条件性就在于它不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也不是思维过程中固有的必然存在的矛盾,只有当人们在思维中有意或是无意地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才会犯的错误。辩证矛盾的无条件性就在于它是事物及其过程中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9、,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解决方法不同逻辑矛盾是违反了矛盾律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可以避免和排除的。矛盾律的重要作用就是排除思维中不应该有的逻辑矛盾,帮助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只要根据矛盾律去检查人们的思维,就完全可以避免和排除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实实在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法回避,也不可能人为地排除。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辩证矛盾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是根本不可能排除的。人们只有利用对这两对矛盾运动规律的知识,很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会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同一律1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
20、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这启示我们()A应学会诡辩的技术以自圆其说B要避免偷换概念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C不要违反矛盾律的要求D排中律是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B解析:欧谛德谟克是在通过偷换概念进行自我狡辩,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2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嘻皮笑脸
21、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这个小伙子()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A B C DC解析:材料中的小伙子在说话时故意把“硬坐”偷换成“硬座”,这说明该小伙子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中律3张平与李青竞选班长,班级规定得票多者当选。该班共计53名同学。当计票结束,刚宣布张平得票为26时,部分同学就断定李青赢了。这些同学的判断()A正确,因为不是选李青就是选张平,李青得票数为27B正确,因为只会存在选李青或选张平两种情况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错误,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
22、错误C解析:同学们投票时,既可能选张平,也可能选李青,还可能弃权,张平得票没能过半,并不意味着其他票都投给了李青,这些同学的判断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符合题意,排除A、B、D。4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时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的观点()A违背了矛盾律B违背了排中律C违背了同一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B解析: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的意思: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是在两者之间摆动,违反了排中律,B正确。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