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64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古诗词诵读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词诵读 无 衣一、助读材料1.诗经简介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 世纪前 6 世纪)的诗歌,共 305 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创作背景 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 771 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分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

2、相关,遂奋起反抗。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二、诗歌解读无 衣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注释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词。同仇:指共同对付敌人。泽:同“襗(z)”,贴身穿的衣服。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

3、,起。甲兵:铠甲和兵器。2.整体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感情,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虽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

4、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春江花月夜一、助读材料1.作者风采 张若虚(约 660约 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失传。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关于春江花月夜诗的取景地点,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

5、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二、诗歌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

6、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注释滟(yn)滟:形容波光荡漾。芳甸(din):花草茂盛的原野。霰(xi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青枫浦,即双枫浦,在湖南浏阳南。扁舟子:指飘荡江湖的游子。裴回:同“徘徊”。离人:指守候在家的思妇。月华:月光。潇湘:潇水和湘江,均流入洞庭湖。2.整体赏析 春江花月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

7、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8、。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

9、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

10、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

11、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将进酒一、助读材料1.作者风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762 年病逝,享年 61岁。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2.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这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此时距李白被

12、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8 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二、诗歌解读将进酒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

13、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注释高堂:高大的厅堂。得意:指有兴致。会须:应当。岑(cn)夫子:指岑勋。丹丘生:元丹丘。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此处指击钟敲鼓。馔玉:像玉一般珍美的食物。此处指食用珍美的菜肴。陈王:指曹植,曾被封为陈王。平乐:宫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附近。恣欢谑:尽情地欢乐戏谑。沽(g):买。五花马:指名贵的马,毛色作五花,(一说把马鬃修剪成五个花瓣)。2.整体赏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题目意译即“劝酒歌”。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

14、,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显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

15、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作者描绘了一场盛宴,筵席中展示的气氛痛快,诗句豪壮

16、。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江城子

17、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助读材料1.作者风采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2.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公元 10

18、75 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二、诗歌解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注释乙卯:公元 1075 年,即北宋熙宁八年。十年: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去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到苏轼创作这首词已十年。思量:想念。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幽梦:隐约迷离的梦。小轩窗:指小室的窗户。顾

19、:看。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茔所在地。2.整体赏析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氏病逝;熙宁八年

20、(1075),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虽时隔十年,他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因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首凄楚哀怨的悼亡词。本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词以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开篇,直陈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十年来,词人在仕途中颠沛波折,历经忧患,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妻子认不出自己了,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