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35KB ,
资源ID:64358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35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堂作业——练双基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堂作业——练双基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随堂作业练双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知识点一新青年的诞生1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A亡国B革命C帝制 D尊孔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而袁世凯提倡“忠孝节义”以及提出“八德的建议案”是为其恢复帝制制造舆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故C项正确。A、B

2、、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忠孝节义”“八德的建议案”等不存在因果联系,故排除。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其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A项是直接目的,B、C两项不是目的。3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有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

3、缺乏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符合材料及漫画描述的是C。4右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所作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 由图中人物的穿着可以看出,有身着长袍马褂者,有身着西服者,再结合油画名“宽容”可知,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并存。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故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正确。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5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

4、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C民主 D科学答案:D解析: 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的内涵理解不透彻。解题关键在于抓住胡适所述的“三十年来”国内思想界的变化来分析。根据题中时间“1923年”和“三十年来”推断,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洋务学堂讲授自然科学,到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科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故这个名词应是“科学”,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近代中国皆曾遭到反对,不符合题意。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

5、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言论可能出自()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C狂人日记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C解析: 由“历史”“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知,作者意在抨击封建礼教披着“仁义道德”的外衣剥削百姓,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据此分析各个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A、B重在文学革命方面,D重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皆与材料主旨不符。7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促使中华民族出现巨大觉醒B将抨击封建专制运动推向高潮C动摇了儒家思

6、想的正统地位D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答案:D解析:由材料的第一句话可知,题干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对青年人的影响;再由孙中山的赞叹可知,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上是空前的,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深入到广大劳苦大众,因此谈不上中华民族的巨大觉醒,A项错误;B、C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81920年底,李大钊指出:最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这里的“社会的新生”是指()A社会主义社会 B大同世界C民主和科学 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解析: 题中关键信息是“1920年”“李大钊”“唯物史观”。1920年时,李大钊已

7、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一时代特征。9有学者曾指出:“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该情景可能发生在()A维新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爆发前夕C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被广泛传播,这应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夕,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8、101917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五四运动到中共的成立,该杂志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B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C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D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因而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所述现象的变相重复;B项不符合材料论述的角度;D项非主要原因。11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

9、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该现象主要表明()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小组的职责C共产主义被民众接受D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工人群众中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说明他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到工人群众中去;“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体现了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由此推理可知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B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

10、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提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可能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D两项。对此A、C两项,C项更能体现中国近代思想演进过程的共同主题。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11、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1)根据材

12、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

13、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则材料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张之洞可知,这反映的是洋务派的观点。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的信息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知答案。第(4)问应结合四则材料来归纳

14、。14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贵明贱制度者也。近世百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

15、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

16、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4)材料三对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答案:(1)主要原因:三次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旗帜:民主、科学。(2)根源:自由平等独立之说。阻碍:封建的纲常名教。(3)依据: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4)赞同。理由:政治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和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传播,成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