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68KB ,
资源ID:64348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34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二)生 物 学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个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核DNA含量减半,其他几种细胞是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核DNA不变,所以四种细胞的DNA含量不同, A错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细胞吸收葡萄糖

2、的方式可能不同,如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多样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B.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C. 高度分化的肌肉细胞中没有DNA的复制D. 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蛋白质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1、核糖体分为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其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

3、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高度分化的肌肉细胞没有增殖能力,细胞核中的DNA不会复制,但线粒体中的DNA会复制,C错误;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A

4、。3.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 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可能表示豌豆B. 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C. 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D. 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的细胞应同时具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这三种结构,只有低等植物细胞符合该条件,A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中的一种,B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5、,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错误;生态系统是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而群落又是由该环境中所有的种群构成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如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若图1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B. 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tRNA增多C. 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 若A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图1:图1

6、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细胞核中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图2: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由于分裂间期的变化为时期主要时间发生部位G1期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备物质、能量和酶细胞质S期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细胞质、细胞核G2期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细胞质因此,在分裂间期出现两个高峰,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因此RNA含量较低。【详解】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因此其核膜上的核孔数日会明显增多,A正确;图2中RNA的两

7、个高峰主要是由于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该时期的tRNA作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其含量并未明显增加,B错误;图2中分裂期RNA相对含量低,是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C正确;若基因A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只有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才能合成相同的酶,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有丝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如图所示的某条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位于第8、20、23位)参与其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多肽

8、至少含有N原子和O原子各30个B. 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540C. 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一个不是多肽D. 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则它只能构成一种蛋白质分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多肽链中N原则的个数至少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氨基酸的个数相同,O原子的个数=组成肽链的氨基酸中的O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目;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脱去的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3、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链中甘氨酸的位置是位于第8、20、23位,因此水解掉3个甘氨酸会形成4个肽链

9、和3个氨基酸;4、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有关系解:A、该多肽链是由30个氨基酸形成一条碳链,至少含有30个N原子,至少含有30229=31个O原子,A错误;B、该多肽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脱去的水分子数=301=29,因此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1829=522,B错误;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是4条肽链中,第21、22号氨基酸是二肽,C正确;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也会改变,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

10、的关键6.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细胞失水过程中内溶液的浓度高于内溶液的浓度B. 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Na+C. 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D. 图丁中的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结构【答案】A【解析】若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才会失水,因此该细胞失水过程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A正确;由图可知,图乙(b)所示的物质运输过程有载体蛋白参与,还需要消耗ATP,故该物质由细胞

11、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内,有糖蛋白存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而图乙(a)中Na+浓度细胞外高,细胞内低,图乙(b)所示过程的Na+浓度不符合乙图中(a)的Na+浓度,B错误;当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下降,不可能是3,最可能是4,C错误;该过程为翻译过程,由于模板是同一条mRNA,所以最终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结构,D错误。【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的分析,考查质壁分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影响酶催化的因素、翻译等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的能力。7.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

12、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B.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C.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 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答案】A【解析】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A错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如细胞需要的病毒等也可以进入细胞,B正确;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C正确;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8.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教材相关实验操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将其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绿色的叶绿体B.

13、 将其外表皮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后,仍然无法观察到染色体C. 将其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若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中D. 将其内表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大部分呈红色,说明其遗传物质主要为RNA【答案】B【解析】【详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由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且该细胞不能分裂,故进行染色后,仍然无法观察到染色体,B正确;将其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若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中,C错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只能说明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同位

14、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2B.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14C2H5OH【答案】C【解析】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如果水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

15、吸的第二阶段,那么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A正确;利用35S 标记甲硫氨酸,如果是合成分泌蛋白,则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合成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B正确;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 进行标记,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 的精子只有1个,因此所占比例为25%,C错误;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 14C3 (14CH2O),(14CH2O)中的14C在无氧呼吸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H2O)14C3 乙醇 ,D正确。【点睛

16、】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14CO2 14C 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10.下列有关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颤藻细胞中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染色体与纺锤丝所含的化学成分并无差异C. 染色体复制时需要细胞

17、质为其提供脱氧核苷酸等D. 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因此染色变浅【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详解】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与纺锤丝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前者含DNA分子,后者不含,B错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复制时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脱氧核苷酸等,C正确;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因此染色变深,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A. C、H、O、N、P是ATP、胆固醇、生物膜等共有的

18、化学元素B. 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RNAC. 糖蛋白、激素、抗体、限制性内切酶等都是具有特异性的特性D.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并且DNA、RNA、ATP的元素组成相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详解】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A错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含RNA,B正确;糖

19、蛋白、激素、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与特定的物质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C正确;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TP、RNA、和生物膜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糖蛋白、激素、抗体、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的分析是难点,分析时结合,糖蛋白、激素、抗体、限制性内切酶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12.下列属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共性是都能产生ATP都含有酶都含有DNA都含有RNAA. B. C. D. 【答案】C【解析】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

20、质中能产生ATP,但叶绿体基质中不能产生ATP,错误。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叶绿体基质中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酶,线粒体基质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正确。细胞质基质中没有DNA,错误。细胞质基质中有RNA,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也含有RNA,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13.图1、图2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两个细胞都能产生两种子细胞B. 图中两个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 图中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都相同D. 图中两个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图1细胞有同源染色休,无联会现象,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

21、丝分裂前期,图2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故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图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图2细胞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dY和aBdY, A正确;图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错误;图1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同时存在A、a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图2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故同时存在A、a的原内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错误;图1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2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14.甲图和乙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细胞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 甲图AB段可以表

22、示减数分裂的DNA复制C. 乙图中的AB段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 乙图中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表示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中AB段是由于DNA复制,D点是由于着丝点分裂,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图乙表示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确定,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已经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因此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甲图AB段可以表示减数

23、分裂的DNA复制,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DNA复制,B正确;乙图中的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乙图中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染色体和DNA比例相等,D错误,故选B。1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都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而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B. 浆细胞合成抗体的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C. 与相比,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D. HIV病毒侵人机体后,T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表达出过程所需的酶【答案】C【解析】表示DNA自我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过程表示转录

24、,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过程表示翻译,以mRNA为模板,A错误;浆细胞合成抗体的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再增殖,即不能发生DNA自我复制,B错误;图中表示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表示翻译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与相比,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C正确;HIV病毒侵人机体后,HIV逆转录形成病毒RNA,但逆转录酶是HIV自身的蛋白质,D错误。16.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

25、P标记T2噬菌体的DNA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D. 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只出现光滑型菌落【答案】B【解析】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出现光滑型菌落(S型)和粗糙型菌落(R型),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点有2个,误认为格里菲斯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其实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误认为赫尔希和蔡

26、斯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其实没有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17.将水稻体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A. 1条 B. 2条 C. 4条 D. 02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水稻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水稻体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2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第

27、二次分裂的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有一个含32P标记另一个不含32P标记,随着丝点分裂,两组染色体随机向细胞两极移动,含32P标记和不含32P标记的DNA也随机向两极移动,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0或1或2条,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及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8.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精子的种类及比例对相应情况的分析AABab22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ABAbaBab1111一定发生同源染色体

28、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AaBb22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ABaBab112一定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详解】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

29、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Ab=1:1或aB:ab=1:1,A错误,B错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正确,故选D。19.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

30、离比为A. 24831B. 9331C. 15531D. 2515159【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性:敏性=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让这些植株相互授粉,敏旱(aa)占(1/3)2=1/9,抗旱占8/9;少颗粒(bb)占1/4,多颗粒占3/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

31、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体,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 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C. 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D.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

32、)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3、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选择豌豆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合体,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正确;孟德尔首先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

33、说,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和验证,C错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 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

34、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详解】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A正确;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色素是叶绿素a、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分离色素时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D错误,故选ABC。22.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

35、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 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答案】AD【解析】【分析】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的蛋白质,加入

36、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详解】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无还原糖和蛋白质,所以呈现试剂本身的蓝色,而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A正确;甲组加入斐林试剂后没有水浴加热,2号试管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相同,B错误;6号试管内含有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错误,D正确,故选AD。23.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7、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预测子代表现型推测亲代基因型第一种: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第二种:紫花红花全为紫花DDddA. 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B. 全为紫花,的基因型为DDDdC. 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DdddD. 的基因型为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有隐性基因【答案】ACD【解析】【分析】由于题中未明确显性性状,紫花植株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需分情况交配如果紫花是显性性状,可采用自交的方法,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此时在利用紫花和红花进行杂交看后代表现型。【详解】据题干可知,两种实验中,

38、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A正确;若全为紫花,由于是自交,故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测交比例,故基因型为Dddd,C正确;紫花自交,且出现性状分离,故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故选ACD。24.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B. 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M、N、P分别代表16、9、3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 : 1 : 1【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表示减数分裂,而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过程发生雌、雄配子

39、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25.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用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水稻与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水稻进行杂交,F1全为圆粒非糯性品种(花粉粒非糯性或糯性基因以W

40、、w表示,花粉粒形状基因以L、l表示)。取F1成熟花粉,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观察下并记载花粉粒的类型及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花粉粒类型蓝黑色圆形蓝黑色长形橙红色圆形橙红色长形数目28262726A. 两对相对性状中圆花粉粒、非糯性属于显性B. 实验结果表明F1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C.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 橙红色圆粒花粉的基因型为wwLL或wwLl【答案】D【解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代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可见 两对相对性状中圆花粉粒、非糯性属于显性,A项正确;实验结果表明F1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B项正确;实验结果表明,

41、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项正确;花粉是配子,只含有体细胞一般的染色体,橙红色圆粒花粉的基因型为wL,D项错误。【点睛】注意:配子中含有体细胞一般的染色体,基因也只含有正常体细胞基因的一半基因,二倍体的配子中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三、填空题26.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 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某人做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其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1)该实验反映了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_对等位甚因控制,该动物控制体色的基因的遗传

42、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別为_,F1的基因型为_。(3)如果F2黑色个体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同,现让F2中的黑色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黑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4)现有一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ee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黑色雄性 个体的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设计杂交实验:_。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_。【答案】 (1). 2 (2). 遵循 (3). EEFF、eeff (4). EeFf (5). (6). (7). 让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杂交,观察

43、后代的表现型 (8). 如果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如果后代出现白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所以F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则黑色的基因型为E_ff,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F2中白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1)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这说明动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F1的基因

44、型为EeFf,两亲本都为白色,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2)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EEff、2/3Eeff,故随机交配,E配子的概率=2/3,e配子的概率=1/3,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32/32=4/9,由于后代中白色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eeff,其概率=1/31/31/9,所以灰色个体占的比例为1-1/9=8/9。(4)要确定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让黑色雄性个体与甲多次杂交,若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若后代中既有黑色个体(E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27.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

45、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1甲过程中“”是_,其在_(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_(答具体结构)。(2)图2中细胞器a是 _,物质是_。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_(用字母表示)。(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温度/项目51020253035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118323735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05075123335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

46、渐_(填“增加”或“减少”)。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 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mg。【答案】 (1). O2 (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3). 第三 (4). 线粒体内膜 (5). 液泡 (6). 丙酮酸、H (7). c、d、e、f、(b) (8). 增加 (9). 19【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为光合作用,乙过程为有氧呼吸,则甲图的“I”表示水的分解产物氧气;产生场所为类囊体薄膜上;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用于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分析题图2可知,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分,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液泡吸收水分,

47、则细胞器a为液泡;为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物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绿体需要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线粒体外,还要从外部获得,产生的氧气除了提供给线粒体,还要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则图中可以完成的过程有:b、c、d、e、f。(3)分析表各种数据,光照条件下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而黑暗条件下的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为呼吸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25时实际光合速率为3.7+2.3=6(mgh1),30时实际光合速率为3.5+3=6.5(mgh1),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多。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 h时净吸收CO2的量为3.514=4

48、9(mg),黑暗10小时消耗的CO2的量为310=30(mg),因此一昼夜净吸收的CO2的量为4930=19(mg)。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8.为探究低浓度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报告材料用具: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1 mmol/ L溶液,蒸馏水,喷

49、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若干 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 _、 _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2)研究发现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 ATP 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 _,进而加快对图2 中 _(填字母A D)物质的利用。(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 mol/ L 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 mmol/ L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

50、验光照强度为 1000 molm2s1)。【答案】(1)株型、长势、叶片均一蒸馏水1mmol/L NaHSO3溶液不同光照强度下代浓度NaHSO3溶液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2)类囊体A、B、D(3)【解析】(1)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喷施NaHSO3溶液,因变量是水稻光合速率,其它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用实验材料的株型、长势等条件要基本相同;实验操作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喷洒一定量的蒸馏水,实验组喷洒1mmol/LNaHSO3溶液;根据图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喷洒NaHSO3溶液的植株光合速率均高于喷洒蒸馏水的对照组,说明NaHSO3溶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均能提

51、高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2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C3,C表示光合作用产物糖类,D表示C5,光反应增强,ATP和H增多,可促进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进而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5的利用。(3)根据题中信息,0.2mol/L的硫酸甲酯吩嗪和1mmol/L的NaHSO3溶液效应相同,可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效率,但二者无累加效应和抑制效应,即二者混合使用效果和分别使用的效果是一样的。据此信息结合图1可作出对应的条形图。2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

52、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_。(2)若-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2 的基因型为 _;-5 的基因型为 _。如果-5 与-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_;生下一个患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如果-7 与-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_。如果-5 与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 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隐性遗传 (3). HhXTXt (4). HHXTY或HhXTY (5)

53、. 1/36 (6). 1/72 (7). 1/60000 (8). 3/5【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1和-2都正常,-2女儿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该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男性明显多于

54、女性,而且是隐性遗传,极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1和-2都正常,-2女儿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该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且是隐性遗传,极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以肯定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1与-2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但其后代既有患甲病的个体,也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2是甲病与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HhXTXt。-5是不患甲病和乙病的男性个体,对甲病来说其基因型是HH或Hh,对于乙病来说基因型是XTY,因此-5的基因型是HHXTY或HhXTY。先分析甲病,由分析可知,-5的基因型HH或Hh,Hh的概率是2

55、/3,同理分析-6的基因型HH或Hh,Hh的概率是2/3,因此-5与-6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hh=2/32/31/4=1/9;再分析乙病,-5的基因型是XTY,-6及其父母正常,但有一患病的兄弟,因此-6的基因型是:XTXT或XTXt,各占1/2,因此-5与-6婚配,后代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XtY=1/21/2=1/4,因此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 生下一个患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361/2=1/72。分析遗传系谱图2可知,对甲病来说,-7及其父母均不患甲病,但有一患甲病的兄弟,-7的基因型为HH或Hh,Hh占2/3,由题意可知,-

56、8是Hh基因型频率为10-4,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hh=2/31/100001/4=1/60000。由分析可知,-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2/3,由题意可知,其妻子是h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Hh,后代患病的概率是hh=2/31/4=1/6,不患甲病的概率是5/6,Hh=1/31/2+2/31/2=3/6,不患甲病的个体中,是h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3/65/6=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分析遗传系谱图,解题的关键是先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写出相关个体可能的基因型。30.铬是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但土壤中过量的铬将抑制作物的

57、生长为探究铬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大蒜、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进行了如下实验:大蒜生根: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蒜,待根长至12cm时,选取生长良好的根尖,分为18组,分别用蒸馏水、12.5、25.0、50.0、100.0、200.0mgL-1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48、72h取材固定:在上午10:15切取根尖,用固定液固定24h,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保存装片制作:将大蒜根尖浸泡在1molL-1盐酸溶液中并置于60恒温水浴中解离,至根尖呈乳白半透明时取出,再用蒸馏水漂洗,然后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制片镜检统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与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结

58、果如图请分析回答:(1)本研究的两个自变量是_、_(2)步骤中“解离”的目的是_,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_步骤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部位)(3)与其他各组相比,用蒸馏水处理大蒜根尖,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4)实验结果表明,铬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现为_若用大蒜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对大蒜根尖的最好处理方法是_【答案】 (1). 重铬酸钾溶液浓度 (2). 处理时间 (3).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4). 使染色体着色 (5). 分生区 (6). 根尖细胞中镉含量下降 (7). 两重性 (8). 用浓度为25mgL-

59、1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h【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由曲线图分析:实验自变量是重铬酸钾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则观察统计的是总细胞数和分裂期的细胞数;分裂指数大于空白对照起促进作用。【详解】(1)根据曲线图分析已知实验自变量是重铬酸钾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2)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用改良的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可以使染色体着色,观察时应该找到正在分裂的分生区细胞。(3)用蒸馏水处理大蒜根尖,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中铬含量下降,导致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4)图中3条曲线都表明低浓度促进有丝分裂,高浓度抑制

60、有丝分裂,即铬离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两重性对比三条曲线,处理24h、浓度为25mgL-1重铬酸钾溶液效果最好,所以用大蒜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对大蒜根尖的最好处理方法是用浓度为25mgL-1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h。【点睛】本题源于课本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思路,又高于课本,启发学生联想,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1.下图一、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 请分析并回答:(1)图一中 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_,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是 _。 (2)

6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发生在图一中 _时期。 (3)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_(填数字)期,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4)图二中甲、乙、丙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_。(5)请在答题纸上绘出该雌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_【答案】 (1). c (2). 、 (3). (4). (5). 卵细胞或极体 (6). 4、2、1 (7). 【解析】【分析】分析图一:a是DNA、b是染色体、c是染色单体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

6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左侧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二: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中c是染色单体,和都可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都有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和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

63、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图二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一中的时期;由于该动物是雌性个体,所以丙细胞的名称为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或极体。(3)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所以图二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4)该雌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细胞质向内凹陷,但不均等分裂,所以该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为:【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

64、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一和图二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32.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分裂细胞的微核现象(如下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出现微核的细胞数除以被计数的细胞总数)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了研究。 (1)材料用具:培养皿,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其他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省略)。(2)假设: _ 。(3)实验过程: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将萌发生根的蚕豆种子_每

65、组10粒。将上述蚕豆种子分别浸泡在_培养相同时间。一段时间后,取出已生根的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定时间,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主要步骤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观察处于分裂_期的细胞,并统计微核率。实验中该小组成员每个实验组别都制作了三张装片,这样做的目的是_。(4)请制作微核数据记录表。(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答案】 (1). 农药污染程度与植物细胞的微核率呈正相关 (2). 随机分成五等组、编号 (3). 等量的0、5%、10%、15%、20%的磷胺溶液中 (4). 间 (5). 降低计数的误差 (6). 组别磷胺浓度总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微核率(%

66、)装片1装片2装片3合计(平均)装片1装片2装片3合计(平均)1025%310%415%520%(7). 微核率随磷胺浓度增加而增大【解析】【分析】题干要求“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研究”,结合材料用具,可以假设:农药污染程度与植物细胞的微核率呈正相关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磷胺溶液的浓度(农药污染程度),对照组采用等量的蒸馏水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设计时,除了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还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最后取平均值,假设正确的话,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随磷胺浓度增加而增大。【详解】(2)根据题干要求“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

67、应开展研究”,结合材料用具,可以假设:农药污染程度与植物细胞的微核率呈正相关(其他相似描述也可)(3)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磷胺溶液的浓度(农药污染程度),对照组采用等量的蒸馏水,所以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将萌发生根的蚕豆种子随机分成五等组、编号,每组10粒。分别浸泡在等体积的0、5%、10%、15%、20%的磷胺溶液中。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设计时,除了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还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最后取平均值。(4)设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记录表如下:组别磷胺浓度总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微核率(%)装片1装片2装片3合计(平均)装片1装

68、片2装片3合计(平均)1025%310%415%520%(5)假设正确的话,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随磷胺浓度增加而增大【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33.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

69、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_。(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_。(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5)图4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连接的结构是_。DNA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存在于染色体的_;互相分离的时期是_。(6)如果DNA分子含有200对碱基,其中碱基A为4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消耗胞嘧啶_。【答案】 (1). 物质1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

70、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 DNA聚合酶 (3). GC (4). 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 (5).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6). 两条染色单体上 (7).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8). 1120【解析】【分析】题图中1是脱氧核苷酸,2是脱氧核苷酸链,3是DNA片段,4是DNA平面结构,5是DNA立体结构。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1)DNA

71、与RNA相比,主要区别是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2)图2是由DNA分子脱水缩合形成,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3)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4)RNA聚合酶是单链结构,DNA分子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因而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5)DNA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NA复制的同时染色体复制出姐妹染色单体,作为DNA的载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6)由于A和T配对,G和C配对,所以A=T,G=C,已知DNA分子含有200对碱基即400个碱基,A为40个,则可以推出C为16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消耗胞嘧啶=160(23-1)=1120个。【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