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解析:患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若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若发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C2人体血液的正常pH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
2、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HHCOH2CO3CO2H2OHPOHPOHHPOH2PO故能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稳定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稳定C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c(H)显然减少,pH显然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D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c(H)增大,pH略减小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对内环境酸碱度的调节机理,
3、中等题。正常机体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使机体的pH相对稳定,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答案:C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考查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
4、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解析:体内的调节有多种方式,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不正确;稳态的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C不准确;D选项所描述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是不正确的,下丘脑和垂体也是调节的中枢;人体内的稳态允许个别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答案:B5.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
5、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解析:肠道中的物质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管内。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肾上腺素能促进6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血液中物质A(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使A浓度下降。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液中含有缓冲对,不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答案:C6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A属于血浆,因为其含
6、有较多的蛋白质B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首先根据与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需穿过5层膜,10层磷脂分子层。答案:C7如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
7、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CO2,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除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答案:B8.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
8、,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解析:该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属于识记水平,试题中等难度。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的分泌物不是内环境,产物不能直接进入内环境。血浆是细胞与内环境间的物质交换的中心媒介。答案:C9.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
9、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解析:饥饿时,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以提高血糖浓度;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而不是初次接触;中暑与神经、体液调节都有关系;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直接关系。答案:A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解析:胰蛋白酶由消化腺分泌到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
10、白、淋巴因子、葡萄糖、胰岛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D1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解析: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
11、内液。答案:D1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
12、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2013海南琼海质检四)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_,这是因为_ _。(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3)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_。体温调节是一个反射过程,体温
13、调节中枢位于_中。解析: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原因是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若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体温恒定有利于酶的催化。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1)缓冲物质(缓冲对)降低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组织液水肿(3)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下丘脑14(15分)一名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的肌细胞中检测到了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1)在O2、CO2、乳酸三种化学物质中,甲、乙、丙分别表示_、_、_。(2)一般情况
14、下,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为什么?_。(3)运动结束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可消除肌肉中积存的乳酸从而消除肌肉的酸痛,请说明消除乳酸的两条途径_。(4)研究发现皮肤的汗腺也能分泌酸,而乳酸可抑制皮肤表面病菌的活动。这是一种_免疫。解析:在长跑锻炼中,由于供氧不足,肌细胞要进行无氧呼吸补充供能的不足,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会暂时积累在肌细胞中,因此其浓度逐渐升高。CO2是有氧呼吸的代谢产物,当肌细胞转为以无氧呼吸方式供能时,CO2含量不再升高,且随血液循环运走细胞内的CO2,改善细胞供氧状况。答案:(1)乳酸CO2O2(2)因为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当乳酸进入血液中,
15、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经呼吸排出,而乳酸钠由尿排出。部分乳酸进入肝脏后重新被利用(3)氧化分解;合成葡萄糖和糖原(或进入肝脏重新被利用,或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4)非特异性探究点探究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探究血浆具有维护pH稳定的功能15(15分)以清水、缓冲液(含 Na2HPO4、Na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
16、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 _。命题人透析:(1)根据探究问题及实验材料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缓冲液是由弱酸强碱盐组成的,具有缓冲作用,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而探究的问题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据此可推出该实验中血浆组是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2)分析坐标图曲线寻找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功能的证据清水组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符,清水中加入HCl溶液后,
17、溶液pH应由7下降;血浆组和缓冲液组的曲线走势相同,说明二者的功能相似,都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作用。答案:(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作比较(2)清水清水中加HCl溶液后,溶液pH下降对照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3)加入一定浓度NaOH溶液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阅卷人点评:(与15题中问题序号对应)一、得分要点(1)必须体现“获得实验前数据,比较”。(2)必须体现“清水pH下降”。必须体现“对照血浆和缓冲液都能维持pH稳定”。(3)必须体现“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pH保持稳定”。二、失分案例(2)受“血浆组”、“缓冲液组”两曲线后半部分影响,错答为“随HCl溶液量的增加,缓冲液组和血浆组的pH下降”。(3)错答为“其他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