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人教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32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484年,孝文帝下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实行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扭转为政之风以缓和社会矛盾B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以促进汉化C改革赋税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D打击豪强地主以扩大政权基础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3“(太和)十有八年(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2、官。”孝文帝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民族融合D促进国家统一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5下表所涉及的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拔拔汉姓元穆陆贺刘长孙A使鲜卑贵族变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使鲜卑人转变为农业居民D消灭了鲜卑族的陈规陋习二、

3、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孝文帝本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完成:(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实质。(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根据上述

4、材料,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

5、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1解析:“以为官司之禄”,意思是作为官吏的俸禄。孝文帝推行官吏俸禄制,实际上是为了整顿吏治,以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答案:A2解析:三长制的推行,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答案:C3解析:题干中的措施都是汉化政策,其直接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答案:B4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以土德王”“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C项。A项有一定迷

6、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答案:C5解析: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该措施使鲜卑文化进一步同汉族文化接近,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答案:B6参考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7参考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