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2.30MB ,
资源ID:6431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31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2)政治: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3)导火线: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结果(1)颁布告

2、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4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

3、主义革命的尝试。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4)特点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分配制等。(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

4、体制。(6)评价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5、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4)特点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是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为此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新经济政策的终结:1924年列宁去世后,布哈林成为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随着斯大林

6、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全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链接选修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选修4)1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1903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领导十月革命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巩固新生政权:领导人民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2探索社会主义

7、建设的道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包括余粮收集制、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等。作用: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2)新经济政策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评价:是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3)其他探索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3回归“理想”

8、的实验:“苏联模式”(1)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4年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2)表现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3)特点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忽视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摆在首位。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清洗异己;缺少监督。思想文化上:个人崇拜,思想控制,学术问题政治化。(4)评价成就A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A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b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c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易错点拨】俄国二月革命

10、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皇权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教材补遗】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构图解史】十月革命的经过【图示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结构图【图片证史】中

11、俄民主革命道路的比较信息提取:俄国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两国国情的不同。【图解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但是对生产资料的分配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轻巧识记】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信息提取: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名师点拨】新经济政策的“新”和“变”(1)调整了生产关系,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

12、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发生变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3)梳理了一条“小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4)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教材补遗】苏联集体农庄苏联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是苏联劳动农民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图解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苏联模式”【漫画解史】苏联模式的弊端信息提取:漫画揭示出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构图解史】苏联模式信息提取:苏联模式中片面发展重工业,是因为当

13、时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受到法西斯国家的威胁,所以发展重工业适应了当时的国际需要,是有其必要性的。重点一俄国十月革命史料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史料解读】史料中“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家开始”表明列宁主张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说明十月革命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爆发的理论。【问题思考】根据上述史料,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试答:【提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

14、爆发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论归纳】十月革命的“四个变化”和“四个特点”(1)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2)四个特点指导思想: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革命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斗争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

15、命形式夺取政权。史料一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史料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的中心任务,就是改变小农经济,发展国家大机器工业,即发展重工业。列宁指出:“红十月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苏维埃政权要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弥补千百年来文化的缺失”。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史料解读】史料一、二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十月革命的

16、意义。【问题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含义。试答:【提示】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苏俄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苏联从原来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史论归纳】多视角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1)从成果角度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从世界联系角度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从文明发展角度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

17、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4)从现代化角度看,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2俄国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条件。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先进分子创建

18、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进程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重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史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史料二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

19、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史料解读】(1)把握史料一中的关键语句“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上升到理论高度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2)体会史料二中的关键词“改良主义”的含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是关键。【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试答:【提示】(1)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

20、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史论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

21、义的经济基础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商品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史料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了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史料解读】布哈林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拥护者,他在苏联工

23、业化建设道路问题上与苏联模式是相冲突的。【问题思考】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试答:【提示】在发展途径上:布哈林主张全面发展,先轻后重;斯大林则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资金来源上:布哈林主张轻工业积累与本国节约;斯大林则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在发展速度上:布哈林主张按常规速度发展;斯大林则主张竭力加快速度发展。【史论归纳】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2)特点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

24、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访问苏联。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更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史料解读】史料中描述了法国作家亲自看到的苏联,评价较为客观,可信度比较高。【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苏联模式?试答:【提示】积极方面: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

25、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巨大的工业成就。局限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剥夺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不高。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不重视改善民生,压制了自由、民主。【史论归纳】“苏联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

26、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8高考海南卷T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政策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可知,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27、故选B项。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D项错误。2(2019高考天津卷T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命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解析:选C。结合材

28、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十月革命之初还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布尔什维克党都面临着巩固政权、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前者是综合考量西方协约国可能会武装干预无产阶级新政权所做出的让步,后者则是在面对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所造成的巨大牺牲而引发的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做出的调整,这说明在政权需要巩固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党都能审时度势,以暂时的妥协换取长远利益,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没有把农民当作敌人,A项错误,排除;新经济政策并未采取武装手段,B项错误,排除;该合约没有开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D项错误,排除。3(2019高考海南卷T18)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

29、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解析:选A。据材料“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题干中转变的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影响力的增强,故选A项。七月流血事件后,资产阶级独立掌握政权,排除B项;“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

30、分配土地”“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均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D两项。4(2014高考全国卷T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命题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

31、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5(2016高考全国卷T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命题点: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影响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选B。A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除。练模拟能力

32、提升1(命题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上述主张()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解析:选B。材料中提出在1917年“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群众的愿望就是要退出一战,解决土地和面包问题,所以说十月革命顺应了当时的民心民意,B项正确。2(命题点:苏俄退

33、出一战)1918年3月,列宁为退出一战,力主以大量割地与赔款为代价,与德国签署了停战条约布列斯特条约。这一行为()A为苏俄政权赢得了喘息时间B给苏俄带来长期稳定的环境C体现了苏俄彻底的反帝纲领D破坏了新兴政权的国际形象解析:选A。苏俄通过签订和约,退出一战,为苏俄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A项正确;退出一战后,苏俄面临国内战争,并未带来长期稳定的环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仅仅是退出一战,并未彻底反帝,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命题点: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

34、行国家生产和分配。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种新政策()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解析:选B。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是苏联模式在工业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是集体农庄实行的结果,故D项错误。4(命题点:新经济政策)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

35、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否定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宣告失败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四种存在私有成分,故选A项。5(命题点:苏联模式)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份193019311932193319341935外贸总额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年份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485.4523.7475.1271.4485.2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

36、映了()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解析:选B。观察表格数据可知,苏联对外贸易进口数额在不断地下降,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工业化推进是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排斥货币关系,说明苏联工业化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故选B项。6(命题点:苏联模式)从1929年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D实现了农业集

37、体化解析:选C。由材料“从1929年起”“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知,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模式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而非政治体制,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苏联模式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A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主张革命分两

38、个阶段进行C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选A。列宁强调不能教条地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强调夺权条件成熟,这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设想不同,故A项正确。2(2020湖南永州一模)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解析:选A。由材料时间“1919年”可知,当时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内容“准备消

39、灭货币”“用计划的产品分配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3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解析:选C。据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及该领导人讲话的内容可知,这一讲话旨在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即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项应为推行战

40、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是苏联模式的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苏联并未与西方展开经济竞争,故D项错误。4(2020山东泰安期中)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私人商店”的经营超过了“社会主义商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实行,允许私人进行贸易,所以私人商店为了能够发展

41、,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质量等,引起了商店之间的竞争,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新经济政策对政治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不是其兴起的原因,D项错误。5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金卢布,1923年年初增至3.5亿金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 786个。这说明苏俄()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B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D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解析:选B。根据材料时间和私人企业数量的增多可知,当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故B项正确;苏俄的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

42、位,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不是经济恢复,故C项错误;当时的发展重点是农业,故D项错误。6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A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从“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到“1937年”“超

43、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故D项正确。7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选C。材料中从余粮收集制到固定的粮食税再到实行农业集体化,都是满足不同时期苏联(俄)的需要,这说明苏联(俄)依据国家的战略需要调整农业政策,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44、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发展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发展工业,故B项错误;实行的不同政策是出于不同阶段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是随意决定的,故D项错误。8(2020广东惠州调研)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斯大林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这一判断()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C推动农业集体化实施D为保留新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解析:选C。斯大林认为1927年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是由于“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所以在农业方面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36年确立的,故A项错误

45、;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在1928年被废除,故D项错误。9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官员会指导集体农庄的农民具体种什么、何时种、施多少肥、何时收割等,但统计收成(见下表)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类别土地面积占比粮食产量占比集体农庄97%75%私人土地3%25%A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B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C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歉收,其主要原因是,集体农庄内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缺少劳动积极性,故A项正确;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

46、低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集体农庄农业歉收带来的影响,故D项错误。10(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37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情况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经济体制僵化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D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解析:选B。由材料1937年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为苏联模式形成初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所占比重可知,苏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B项正确;1937年新经济政策已被苏联模式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苏联所有制的比例而非重工业与农业的矛盾,故D项错误。11有学者说,列宁以外的苏联重要

47、领导人长期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异己的存在物,一厢情愿地期待“资本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社会主义一天天好起来”,好像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圣物”。该学者认为苏联领导人()A缺乏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动力B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C注意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过于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选D。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一些重要苏联领导人将社会主义奉为“圣物”,极力贬低资本主义的存在,认为社会主义天生优于资本主义,故选D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探索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苏联领导人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问题,排除C项。12(2020江苏南京三模)1

48、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存在“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这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效率低下等弊端,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

49、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

50、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

51、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从中央的推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对农民的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总结。 (2)第一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一中农业集体化表现出的不足以及材料二农业合作计划总结分析。第二小问意义从对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少了进

52、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14苏联的“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

53、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

54、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明确观点,在选取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便于论证的角度;第二,论据必须充分,且与观点保持统一,能够充分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所列举的论据层次和逻辑要清晰。答案:观点论证“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苏联公民受到严重的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所有交流媒介受到严格的控制“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面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了苏联的做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