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23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8年2月15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中国人的这种“团圆”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团圆”观念”与亲情、血缘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与血缘有关,故C项正确;ABD项无法体现出与血缘之间的关系,故排除。2.谈到西

2、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郡县制与刺史制B. 皇帝制与郡县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B【解析】【详解】“汉承秦制”是指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中央和地方的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如三公九卿、郡县制、皇帝制度等。故B正确。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候创立的,故排除AD,封国制秦没有,故排除C。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下列哪一政治举措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刺史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强调“对打破贵族专

3、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说明改变过去血缘关系的按照地域关系设置,属于郡县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度4.“(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

4、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 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C. 元朝中书省的建立D. 清朝设置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17、18世纪是我国的清朝,结合

5、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分散了相权,皇权强化,但不符合清朝,排除AB;元朝建立中书省,丞相的权力有所反弹,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时间和中国清朝专制统治的史实分析解答。6.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提示了鸦片战争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D.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答案】B【解析

6、】【详解】材料认为导致鸦片战争的是中国原因,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旨在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侵略战争,因此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故B正确;鸦片战争的根源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排除A;材料没有正确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B;材料没有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排除D。故选B。7.“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封建的农业社会”“

7、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本题选C项;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并没有帝国主义,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不会反对帝国主义暴动,排除D项。8.爱国诗人黄遵宪用诗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爱国情怀。其中“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相关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结合所学可知将台湾割让日本的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故C

8、选项正确。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日本割占台湾无关,故A选项错误;天津条约并未割地,故B选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没有割占台湾,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9. 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这,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C. 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D. 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想要表达的是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而

9、该条约中最能反映这一点的就是D,故选D。其他选项都能够体现洋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但是与D相比,不如D更确切,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10.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A. 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B. 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C. 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D. 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答案】B【解析】题干阐述了太平天国经济制度所体现的人人平等理念和政治制度中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意在通过其经济与政治政策的不协调性,说明太平天国

10、运动仍然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答案为B;材料没有设计法制建设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政策并不是随意性,有一定的目的,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思想和等级观念的问题,故D错误。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C.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辛亥革命”,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

11、指的是封建等级思想消失,“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指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D。考点:辛亥革命点评:本题立意新颖,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详解】12.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A. 九一八事变B. 旅顺大屠杀C. 南京大屠杀D. 七七事变【答案】C【解析】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

12、,屠杀中国军民30万以上。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故答案选C选项。1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 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答案】C【解析】【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指的是长征的历史意义,所以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1940年7月22日朱德、彭德怀等发布命令说:

13、“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按照上述命令发动的战役应是A. 太原会战B. 武汉会战C. 百团大战D. 徐州会战【答案】C【解析】本题须抓住时空限定“1940年”“华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共的百团大战。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徐州会战发生于1937年,AB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1940年7月22日”“彭德怀”“华北战场”结合百团大战的的相关史实可以选出。15.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

14、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上海的法租界”“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A正确;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是国民党一大,故B错误;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故C错误;给思想混

15、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是八七会议,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的法租界”“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16.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联合政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秋收起义是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道

16、路是在秋收起义之后,中共“七大”是1945年,故C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写的文章,应在遵义会议之前,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应排在“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之后,故B项错误;对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在遵义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A. 红军长征的胜利B. 抗日战争的胜利C. 解放战争的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D【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故D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并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故A错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故B错

17、误;18.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等内容,可以看出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选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选项排除。接受马克

18、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选项排除。19.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村民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政党制度,C项是民族政策,D项是基层民主制度,都不符合题意,排除。20.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 荣辱

19、与共B. 一个中国C. 和平共处 D. 求同存异【答案】B【解析】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荣辱与共反映的是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和平共处是外交方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一个中国才是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A. 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B.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 贯彻落实了依法治

20、国方略D. 有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平反“冤假错案”与材料中党政部门分开和干部任期改革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改变党政不分、重用年轻干部,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故B正确;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D排除。22. 下图是丰子恺先生1945年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追切愿望。与这一愿望最为相近的表述是( )A. 化干戈为玉帛,中日和平相处B.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C. 铸剑为犁,重建家园D.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21、中国面临着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现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愿望是重建家园,故C项符合题意;漫画表达的是重建家园的愿望,不是中日和平,排除A;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民族的独立,因此刀枪入库的说法明显过于绝对,排除B;中国实现浴火重生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D。故选C。 2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A. 西藏自治区B. 内蒙古自治区C. 宁夏回族自治区D. 广西壮族自治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

22、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故选B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点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的影响也需要掌握。24.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A. 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23、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反霸维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为臣民所遗忘

24、。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大诰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賄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四 “重典治吏”可能会在一时起到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起初的威慑作用大大削弱,而且随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增多,反对者或明或暗地予以抵制,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正如朱元璋哀叹说:奈何朝杀而暮犯。反腐行动是自上而下的,法外施刑的泛滥说明了朱元璋并无意于建立一种完善的、可以自行运转的律法体制,

25、而更多的是着重制衡官僚集团。于是,合理有效的监察机制就更是不必要、甚至根本就不会让其存在。据光明网朱元璋“重典反腐”为何失败?(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怎样。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答案】(1)制定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中;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特点: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2)结果: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吏治腐败日趋严重。根源:封建专制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专制制度

26、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得出制定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根据“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得出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中;根据“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得出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根据“许民赴京陈诉”得出允许民众赴京上告;根据“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得出将贪官严惩示众。特点:根据“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得出高度重视;根据“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得出惩治严厉;根据“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许民赴京陈诉”得出利用民众。(2)结果:根据材料“重典治吏”可能会在一时起到一定

27、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起初的威慑作用大大削弱”可从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吏治腐败日趋严重等角度概括。根源:结合所学可得知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8、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

29、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09年)(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指出,香港、澳门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

30、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具有稳定性。(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从台湾问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由材料一中“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材料一中“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

31、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和“一国两制”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这一角度展开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港澳回归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32、,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解析】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故可知1960年的教材深深烙上了阶级斗争的政治观念,忽视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积极作用,故该教材是革命史观的产物。第二,提出修改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要结合所学相关淞沪会战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背景、作用方面分析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28.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历代统治者采取了

33、各种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游牧民族不擅攻坚步战而长于骑射中原王朝修筑起坚固的长城,既可挡住它们的攻势,迫使其下马步战。它们的优势被化解,也就难以破墙而入,深入中原内地。汉武帝在收复河套地区以后,一次就招募内地10万人移居朔方。明代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军事重镇,派驻重兵,并规定边地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自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在长城沿线设置专供内地和边外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到明代,还开放民间私人交易的民市、小市等。长城的守军定时打开关门,让人们前往市场交易,并对市场进行保护。材料二 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了天山南北,将这块西北故土,重新归入了大一

34、统王朝的版图。乾隆帝以“新附旧疆”之意,将其命名为“新疆”。自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沙俄屡犯我国边疆,并且支持阿古柏对新疆的侵占。左宗裳在这种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据李连利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积极作用。并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历史地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战略战术”,并分析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古代修建长城的不同之处。【答案】(1)积极作用: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

35、下侵扰,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历代王朝在长城沿线移民实边,垦荒屯田,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地位:巍峨的历史丰碑。(2)战略战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依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不同之处:左宗棠收复新疆将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结合起来。古代修建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解析】【详解】(1)积极作用:结合材料一中“坚固的长城,既可挡住它们的攻势,迫使其下马步战。它们的优势被化解,也就难以破墙而入,深入中原内地”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36、侵扰,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根据材料一中“自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在长城沿线设置专供内地和边外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到明代,还开放民间私人交易的民市、小市等。长城的守军定时打开关门,让人们前往市场交易,并对市场进行保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历代王朝在长城沿线移民实边,垦荒屯田,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总之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地位:根据材料一中对长城的介绍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用“巍峨的历史丰碑”概括长城的历史地位。(2)战略战术:根据材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的“战略战术”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是其制定战略战术的主要依据。不同:根据材料二中“自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沙俄屡犯我国边疆,并且支持阿古柏对新疆的侵占”,“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分析可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将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结合起来不同,古代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