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9KB ,
资源ID:64216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21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保定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五校联考第四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答案】C【解析】根据“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C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宋朝仍然推行抑商政策,排除B;宋朝官府

2、放松了对市的监管,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其负面影响较突出B.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结果C.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共同市场之上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D.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区域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非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故排除

3、A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促使各地区加强了集团化,所以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结果,故选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不全是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的,所以该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点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3.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

4、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 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4.“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

5、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推动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变革B. 经济发达C. 教育先进D. 科技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现象是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清王朝的覆灭而出现的,所以推动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变革,而非经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故选A项,故排除B、C、D项。【点睛】民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礼,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5.韩非认为,君主

6、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 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 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可知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是交换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由此可说明原有的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故选A项;察举制出现于汉代,韩非子时期还没有出现,故排除B项;韩非子生活时期法家思想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故排除C项;题意中无法

7、体现韩非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内容,故排除D项。6.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英国人自然并不希望在印度建立竞争的工业结构。他们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本。”从中我们可以获悉A. 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国内贸易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互惠的跨国市场C.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D. 英国经济渗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英国采取了压制印度经济发展的措施,但无法体现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国内贸易,故排除A项;根据“他们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

8、济”可知英印之间并没有形成平等互惠的跨国市场,故排除B项;根据“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本”可知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故选C项;题意内容无法体现英国经济渗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故排除D项。7.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宗法制的沿袭C. 分封制的巩固 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诸侯原是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治实体,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权力受到削弱,中央权力得到加强。故选D项。A、C两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与材料无关,不选ABC三项。【考点】古代中

9、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8.2005年12月24日,大陆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 “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 “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D. “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实现【答案】B【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错误,两岸三通是2008年实现的,故D项错误;“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是错误的,达成了“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C项错误;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会谈”主要是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B项正确。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汪辜会谈”【名师点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1992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

11、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9.“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说明该宪法是在1949年后颁布,A、B、 C都是共同纲领内容,体现不出“共同纲领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

12、国宪法)。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其知识点是宪法的内容。难度中等。然又考查了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在联系。10.近代史上,英、美、法、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B. 政府首脑都由选举产生C. 国家元首都无实权D. 内阁都对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政体中,议(国)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立法权,故选A项;德国的政府首脑是宰相,是由德意志皇帝任命,而非由选举产生,故排除B项;美国的总统拥有行政权,是掌握实权的,故排除C项;美国的内阁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排除D项。【点睛】19世纪

13、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11.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产值超越所有的欧洲国家。德国经济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A. 民主政治日渐成熟完善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广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D. 帝国成立扫除主要障碍【答案】D【解析】德意志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实现了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扫除了国内

14、阻碍经济发展到 障碍,D正确;德意志民主并不是完善的民主,A错误;B时间不符合,20世纪之后;C是1967年开始建立。12.(2009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13.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

15、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史地综合题。本题实际上是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此相关。【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五”计划)。14.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 近代民族资本

16、主义工业开始产生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学习西方主要在器物层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先进的知识分子转而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代表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排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南京条约里已经有,故C项错误。【点睛】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可以从三个方面

17、来看。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向西方学习上,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15.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答案】B【解析】从青铜铭文内容“诸侯战争、土地交换”判断出该地应该是东周时期的重要城市。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B. 中国亟需改造社

18、会的良方C.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D. 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当时民族危机的背景,各种社会思潮的传入反映出中国对于改造社会的需要,正确的选项是B项,在民族背景之下,各种思潮的传入不能说明“适合国情”和“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C项;中共在1921年诞生,和题干中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7.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1984年中国决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这两次开放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 开放地区的大小不同B. 开放的前提与

19、目的不同C. 开放国家的范围不同D. 外商地位与作用不同【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开放,实际上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迫使中国被动开放;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两者的前提与目的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ACD项是不同,但不是主要不同之处。18.曲笔,是历史编纂术语,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据考证,中国古代官修正史中,曲笔现象十分普遍。曲笔的产生和存在是因为A.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强大B. 古代政权的专制和高压C. 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束缚D. 修史者的素质与道德参差不齐【答案】B【解析】【详解】曲笔是为当权者隐瞒、曲折历史

20、的真相,而不是为了官僚,所以曲笔的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当权者的专制和高压,与官僚政治无关,更不是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束缚,故排除A、C项,故选B项;曲笔是一种历史的编撰方式,与修史者的素质和道德无关,故排除D项。【点睛】曲笔是历史编纂术语。即为当权者隐瞒、曲折历史的真相。19.在一名共和国的罗马公民看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由此可见A. 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B. 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C. 文艺复兴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 D.

21、 崇尚成功与天才是罗马公民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可知,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故答案为B项。材料是论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不能反映出人文主义的影响,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远在罗马共和国之后,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项;材料论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D项没有抓住材料主题,观点片面,排除D项。20.据相关统计:中国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这从本质上表明A. 在此期间商业资本发展相对缓慢B. 资产阶级政权能采取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2、措施C. 中国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发展缓慢D. 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答案】D【解析】【详解】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比例变化无法体现商业资本和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故排除A、C项;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出现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所以在此之前不能说明产阶级政权能采取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故选D项。2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创造了众多的成语故事,以达到说理目的。其中“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

23、变通。这一成语最有可能原创自A. 论语B. 庄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其寓意在于主张根据形势的变化实行变法,符合法家的主张。论语是儒家经典,庄子是道家经典,墨子是墨家经典,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项;韩非子是法家经典,符合题意,故选C项。22.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扩大统治区域B. 加强专制皇权C.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D.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24、所学内容可知,元代划分行政区的原则是在统治区域内实行,这种做法并不能扩大统治区域,故排除A项;元代划分行政区的原则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属于中央集权的范畴,不是加强专制皇权,故排除B项;“犬牙交错”的原则造成同一个行政区内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不是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故排除C项;根据“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项划分原则是为了增加区域内的管理和交流难度,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故选D项。23.1978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

25、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A. “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 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 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 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可知在中国实行开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合苏联的国情,无法推行,说明“包产到户”不适合苏联国情,故选A项;“包产到户”在苏联并没有得到实行,不能说明苏联改革走了中国模式,故排除B项;这项经济改革并没有导致苏联解体,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涉及苏联经济所有制的内容,故排除D项。24.197

26、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D项;高考的恢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和选拔人才,所以符合题意;高考的恢复无法体现文革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故选B项。25.列宁在1921年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7、与中国的哪个事件相似A. 社会主义改造B. “大跃进”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不是失败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根据“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失败的尝试指的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跃进”运动的失败是由于脱离实际的“左”倾冒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采取集体劳动的方式,最终失败也是由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故选C项;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它的失败是

28、对错误的纠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

29、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

30、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答案】(1)欧洲丧失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优势;欧洲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2分,任意两点)(2)答案示例(行文逻辑):总观点: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1分)分观点1: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1分)史

31、实(论据):“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华约。(经济、政治、军事;共3分)分观点2: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史实(论据):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共3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分析: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说明欧洲在经历战争的苦难以后,意识到

32、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2)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此类学科综合大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选取材料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27.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1945年2月411日,美英苏三大国举行雅尔

33、塔会议;对于战后世界,罗斯福称“相信五十年的和平是可行的”。1946年1月5日,杜鲁门在当面宣读给贝尔纳斯听的“备忘录”时称:“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苏关系开始进入严重恶化状态。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最高苏维埃莫斯科选区的竞选大会上发表讲话,引人注目的是他就“帝国主义与战争问题”的一番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几个月就公开宣称,新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19471955年,美苏走向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抗。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美苏争霸。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德国实现统一。1991年1月17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12月27日,俄罗斯正式在

34、联合国取代前苏联的地位。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冷战时代结束。谢伟良著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史论战后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美苏冷战“分割”了世界,但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乔纳森雷纳兹一个被分割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全球史(1)依据史实说明从罗斯福到杜鲁门,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2)美国遏制政策的设计师乔治凯南1992年认为美国也是冷战的失败者,试从国际形势、国际格局角度分析其理由。(3)对乔纳森雷纳兹的观点加以评述?【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走向对抗。原因:二战结束,由于共同的敌人被打败,美苏失去同盟基础;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

35、矛盾加剧;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美苏两国领导人相互猜疑敌视。(2)从国际形势上看,冷战虽结束,但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存在紧张、动荡的一面,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从国际格局上看,美国由在冷战中的对抗实力相对削弱,虽然仍是一个超级大国,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3)乔纳森雷纳兹认为“二战后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是有一定要道理的。美苏对峙;美苏为中心,将整个世界日益分割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史实:美国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成立经互会;美国1

36、949年成立北约,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949年德国分裂为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亚洲爆发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平与发展是战后世界主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加速;计算机、互联网和原子能等应用;国际组织不断建立:联合国、世贸组织、欧共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详解】(1)根据“罗斯福称相信五十年的和平是可行的”、 “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罗斯福到杜鲁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由合作转向对抗。对于美苏对抗的原因可以从两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和两国领导人的态度上进行总结概括。(2)根据“战后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

37、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并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乔治凯南之所以认为美国也是冷战的失败者,主要是由于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实现世界的和平,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仍然存在紧张、动荡的一面,国际恐怖主义也呈泛滥趋势。虽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了强力挑战。(3)乔纳森雷纳兹认为“二战后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即美苏争霸构成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旋律,但在美苏争霸之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加速;计算机、互联网和原子能等应用;国际组织不断建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些都说明“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