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能力测试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其实质是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B巩固与维护井田制C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建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3.战国时期最早进行的改革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D邹忌改革4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
2、了A奴隶主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5(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当时代表了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有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6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7“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
3、会经济的发展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9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废除奴隶分封制,建立县制10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11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令的是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B农民未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D土地占有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12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清查户口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有利于国家赋税的
4、征收 促进了民族融合A BC D1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积极意义有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保障了改革的深化 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促进了胡汉民族的融合A BC D1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 募役法将兵法 市易法A BC D1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根源包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封建社会土地兼并 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ABCD1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17王安石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
5、物价促进商品交流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保甲法18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是A三国B隋朝C元朝D清朝19下列改革未直接触动当权者利益的是A北魏实行均田制 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 D一条鞭法20下列改革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实现封建王朝中兴为己任的是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
6、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8分)(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6分)22宋真宗、仁
7、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1)北宋中期,封建王朝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2)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6分)(3)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收效如何?为什么?(10分)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C 2C 3B 4A 5A 6D 7B 8D 9B 10B 11B 12A 13C 14D 15A 16C 17C 18C 19A 20D二、非选择题21(1)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
8、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分)(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8分)(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6分)22(1)财政危机,政府入不敷出。(4分)(2)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不断扩充军队导致军费数量猛增;对辽和西夏的战费及赔款耗费国家财力。(6分)(3)为挽救财政危机,增加财政收入,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措施。变法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新法被废除,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有能够改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