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364KB ,
资源ID:64174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17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试题.doc

1、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5月)试题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中含有C、H、O、N、P元素B.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C. 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能源D. 动物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细胞呼吸2. 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催化过程、的酶不同B. 与过程、有关的能量来源不同C. 过程、不能在同一细胞器中发生D. 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3. 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的叙述

2、,正确的是( )A.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产生ATPB. 光反应产生ATP和暗反应合成糖类都属物质代谢C. 光反应需要光而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而需要酶D. 暗反应必须依靠光反应提供的物质和能量4. 某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A. CO2叶绿体ADPB. CO2叶绿体ATPC. CO2酒精葡萄糖D. 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5.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份B.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

3、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C. 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D. 病原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6. 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淀粉酶处理小麦种子匀浆可以得到麦芽糖B. 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一定条件下淀粉水解的速度来表示C. -淀粉酶和-淀粉酶功能差异的原因是这两种酶的结构不同D. 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7. 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

4、的自变量是酶活性,因变量是温度B. 不可同时用A、B两种酶验证酶具有专一性C. 若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D. 20和80时A酶活性很低,都是因为空间结构被破坏所致8.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B. E点和F点比较,E点时C3含量低、C5含量高C. 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D. 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9. 图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

5、将该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CO2浓度和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都是无关变量B. 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O2浓度的稳定C. 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 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10. 如图所示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不能冲洗次数过多B. 为果酒,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氧气和温度C. 为果醋,醋酸发酵过程中要间断通气D. 的制作过程中既涉及到有氧呼吸又涉及到无氧呼吸11. 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

6、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甲所示,则在乙图所示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12. 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存在的操作步骤及其反应现象是:A. 在发酵液中先滴加重铬酸钾再滴加硫酸,灰绿色B. 在发酵液中先滴加硫酸再滴加重铬酸钾,灰绿色C. 在发酵液中先滴加重铬酸钾再滴加硫酸,蓝绿色D. 在发酵液中先滴加硫酸再滴加重铬酸钾,蓝绿色13.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不同B. 从细胞代谢方面比较

7、,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所用的微生物相同C. 据上图曲线分析,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D. 据上图曲线分析,pH下降是因为乳酸菌数量下降导致乳酸产生量减少14. 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CO2B. 图中需要通氧的是过程的初期和过程C. 温度是影响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细菌15.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腐乳时主要是毛霉发挥作用B. 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C. 毛霉产生的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D. 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

8、,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16.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获得充足的氧气B. 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C.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D. 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17.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 制作果酒、腐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果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 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D. 制作果酒、果醋的过

9、程需保持菌种活性,制作腐乳的过程不需要18. 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B. 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增加C.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D. 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19.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灭菌、酒精擦拭、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A. 接种环、手、培养基B. 高压锅、手、接种环C. 培养基、手、接种环D. 接种环、手、高压锅20.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10、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21. 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 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C. 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D. 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22. 下列就“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灭菌后的培养基所倒的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B. 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

11、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才计数C. 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D.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23. 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B.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C.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D.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24. 下列与纤维素分解菌及其分离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确的操作流程: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B.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

12、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 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可采用发酵产纤维素的实验D. 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25. 要将菊花茎段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无需( )A. 选用生长旺盛的嫩枝B. 离体状态并且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C. 导入外源基因D. 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26. 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 图中的a是愈伤组织B. 选择的花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越早越好C. 和过程的实质相同D. 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27. 下列有关月季花药培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

13、法B. 焙花青铬矾法适用于花药不易染色的植物,通常将细胞核染成红色C. 月季材料的消毒一般要考虑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能力D. 外植体的消毒通常需要使用70%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2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 与人体细胞相比,“NDM1超级细菌”在

14、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C.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 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30.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与氨基酸中R基团的不同有关B. 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31.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

15、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 AB. BC. CD. D32. 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排列顺序B. 核酸是由若干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C.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应分别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 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33.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H,O,N、P是核酸、磷脂共有的化学元素B. 多聚体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C. 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D. 肝糖原和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34. 下列有关生

16、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绝大多数水与其他物质结合,称为结合水B.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35. 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促进物质的运输D.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36. 某同学在观察自制淡水生物细胞装片时,将其细胞绘成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但不可能为根尖分生区细胞B. 该生物为自养生物,是因为具有3和9C. 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不具

17、有的结构是1、3、4D. 在细菌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3、4、6、7、8、9、1037.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生物膜系统,由4层磷脂分子层构成B. 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 位于细胞核的中央,是细胞核的控制中心D. 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任意运输的通道38. 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B.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

18、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C. 图丙中组成原生质层D.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39. 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40. 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B. 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C. 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转运速率D. 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

19、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41.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还不了解微生物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和制酱等,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已在食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在酿制葡萄酒时,发酵液中并不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原因是_。自然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附着于_。(2)果醋可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酿制,其制作机理是_。(3)腐乳制作过程中应选择含水量为_左右的豆腐作原料;制作过程中添加的_(不少于两种)均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4)泡菜也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的,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细胞结构与_(填“果酒”“果醋”或“腐乳

20、”)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最接近。检测泡菜制作的好坏时,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若腌制时_(不少于两点)均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42. 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如素有“东方奶酪”之称的“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中国泡菜领导品牌“吉香居”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

21、糖分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_。(2)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泡菜制作中盐和水的比例是_。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常用_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3)“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_,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_,同时,盐还能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之后要加入配置好的卤汤,其中卤汤中加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_;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43. 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图3是质壁分离过程中的相关图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22、图3(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穿过 层生物膜。(2)图2中,跨膜运输方式甲可代表 ,乙可代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2中的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K+、C6 H 12 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 。(3)图3中,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细胞存活和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用X、Y表示)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3、44. 对光合作用进行持续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粮食、能源、环境等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_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中_的合成。(2)如图一,是研究者在30恒温下,对莴苣种子萌发率的研究结果本实验中,研究者使用的是冷光源LED灯,原因是_。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光照强度为零的对照组,原因是_。根据图一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图二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lmin的红

24、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_为准。45.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 葡萄糖尿素琼脂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1)此培养基_(填“能”或

25、“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理由是_。(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和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可采用_或_在含尿素的培养基上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_色,则可准确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5)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_,需要消毒的是_(填序号)。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6)实验

26、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解:A、ATP即三磷酸腺苷,含有C、H、O、N、P元素,A正确;B、活细胞中能量转化的过程(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B正确;C、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ATP是能量载体,C错误;D、动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暂时贮存在ATP中,使能量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D正确。故选:C。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在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使ADP与Pi结合形成ATP,将光能储存在ATP中。动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

27、量暂时贮存在ATP中,使能量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记内容。对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为ATP的水解,催化、过程的酶的种类和功能不同,A正确;B.过程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过程能量来源于光能或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用于合成ATP,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B正确;C.ATP的合成与水解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如叶绿体,C错误;D.ATP的结构

28、简式为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正确。故选C。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A错误;B.光反应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属于能量代谢,暗反应合成糖类属物质代谢,B错误;C.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而需要酶,C错误;D.暗反应必须依靠光反应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如H和ATP,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

29、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甲型流感病毒”社会热点为素材,综合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解答】A.图中为蛋白质,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B正确;C.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错误;D.病原体侵入细胞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和作用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

30、求考生掌握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机理,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淀粉在不同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解答】A.根据题意“-淀粉酶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则用-淀粉酶处理小麦种子匀浆可以得到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麦芽糖,A正确;B.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一定条件下淀粉水解的速度来表示,也可以用一定条件

31、下产物生成的速度来表示,B正确;C.根据结构决定功能观,-淀粉酶和-淀粉酶功能差异的原因是这两种酶的结构不同,C正确;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由于温度是自变量,而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时需要水浴加热,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本实验可用碘液对淀粉进行检验,通过观察实验后蓝色的深浅程度来判断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D。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分析题图,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解答】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A错误;B.可同

32、时用A、B两种酶和同一底物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C.由曲线可以看出两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在50左右,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C正确;D.20和80时A酶活性很低,80时A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20时A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正常生长的

33、绿色植物放入了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解答】A.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略有下降,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E点时光照强度低于F点,光反应比F点较弱,产生的ATP与H少,因此还原C3反应慢,细胞内C3含量高,而C5含量少,B错误;C.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D.K点与A点相比,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

34、因此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的能力、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其它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B.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O2浓度的稳定,B正确;C.由题意及分析B可知,如果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C正确;D.由题意及分析B可知,如果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压强减小,液滴向左移,D正确

35、。故选A。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解答】A.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不能冲洗次数过多,防止菌种流失,A正确;B.为果酒,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氧气(无氧环境)和温度(1825),B正确;C.为果醋,参与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醋酸发酵过程中不能间断通气,否则醋酸菌会死亡,C错误;D.为果酒发酵,该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

36、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开始时锥形瓶中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但不产生酒精;当氧气被消耗尽,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基本不繁殖,同时酒精浓度增加;但由于葡萄糖是有限的,会随着酵母菌的消耗而不断减少,最后被消耗尽,此后酒精浓度就不会继续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会导致溶液的pH下降。故选C。12.【答案】B【解析】略1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

37、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A.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乳酸菌)和制作果醋(醋酸菌)所用的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相同,A错误;B.从细胞代谢方面比较,乳酸菌是厌氧生物,醋酸菌是好氧生物,B错误;C.据上图曲线分析,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减少,更适于食用,C正确;D.据上图曲线分析,pH下降是因为乳酸菌数量上升导致乳酸产生量增加,D错误。故选C。1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

38、A.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一直需氧,所以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CO2,A正确;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过程的初期酵母菌数量增加和过程醋酸菌发酵,B正确;C.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制酒为1825,制醋为3035,C正确;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是真菌,不是细菌,D错误。故选D。1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腐乳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A.制作腐乳时多种微生物

39、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B.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B错误;C.毛霉产生的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正确;D.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D正确。故选B。1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技术实验中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中,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

40、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参与制作果酒的酵母菌为真菌。【解答】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错误;B.参与制作果酒的酵母菌为真菌,B错误;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C错误;D.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1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A.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制作果

41、醋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毛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制作果酒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果醋、腐乳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错误;C.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C正确;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过程中均需保持菌种活性,D错误。故选C。1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及其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

42、,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解答】A.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A正确;B.乳酸菌的生命活动消耗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变成其他物质,因此有机物的干重下降,种类增多,B错误;C.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C正确;D.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

43、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B。1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解答】高压蒸汽灭菌锅是灭菌的一个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故选C。2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培养基的成分、种

44、类和微生物培养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A.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不单单指固体培养基,A错误;B. 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B错误;C.固体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后制成的,加水不能再变成液体培养基,C错误;D.单个的微生物形体微小,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到,在固体培养基上用肉眼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和微生物

45、培养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解答】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不能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用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故选D。2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是解题

46、关键。【解答】A.倒置培养的原因是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A正确;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同一稀释度下可以多涂布几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求平均值,B正确;C.细菌在分裂生殖中也会产生基因突变,虽然一个菌落是由一个活菌繁殖而来,但是个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错误;D.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D正确。故选C。23.【答案】C【解析】略2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

47、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解答】A.正确的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挑选菌落,A错误;B.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错误;C.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可采用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错误;D.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D正确。故选D。2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全能性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全能性表达需要的条件,能根据题干要求

48、作出准确的判断。【解答】A.进行菊花植物组织培养时,因为使用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选用生长旺盛的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A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离体的细胞,B正确;C.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C错误;D.要进行培养培养基中要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D正确。故选C。2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解答】A.图中展示了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上面为胚状体途径,下面为愈伤组织途径,故a是愈伤组织,A正确;B.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

49、胞一侧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发育期之前的花药质地幼嫩,极易破碎,进行组织培养不易成功,B错误;C.和过程的实质相同,都是有丝分裂,C正确;D.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B。2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月季花药培养,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A.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法,A正确;B.焙花青铬矾法适用于花药不易染色的植物,通常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错误;C.月季材料的消毒一般要考虑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能力,C正确;D.外植体的消毒通常需要使用70%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D正确。故选B。28.【答案】D【解析】【分

50、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A正确;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D.与人体细胞相比,“NDM1超级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D错误。故选D。2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较简单。【解答】A.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A错误;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和DNA,具有统一性

51、,B错误;C.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D.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D错误。故选C。3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不只是R基团的不同,还包括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等,A错误;B.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错误;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使用时需先加双缩脲试剂A,然后再加双缩脲试剂B,D错误。故选C。31.【答案】C【解析

52、】【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蛋白质的结构等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熟记和理解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有4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5与4,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3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核酸相关知识点,考查识记理解能力,较为基础。【解答】A.核酸的多样性与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都有关,但主要取决于碱基的排列顺序,A正确;B.核酸是由若干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C.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吡罗红应先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好后再进行染色

53、,C错误;D.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D正确。故选C。3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和化合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解答】A.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有C、H、O、N、P,构成磷脂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所以C、H、O、N、P是核酸、磷脂共有的化学元素,A正确;B.多聚体蛋白质是由单体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B正确;C.斐林试剂甲液是0.1g/ml的NaOH,乙液是0.05g/ml的CuSO4,双缩脲试剂A液是0.1g/ml的NaOH,乙液是0.01g/ml的CuSO4,所以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C正

54、确;D.肝糖原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错误。故选D。3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基本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A.细胞内绝大多数水不与其他物质结合,能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A错误;B.自由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B正确;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正确。故选A。3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解题关键是熟记细胞膜的功能。【解答】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55、、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图中反应的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3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解答】A.该细胞含有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B.该生物为自养生物,是因为具有3叶绿体,B错误;C.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3叶绿体、4液泡,C正确;D.在细菌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3叶绿体、4液泡、6内质网、7中心体、8高尔基体、9线粒体,但具有10细胞质基

56、质,D错误。故选C。3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解答】A.是核膜,有两层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共有4层磷脂分子层,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B.是染色质,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但病毒和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B错误;C.是核仁,与核糖体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D.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核孔,D错误。故选A。3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渗透系统和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

57、水,答题关键是理解渗透的原理和条件,并识记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过程。【解答】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A正确;B.图乙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的浓度仍小于b,B错误;C.图丙中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组成原生质层,C正确;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就相当于动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D正确。故选B。3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

58、维生素D等属于脂质类物质,因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脂类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0.【答案】D【解析】【分析】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协助扩散的特点,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据图分析,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实例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解答】A.分析图可知,该物质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运输,A错误;B.乙醇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

59、载体和能量,B错误;C.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动力是浓度差,则细胞产生的能量不会提高该物质的转运速率,C错误;D.图中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D正确。故选D。41.【答案】(1)红葡萄皮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仅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2)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3)70%;盐、酒、香辛料(4)果醋;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不合适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酿酒、酿醋、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的工艺流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1)葡萄酒呈现出红色是因为葡萄皮中含有花青素

60、等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形成的。在酿酒的过程中,整个发酵环境会变成缺氧、偏酸性的环境,酵母菌可以大量繁殖但是其他微生物一般是无法生存的。自然条件下去酿酒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的酵母;(2)果酒可以用来制作果醋,因为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以将乙醇转化成乙醛进而转化成乙酸;(3)制作腐乳时最好选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作原料,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盐、酒和香辛料均有防腐杀菌的作用;(4)泡菜用的是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做果酒是酵母菌,做腐乳是毛霉,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所以做泡菜用的微生物细胞结构与果醋的细胞结构相同。若亚硝酸盐的含量过多,可能是因为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不合适等

61、。42.【答案】(1)缺氧;酸性;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乳酸菌;1:4;比色(3)1518;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答】(1)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缺

62、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中盐和水的比例是1:4。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常用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3)“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之后要加入配置好的卤汤,其中卤汤中加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故答案为:(1)缺氧;酸性;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

63、醛变为醋酸(2)乳酸菌;1:4;比色(3)1518;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43.【答案】(1)主动运输 0(2)自由扩散 协助扩撒或主动运输 乙 毒素破坏了心肌细胞运输Mg2+的载体蛋白而不影响能量的产生(意思对即给分)(3)Y/X或(Y-X)【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内的碘浓度高于细胞外,但碘还能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说明碘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甲状腺球蛋白是大分子

64、,大分子排出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穿过0层生物膜。(2)图2中,甲的运输速度与浓度梯度呈正比,表示自由扩散;而乙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梯度有关,达到最大速率时,不随浓度梯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可以表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2中的乙表示。Mg2+、Ca2+、K+、C6H12O6等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运输Mg2+载体蛋白的活性,而没有抑制能量供应。(3)图3中,

65、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细胞存活和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Y/X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则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44.【答案】(1)二氧化碳的吸收;叶绿体类囊体膜(或者答类囊体膜、叶绿体);ATP和NADPH(必须答出两者,NADPH可以写H);(2)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影响;自变量是光的波长,不是光强,且必须有光照;光的波长对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有影响;(3)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66、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解答】(1)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来绘制的。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中ATP和NADPH的合成。(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难度等。本实验中,使用的是冷光源LED灯,目的是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影响,实验不需要设置光照强度为零的对照组,

67、原因是自变量是光的波长,不是光强,且必须有光照。据图一分析可知光的波长对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有影响。(3)据图二表格分析可知,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为准。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的吸收;叶绿体类囊体膜(或者答类囊体膜、叶绿体);ATP和NADPH(必须答出两者,NADPH可以写H);(2)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影响;自变量是光的波长,不是光强,且必须有光照;光的波长对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有影响;(3)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45.【答案】(1)不能;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2)筛选目的菌;选择(3)尿素;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氧气(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酚红;红

68、(5);(6)灭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识记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成分;识记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特别注意灭菌和消毒的对象和区别。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灭菌的定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消毒的定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解答】解:(1)该培养基的成分中没有植物激素,因此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2)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

69、素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因缺少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氮源来自尿素,碳源来自葡萄糖;由于分解尿素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需要震荡培养;(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红色,则可准确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5)在实验中,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和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需要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故答案为:(1)不能;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2)筛选目的菌;选择(3)尿素;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氧气(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酚红;红(5);(6)灭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