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15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专题(五)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2)湖北 刘中华【高考命题趋向】本讲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历史,有其高潮,也有其衰落的表现。在过去高考中考题内容波及的比重很大,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涉及过,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也有问答题。其中问答题均为包括本讲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从未出现考查本单元的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空缺。近年考查的重点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列强侵华、武昌起义、北洋军阀的特点及反动措施等。今年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功绩与教训、袁世凯复辟帝制、列强侵略加剧、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2、展等内容上。【阶段特征】这个阶段的2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虽然暂告破灭但侵略行为有增无减,呈现了一种新态势,采取了“以华治华”手段达到到目的。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改良运动的失败,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并最终获胜,但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上

3、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辛亥革命三次余波的沉寂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驱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短暂的春天,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给中国革命带来希望的曙光。【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最高成就就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 (1)三

4、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概括。其涵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民族主义的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要实现民族主义,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要实现民权主义,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

5、到“家给人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要实现民生主义,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2)评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也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很大的空想性,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进步性:在旧民主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二、关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评价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清朝统治者

6、为遏制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两次改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主观动机、性质、客观影响、实际作用等方面认识。 (1)从主观目的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为了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2)从活动的本质看,具有封建落后性。因为“新政”和立宪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3)从客观影响看,具有进步性。“新政”和立宪的一些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从实际作用看,具有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与它的初衷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新政”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立宪使满汉地主之间以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

7、,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总之,“新政”和预备立宪都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它本质上的落后性。 三、比较维新派、革命派和立宪派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阶级属性: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清朝封建统治;政治目的:都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思想武器:都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都侧重于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

8、底批判。 (2)不同之处:政治思想:维新派和立宪派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手段: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而革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土地政策: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变更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革命派则要求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四、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的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1)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的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

9、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可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 (2)从最终结果看: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封建军阀统治取代了清王朝的统治;反

10、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有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是失败了。 五、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在: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涣散,派系复杂。没有充分发挥其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意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拱手把湖北军政府的大权交给旧军

11、官黎元洪和立宪派党人。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下,在袁世凯的欺骗下,革命党人被迫妥协退让,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导致了革命的失败。六、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几点认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的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性决定的,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根源在内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 其一: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未进行彻底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封建势力赖以存在的

12、经济基础仍然保存,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社会仍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政治经济基础。所以毛泽东说:“中国革命必须要有一场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场农村变动,所以失败了。” 其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对封建旧想进行彻底批判,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帝王思想仍具有强大的习惯影响,袁世凯为了称帝,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帝制复辟的思想基础。 其三:袁世凯掌握北洋政权,控制了实力强大的北洋军队。其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力量涣散。 从外部因素来看: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但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们支持并

13、扶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对洪宪帝制梦破灭的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第一,尽管袁世凯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优势势力,盛极一时,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第二,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人民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第三,北洋军阀内部的离心。第四,孙中山、蔡锷,甚至立宪派梁启超都起来反对,形成全国规模的护国运动。引各省纷纷独立。这样袁世

14、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破灭。七、中国国民党的演变 中国国民党是民国以来的第一大政党,它的前身是同盟会。同盟会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1912年1月在南京设立总部。 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改组: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改组的直接原因,一是临时政府和临时参议院均已北迁,唐绍仪内阁已垮台,同盟会成员已退出内阁,为达到重操权柄的目的,必须扩大党的势力,争取成为议会多数党;二是袁世凯专横跋扈,其他一些小党也感受压迫,愿意同同盟会合并。与同盟会联合为国民党的还有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四个小党。改组的现实意义:革命党人取得预期效果,

15、获得议会竞选中的多数席位。国民党的宗旨、政纲、政策、主张,也构成了国民党人决心实现民主的完整的政治蓝图。但改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为实现议会选举的目标,不分对象地发展党员,造成国民党成分复杂,力量涣散,这也是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改组:1914年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次改组的目的是纠正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涣散的弊端。1914年中华国民党成立于北京,通过这次改组,国民党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集结在中华革命党人的旗帜下,投入新的战斗继续进行反袁斗争。但这次改组,在党的高层领导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黄兴、李烈钧等一批老同盟会员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孙中山

16、宣布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八、正确认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原因: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有识之士倡导发展实业;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发展概况: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增加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其他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特点:一是发展“短暂”,帝国主义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为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

17、中国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机会。帝国主义战争的时间表决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表。因而大战期间的中国民族工业只能是昙花一现。二是发展不平衡,以纺织、面粉等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方面是由于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周转灵活、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因而中国的民族工业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三是地区分布不合理,即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广大的内地很少。这主要是沿海地区商品经济较发达,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地理、交通等条件优越。四是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五是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

18、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影响: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并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一方面,它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潮流,并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求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它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分布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因而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

19、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学科综合练习例析】例1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 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 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答案)D 解题思路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小题。本题属因果关系选择题,通过对袁世凯掌权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来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意,从帝国主义的侵赂本质和袁世凯自身条件分析。初步看A和D都是列强扶植袁世凯的原因,但仔细分析比较,可发现正是由于清政府无药可救,列强才要扶植新的代理人,但列强不扶植他

20、人而要扶植袁世凯,原因就在于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队,有实力镇压革命,可以维持“国内秩序”,维护列强在华利益。因此D项更准确,是主要原因。 应试技巧解答因果关系的选择题,要紧扣题意,分析选项提供的多个原因,找出哪个是最符合题干的原因。 例2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根本原因是( ) A. 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 国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宋教仁将组织责任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 宋教仁坚持用武力推翻袁世凯统治 D袁世凯收买政策失败 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宋教仁袁世凯矛盾的核心是什么。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大选中获胜,将组织责任内阁,国民党的议会民主制蓝图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野心形成

21、尖锐对立,因此,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应试技巧根本原因是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和发展诸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例3(2000年北京春季,1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题思路这是程度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C、D两项显然不正确,关键是如何区别A、B两项。辛亥革命虽然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此后,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的果实,进行专制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只剩了一块空招牌。但辛亥革命后的两次复辟帝制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应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