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58.50KB ,
资源ID:64150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15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专题9: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中国的近(现)代化问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专题9: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中国的近(现)代化问题.doc

1、专题九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中国的近(现)代化问题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

2、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化经历的几个阶段及阶段特征。

3、 2.准确掌握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社会秩序、政治规范、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确实也始终伴随着多方位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演变历程来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序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3.正确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相互关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 4.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

4、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5.比较中国与西方、中国与日本、中国与苏联走向近代化的异同点,从中获得启示。 6.辩证客观地认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意识曲折探索的进程,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7.掌握中国现代化与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伟大人物。三次历史性巨变为: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8.把握历史上现代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9.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产生及发展的不同阶段(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后、一战期间、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各阶段发展的原

5、因、特点及表现。 10.掌握近代时期各个阶段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特点及表现等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及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认识建国初期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根本目的。学法指导:1.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其它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找到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切入点。2.联系现代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岸能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区域,就得益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所奠定的坚实基础。3.联系

6、时政热点,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文化观。4.联系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三个文明建设的精神。物质文明建设重点把握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就业、健全社保体制等几个方面。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把握好民主制度、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放在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高考预测: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直是高考热点;2.最近几年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考查更是热点中的重点;3.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考查较多外,近几年命题也比较注重对近代化探索中的主要成就

7、进行考查;4.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工农业建设成就是今后命题新增考点的主要方向;5.经济结构的历史变迁和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是历史与现实的命题结合点,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考题回放:(2005年广东历史卷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C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主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后,传统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

8、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A.内容:经济领域。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到商办的过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政治领域。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思想文化领域。开始“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军事领域。创建近代海军。 B.特征:这一时期是器物层的近代化阶段,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主要特

9、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这一时期,近代化的历程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A.内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

10、展与清末新政。一战期间,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政治领域(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独立富强道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成为时代潮流,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取得

11、的伟大成果,也有力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这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逆流。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思想领域(理性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人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人,“西学东渐”达

12、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军事领域。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清末“新政”改革军制,编

13、练新军。 文教领域。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开设经济特科,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障碍。辛亥革命后,南京l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使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B.特征:这一时期是制度层和思想层的近代化阶段,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表现为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

14、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的内涵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得到全面体现、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A.内容: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从外国手中夺回了部分“关税自主权,建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以及外国资本输出又压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在政治领域里形成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影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近代化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解放战

15、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B.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这20年虽然时间短,但近代化的程度有所深化。然而,中国毕竟没有为第一次现代化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科学和民主的思想远远没有融入社会,农业文明的刚性依然没有被触动,封建专制意识仍然左右着中国。在外忧内患面前。第一次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屈指可数,但为全面推进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4.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拉开了全面现代化建

16、设的序幕。 A.内容: 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经济领域。 第一时期:19491965年,重点发展工业化。共同纲领把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了国营经济,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1953年,中共提出了现代化的蓝图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这是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总路线。1 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不复存在。“一五”计划确立了工业化方针,1 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优先发展重工业

1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工矿业成就突出。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建设比较突出。1959年1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需要加速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一 第二时期:1966,-1976年,特点是“文化大革命”及其破坏。“文化大革命”在打破封建旧观念的同时没有建立科学的新观念。它不仅没有带来生产的发展,反而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现代化建设一度中断。这一时期我

18、国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国防科技及以能源、汽车制造为主的重工业方面。 第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许多工程项目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

19、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制度,1949-1956年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后来对宪法的修订和完善;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建立和不断地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_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

20、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_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作了全新发展,即不仅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且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2年民同志在“53 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r、精神文

21、明和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新思考、新概括。 思想领域。1957年整风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外交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l;“安邻”“睦邻“富邻;和平崛起。 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代化。 B.特征这一时期,既是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的领导者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沿着邓小平设计的“中国式道路”(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快速推进,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22、中国人民正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升华认识1.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

23、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2.主要领域及内容:1.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2.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3.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

24、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4.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5.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3.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经济政治人本身传统社会自然经济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臣民近代社会商品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公民4.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关系: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民族民

25、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主题二 经济近代化(工业化)历程知识梳理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

26、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甲午中

27、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但好景不长,

28、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4.日益萎缩(19271937年): 国民政府统治肘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5.走向崩溃(19371949):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的加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受到严重摧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破产。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

29、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军费激增,造成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在崩溃边缘,中国的经济近代化陷入绝境。 6.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鉴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

30、本主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中,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全面展开。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

31、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三、近代几种经济形式性质及其发展趋势概述1封建自然经济地位与性质:近代经济基本形式,占主要地位。封建剥削性质,是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发展趋势:近代以来在外国入侵不断冲击下,逐渐解体,经人民革命打击逐渐消灭

32、。新中国成立后,地主经济被彻底消灭,小农经济经改造变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影响:近代初期抵制外资的作用;依附于外资和官僚资本,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近代化的障碍之一。2.外商企业(列强在华企业)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大,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占据优势。性质:列强随军事侵略而强加给中国的经济形式,是侵略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化发展,但主观上阻碍中国走上独立的近代化道路。发展趋势:因外资企业的反动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最终被消灭而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3.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小,处于“双重压迫

33、”下,未走山独立发展道路。性质:由中国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资而兴起的近代企业。是进步性质的经济,是近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趋势: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并逐步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与作用:因产生和所处的“双半”社会环境,具有两面性。4.洋务企业(封建官僚企业)地位: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性质:封建性的官办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5.官僚资本地位与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财富而形成,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封建买办经济形态。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发展趋势:随南京国民政府兴衰而兴衰第二次国内革

34、命战争时期形成并开始占统治地位抗战时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6.新民主主义经济地位与性质:新民主主义时期代表民主革命各阶级利益的革命性经济,是一种混合型经济。受官僚资本、外资企业、封建经济的三重阻挠,与民族资本主义联系密切。发展趋势:形成和存在于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新中国初期。最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升华认识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有很大的区别: 1.从其产生来看,中国固,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打断,它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2.阻力大,近代化不仅遭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遭到官

35、僚资本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3.在阶级力量上,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4.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5.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

36、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二、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1.先天的不利条件。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化工业的思想障碍。 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西方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种种特权,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等)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封建思想顽固、不

37、思进取、不愿革新,中国资本主义长期遭到封建主义的压制、束缚乃至重重盘剥,缺乏必要的发展前提)寓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摧残。(借助政权力量,对民族工业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等) 3.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重工业延伸至农业。而中国工业化则先重后轻,农业却严重拖后腿。欧美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的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

38、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最终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从决策上看,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近代历届政府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近代教育严重滞后,_中国现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近代化的正常进行。从环境上来看,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不断发生。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也影响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

39、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四、近代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同时其他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

40、国资本主义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障碍,具有革命性,同时其发展日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状况。五、近代几种经济形式发展趋势的政治影响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向末路。2.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使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亡。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最终结束。主题三、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知识梳理一、政治民主化的曲折历程1、戊戌变法主张

41、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显示“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为其复辟帝制铺平道路。5、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明确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6、1946年,国民党伪国大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7、1949

4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现代化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治民主化,近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从思想到社会运动再到制度变革的过程。请用史实说明。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思想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是民主化思想的最初酝酿。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将思想变为制度变革的社会运动。进入20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立宪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

43、了制度变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制订社会主义宪法。三、一个国家实行宪政的历史,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又融聚着其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政权曾颁布三部具有进步意义的宪法,概括说明这三部宪法颁布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宪 法时 间背 景目 的意 义临时约法1912年清朝统治推翻中华民国建立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反封建专制共同纲领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胜利巩固民主革命成果,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临时宪法的性质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民主建设进行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调动人民积极性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保证升华认识 1.中国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但在甲午战争前主要限于经济领域。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转折,标志着现代化由经济领域转入政治领域。 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历届民国政府不论封建军阀如何独占鳌头,但不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参与了政

45、权。 3.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应是资本主义的或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在新政中形成的立宪派,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矿权、路权等,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绝后,便转而加人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4.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行探索的两种理论模式,在政治行为上直接表现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它们构成了晚清反对专制政治的两条阵线。革命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正面有力地冲

46、击了清朝专制统治。立宪派则从实业、教育、启蒙等多方面为民主大厦在中国的建成添砖加瓦,赢得了多数工商业资本家和开明士绅的支持。他们以谘议局和资政院为基地,利用合法手段从事反专制的斗争,掀起了请愿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使清政府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5.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观点,两种模式,既对立又统一。他们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张和要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他们同时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爱国是二者的共同起点。虽然他们对帝国主义斗争存在一定的软弱性,但都希望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他们都取

47、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作为革新中国与打击旧学的思想武器,最初取自西方的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进化论和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归纳方法等。他们都把中国的出路寄托于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反封建又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民主化仍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先是追随蒋介石,参与南京国民政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方面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专制独裁、压制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不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对美蒋抱过幻想,并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但最终还是站到人民斗争的行列,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中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主题四、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历程(略) 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 天 星版权天星om权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esoon天星om权天星om权T 天 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 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