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18MB ,
资源ID:64118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11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

1、疱丁巧解牛一、转变观念1.从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观传统的发展模式只是关注经济领域活动,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结果可想而知,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都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2)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追求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的量和质的统一。据统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量高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一定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一定最好。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可能导致人均收入

2、增长而生活质量由于环境资源等问题的产生反而下降。方法点拨 本节教材多处出现不同的观念,学习中要注意区别比较。可以尝试对比的方式,如自行设计表格,将五个方面的过去和现在不同观念填写比较。2.资源观传统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对资源利用常常是采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传统资源观的缺点在于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所消耗的劳动,对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容易导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而很少进行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进

3、行尝试。资源价值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缓解资源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误区警示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任何资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数量都是有限的。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延缓其枯竭出现的时间。可再生资源中的水、土地、气候等资源,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则能够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生物资源能够不断更新生长和繁殖,但这些可再生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利用不合理,还可以转化成非可再生资源,若利用保护得当则可以永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数量巨大的自然资源,人类利用其中一部分即可满足需要,可

4、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环境观传统环境观常常忽略环境的价值,浪费资源和能源原料,任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污染环境,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就是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在人类没有意识到环境的价值时,向环境大量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质量下降。当人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价值时,人类开始重视提高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再利用,治理环境,环境质量开始转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实现可持续定义上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减轻环境造成的压力。4.伦理道德观传统伦理道德观主要是规范和约束人与

5、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只是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中心,人类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只是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是不够的,处理好人类和其他生物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遭到破坏,将影响人类的生存。5.消费观传统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人们过度的消费行为成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规模大,人均消费水平高,是导致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其发展消耗了世界上的大部分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应对

6、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产生负主要责任。可持续发展消费观呼吁人们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地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二、调整行为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根据社会行为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三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如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的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了解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种环境保护决策和相关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等。这些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市场行为的主体一般是企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会造成各种环境污染,因此应当全面推行清洁

7、生产,统一策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把经济、社会、环境纳入企业的经营目标中,实行具体的环境行为,减少浪费,等等。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生活垃圾占整个固体废弃物数量的70,大大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公众行为也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多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选用环保产品,实施垃圾分类等等。视野开拓 你认识这些徽标吗?中国能效标识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标志有机认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中国节能标志中国环保产品标志中国节水标志香港环保标签台湾环保标章回收标志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绿色食品标志由

8、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生机和生命力。同时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为此,我国政府针对国情、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人口战略表4-3-1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人口问题人口战略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

9、量少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地利用资源人口素质较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完善养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禁止性别的人工选择,消除性别歧视贫困人口多坚持开发性扶贫(开发性扶贫是指将扶贫资金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2)资源战略资源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战略。如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日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贸易立国”战略,大量进口国外廉价资源和资源性产品,加工后再销

10、往国际市场,使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正确的资源战略。(3)环境战略我国的环境问题和世界环境问题是一致的:都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由原来主要分布在城市向乡村转移。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仍在加剧。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的基本对策之一

11、。(4)稳定战略稳定战略就是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稳定发展而不是经济的稳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使经济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稳步、快速、健康发展。为此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中心;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典题热题例1图4-3-1为“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图4-3-1(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

12、,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按照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抓住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突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具体事例,分阶段理顺答题思路,组织答案要点。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

13、同,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例2图4-3-2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4-3-2(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第(1)题,图中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既包括酒精生产各环节,也包括废物综合利用的各环节。酒精生产既需要从当地获得原料,同

14、时又将废物经过处理变成肥料回归农田,所以酒精厂应该接近原料产地。况且酒精生产属于轻工业,耗能较少,技术要求不很复杂,综合分析正确选项是选项A。第(2)题,从图中可知,酒精发酵后,放出CO2,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酸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太阳紫外线增强,氟氯烃增多;扬尘与当地的天气、植物等有关系,综合分析,以上所述与酒精生产关系不大,所以正确选项是选项B。第(3)题,从图中可知,在玉米脱胚、发酵、蒸馏、沼气发酵等各环节中产生的废物都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和利用,在获得主产品酒精的同时,对废弃物逐一进行了综合利用,做到了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减少对环境的

15、污染,但仍有40%的CO2没回收,还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正确选项是选项D。答案:(1)A(2)B(3)D问题探究问题1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植物和灌木大量枯死桉树为什么会在不同的两地发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命运?探究思路:(1)查阅有关桉树生长习性的资料。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

16、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2)查阅有关资料,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差异,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3)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种桉

17、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问题2 民垸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聚落。通俗地说,民垸就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地后,供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袭来,湖南、湖北两省受灾最严重的200多万灾民几乎全部来自民垸。在洪水超过警戒水位且不断上涨期间,大约有占总数73%的民垸先后溃口或被迫扒口。解放以来,湖南、湖北两省为什么要大力修建民垸?洪灾过后,两省均作出取消民垸、退耕还湖的决定,这种举措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思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由于人口过多导致的人均耕地少,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人们不得不修建民垸。而民垸的修建只解决眼前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却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以及湖泊调节径流的能力。当发生大洪水时,首先受害的必然是居住在民垸里的人们。人们在修建民垸的同时,虽然获取了较多的居住地和耕地,但这种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完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最后加快环境问题的产生。破坏这种关系的人们最终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即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