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90KB ,
资源ID:64028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02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和南方都出现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主要代表有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它们分别位于如图中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图示中的为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为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故答案为A项;图示中的为仰韶文化,为大汶口文化,排除含有或的B、C、D项。2.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 “故以亲屏周”是关键

2、信息。结合所学,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而秦朝推行郡县制,而元朝实行行省制,时间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3.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汉字艺术的产生B. 邻里关系的和睦C. 多元文化的发展D. 宗法观念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区分亲疏远近关系的标准是父系血缘,因此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宗法

3、观念的形成,故答案为D项;这一文化现象与汉字艺术、多元文化无关,排除A、C项;这一文化现象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不是邻里关系,排除B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中的不同称谓词反映的是以父系血缘为标准区分出的亲疏远近,因此这一文化现象与宗法观念有关。4.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中央集权思想的古代思想家是A. 老子B. 韩非子C. 孟子D. 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法家的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

4、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故答案为B项;老子在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排除A项;孟子提倡“仁政”,排除C项;墨子主张“尚贤”“兼爱”和“非攻”,排除D项。5.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A. 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B. 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C.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D. 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刺史主要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即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

5、性,故答案为C项;刺史负责监察辖区内的官员,排除A项;“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来看,刺史必须按照法律处罚官员,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刺史“位高权重”,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监察官员。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的体裁是A. 纪传体通史B. 纪传体断代史C. 编年体通史D. 编年体断代史【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故答案为A项;

6、史记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不是断代史,排除B、D项;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势进行记载,不是编年史,排除C项。【点睛】纪传体通史是指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这一史书体例,为西汉司马迁所创并成功应用于史记中。7.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 南北对峙阻断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

7、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故答案为B项;当时北方经济水平超过南方,排除A项;北方长期战乱,不利于恢复生产,排除C项;D项中的“阻断交流”说法绝对,排除。8.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安史之乱D. 朋党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755763年的安史之乱,尽管被唐朝平定,但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故答案为C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现象,排除A项;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此时唐朝已经处于衰落时期,排除B、D项。9.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隶属于A. 中书省B. 陕西行省C

8、. 河南江北行省D. 岭北行省【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实行行省制,但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大都隶属中书省,故答案为A项;行省对地方进行管理,不包括大都附近的地区,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10.元朝有一部农书,它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这部农书是A. 齐民要术B. 梦溪笔谈C. 授时历D. 农书【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故答案为D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作品,排除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著作,排除B项;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订

9、的历法,排除C项。1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的领土。明朝设立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A. 行都指挥使司B. 宣慰司C. 宣政院D. 理藩院【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政府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故答案为A项;宣慰司是元朝设立的管理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12.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

10、设立A.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B. 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 增强了政府的执行能力D. 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从材料中的“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机构的设立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是从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评价,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运作过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执行状况,排除C项。13.学部为清末所建主持全国学政的机构,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左右参议各一人、参事官四人,分设五司(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十二科。它

11、的成立,标志着A. 革命运动的高涨B. 科举制度的巩固与发展C. 科举制度被废止D. 清政府找到了救国之路【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设立学部,进行教育改革,颁布新学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标志着在我国传承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结束,故答案为C项;设立学部是清末新政的措施,不是革命运动高涨的标志,排除A项;设立学部推广新式学堂,标志着科举制的废除,而不是巩固与发展,排除B项;清末新政最终失败,清政府没有找到救国之路,排除D项。14.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到明和清前期,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

12、只增长了39%。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是A. 粮食亩产增速较大B. 粮食亩产增速均衡C. 粮食亩产总体均衡D. 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到明和清前期,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和示意图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是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故答案为D项;从图示信息看,粮食亩产增速缓慢,排除A项;不同时期粮食亩产增速不均衡,排除B项;粮食亩产总体有提高,排除C项。15.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从根本上看是为了A. 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 粉饰侵略战争

13、性质C. 强调战争爆发原因D. 纪念这次战争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把这场战争限定为仅仅是围绕商业贸易而发动的战争,掩盖其走私鸦片和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的企图,是为了粉饰侵略战争性质,故答案为B项;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是为了掩盖英国方面发动战争的侵略性,排除A项;C项不符合“根本上”的要求,排除;这种做法与纪念这次战争无关,排除D项。【点睛】英国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是为了掩盖英国侵略者的本质。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是没有做出公正的

14、评价。它掩盖了英国侵略的本质,即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16.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 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B. 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C.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D. 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新政没有实现国家富强,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故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

15、西方军事技术,与新的思想文化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资本主义,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经济体制、新的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点睛】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7.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文件是A. 中华民国临时

16、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故答案为A项;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是1914年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1946年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的,排除B、C、D项。18.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年份1875年1905年1919年1931年比重78.1%78.7%65.53%61.6%A. 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B. 农村自然经济已经走向了衰亡C

17、. 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D. 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仍然在60%以上,说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近代民族工业与列强经济侵略的关系,排除A项;当时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政府的政策,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来确定答案。从数据来看,1875年1931年,尽管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60%以上,说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19.新文化运动高举两面旗帜,推动思

18、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两面旗帜分别是A. 自由与革命B. 民主与科学C. 自由与正义D. 民主与法治【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故答案为B项;新文化运动没有高举“自由”“革命”“正义”“法治”的旗帜,排除A、C、D项。20.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详解】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答案为B项;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A项;遵义

19、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21.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五四”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五四”精神是1919年五四运动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的,长征精神是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因此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除错误,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

20、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22.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下列选项能够为横线上的观点提供

21、佐证的史实是A.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 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 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 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B正确。A项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部分,不全面,排除。CD不属于中华民族发挥自己的力量的表现,排除。2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

22、了重大牺牲 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反映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正确;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反映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正确;正确,故选C;中国没有直接抗击德、意,错误;在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故排除ABD。24.“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此命令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A. 从领导工人运动

23、转向工农武装割据B. 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C. 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D. 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等信息来看,此命令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答案为C项;“转向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排除A项;B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25.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

24、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异”的本质内涵是A. 不同的民族性格B. 不同的社会制度C. 不同的经济水平D. 不同的生活习惯【答案】B【解析】材料中“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明“同”指的是“一国”,“异”指的是“两制”,即两种社会制度,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1)依据材料一并

2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和有什么表现?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提出的重要主张。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

26、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

27、治体系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实行三省六部制。(2)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根本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或打倒列强除军阀,本小题最高得)(4)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

28、)联系所学可知,“突破性创新”指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是指实行三省六部制。(2)联系所学可知,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提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是国民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4)联系所学可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29、自治制度。联系所学可知,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27.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经济成份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

30、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它”是指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它为党的哪次会议作了重要准备?这次会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材料四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31、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2017年10月18日)(4)依据材料四,概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综上,谈谈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不懈追求。【答案】(1)变化:1952年我国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原因:三大改

32、造基本完成。(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会议:中共十四大。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成就:经济稳定增长,总量巨大;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追求:为了人民幸福,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建设成就,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份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从材料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在

33、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邓小平的重要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它为中共十四大作了重要准备。这次会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不懈追求是为了人民幸福,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