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026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论文__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尝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新课改精神,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索,摸索一种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本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

2、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王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理

3、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1)民主性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生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师生观:一种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到极处,使学生不敢言、不敢思、不敢问,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另一种是把学生的自主作用推到极至,排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

4、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他们的积极进取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协调互助中求得共同发展。(2) 活动性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自主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智力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活动性教学,应采取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观察、自主操作、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表达;创设条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精神。(3) 合作性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形式,是对班级

5、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表面上这似乎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或改造,但它还有更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形式,正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可以解决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学目标或任务,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表现、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且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精神和合作观念。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过程(一)宣传动员,说明规则:学生拥有正确的合作学习思想和方法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这需要教师对之进行有意识的宣传和训练。首先要讲明意义。21

6、世纪的社会既是竞争的也是合作的,意见新发明的产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在中学时代培养合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讲明方法和规则。比如:如何围绕讨论中心或活动目的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服从组长安排;如何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开展讨论;如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等。(二)合理划分异质小组:我在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后,进行综合考虑,借鉴“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绩分工法,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名次排列,用“来回牵线”的方法,大致把班级分为七八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六人。然后依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性别等因素进行组间调整,调整时保证组间所调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等。并按组员

7、的成绩优劣排定1-6号同学,各组由1号和6号分任正副组长。这样,组内异质为促进小组内各成员取长补短,而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从一开始就形成的小组集体归属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内部应“风雨同舟”。(三)课堂教学环节及步骤:“合作学习”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网络式的课堂思维结构,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1、先学预习:这是课堂教学前的探索。教师要紧紧围绕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制并印发“预习提纲”或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依据上述“提纲”或“思考题”,进行搜集资料或思考预习。比如,在上七年级下册亚洲人文环境这一节中,我让学生搜集亚洲各国的风俗习惯。在预

8、习中,小组成员可以由组长安排,每人找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不同的民风民俗,再由组长或其他同学整理准备汇报。这样既分工又合作,共同配合完成预习任务。2、导读入境:这就是教师组织学生上课后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上亚洲的人文环境中“多样的地域文化”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文明,我们是龙的传人,古代中国人把龙当成图腾。但在我们亚洲有的民族却把猪、牛当作崇拜的动物。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什么民族吗?;在东南亚 一节中,我这样导入:我们厦门有许多华侨,当一些华侨回来

9、时,我们会说“这是南洋来的”在地图上是找不到“南洋”这一个地名的,你们想知道南洋在哪里吗?这样导入新课,吸引了初一年学生好奇心,让师生共同进入教学佳境。然后,在进一步点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一阶段教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讲授中要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为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3、讨论探究: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分成几个步骤:一是教师先让学生向各小组长汇报预习结果,并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二是由小组长组织对这些小组成员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下经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各小组派代表针对预习提纲进行总结汇报,提出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四是让学生对提出问题发表

10、意见,并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在探究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地球表面有六块大陆,为什么却被划分成七个大洲?印度在我国以南,但印度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的差异为什么与我国相似?世界热极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等等。4、点拨释疑: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提升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难点、疑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提示、分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思考、分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并注意难易度与所提问组员的学业成绩水平相一致。如:学习日本一节时,“日本为什么多地震,火山?”这样的较简易题目,可由小组五六号同学回答;而“日本与英国所跨越的经度和

11、纬度比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则要由一、二号回答;“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则要求由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猎取知识,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时,尽可能的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认真聆听其它组员的见解。小组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积极思考、领会、讨论。对于普遍性的难题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最终完成教学目标。5、训练巩固:这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根据本节知识精选练习,可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也可由学习小组配合完成,并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或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6、总结提高:教师对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总

12、结后,可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此时的问题教师不要再给予解答,只让合作学习小组课后讨论,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刺激。然后再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 应当怎样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呢? 传统教学使教师习惯了结果性评价,习惯了以测验和考试为惟一方式的定量评价,但这评价方式并不适合地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强调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应予以较高评价。评价的目的在这里不应作为终结性的水平认定,而应发挥激励、诊断、反馈、调控和改进等多种功能,起到使学生进一步学会

13、合作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愿最终进一步学好地理,提高学习改装的作用。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小组阶段测试的评价。测试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是必须有学生独立完成。测试后,以标准提高分评价个人及小组。(见下表)。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为所在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而不管他们以往的成绩如何。再依据小组标准提高分均分用超级组、优秀组、良好组等三个不同等级进行小组认可和评价。教师要为达到“超级组”水平小组准备某些适当形式的奖励或认可,比如证书、小奖品等。

14、组 考试 基础分计算方法 标准提高分计算方法基础分 本次考试得分 提高分 标准提高分 该生考试的平均成绩 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 得0分 低于基础分1-10分 得10分高于基础分10分以内(含基础分) 得20分高于基础分10分以上 得30分完全正确的测试卷 得30分1号 90 100 10 30 2号 85 96 11 30 3号 80 88 8 20 4号 75 75 0 20 5号 70 65 -5 10 6号 65 50 -15 0 平均分 77.5 79 18.3 备注 小组标准提高分均分18.3 分 被评为优秀 组(良好组:15分;优秀组20分;超级组30分)2、根据活动分工和行为成果

15、进行评价。每次合作学习的活动都应制订明确的目的,严密组织与明确分工,活动中应注意搜集活动成果,(如活动记录、搜集资料、小制作等),经过认真整理,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活动能力和态度、完成任务情况和成果质量等评定其成绩,通常应以等级分表示。3、根据文字性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各自撰写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或地理小报,经过对活动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等,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完成报告或论文的质量,如从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实践性、条理性及独创性等几个方面评价其质量。其成绩评定通常也以等级分表示。 四、实践效果及体

16、会在初一年级新教材实验中,我除了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外,还利用合作小组开展了课外活动:如手工制作地球仪;用橡皮泥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图;做天气预报模拟游戏等。我搜集了同学们对以上活动的反馈意见,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出对以上活动的支持和不同程度的喜爱;90%以上的同学表示对地理课有了新的认识,升起大大提高。通过摸索,我深切的感受到这种教学策略的独特优势和明显效果。通过初步探索,我感受到这种教学策略的独特优势和明显效果。 (一)合作学习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每个组员都在为小组获得认可与奖励而努力学习,即使个别组员没有这

17、种动机,其它小组成员也会督促他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且测试评分方法,只以提高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水平是否在提高。即使是差生也会感到是在与别人平等竞争,而且由于潜力更大,为小组作贡献的机会更大,从而鼓舞他的信心,不断去取得进步。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重优轻劣的弊端,不再使成绩差的学生信心受到挫伤。“合作学习”使水平有差距的学生在不同起跑线上同等竞赛,每个学生都有平等获得荣誉的机会,荣誉感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得到锻炼。 未来社会人与人交流将日益密切,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合作意识,缺少与别人相处

18、和交往的基本技能。“合作学习”必须通过交流和互动才能掌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为小组争得荣誉,所以学生的合作和社交技能会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满足了学生渴望平等的学习心理。在传统教学中,成绩好坏不同的学生在教师、同学中往往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这种实际上的不平等会使许多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自我价值,从而满足了学生以平等的心理参加竞争的愿望。 (四)、“合作学习”优化了竞争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个人竞争性奖励结构,个体间存在着较残酷的淘汰

19、式竞争。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自私的竞争意识,心里只装着自己。而“合作学习”所采用的是合作团体性的奖励机制。在这种奖励下,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以他人的失败为前提,学生间存在着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合作互助中提高自己。而小组合作学习最终是小组间的竞争,各小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合作互助,使每个组员都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巧妙地利用合作的方式把竞争的压力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优化了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分组合作要有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非全部。新课改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不能为了迎合形势,为体现分组合作这样一种

20、形式而分组,有的课堂教学分组频繁,不分主次轻重,这种做法弊大于利。一是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二是容易养成学生遇到问题不善较真、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合作是为了“共同学习基础上的”提高,每一个人都要为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付出,而不是为了迁就一批缺乏独立精神的盲从者。一句话,分组要按需而分,不宜轻易动用。(二)、分组合作要抓时机: 课堂上分组要注意主次轻重,抓住火候,不能不痛不痒地为环节而环节。时机抓得好,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一般来说,课堂上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或学生的问题提出以后,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即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

21、的机会,便吩咐一声“小组讨论”。这不符合人的思维规律。我个人认为,讨论是在个体思考得出结论,或个体思考遇到障碍的时候,才应采取的方法。因此,分组合作也要考虑一个“延迟”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发现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其深人思考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是“必需”的,但不应是盲目的。(三)、分组合作要讲效率: 我们在听课时不难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总之,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教育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和实践,我认为只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高效而有序,成为吸引学生迈入地理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参考书目1、 郭华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3、刘春红等编译 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