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地理第一部分(选择题)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旅行者 2 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A. B. C. D. 2. “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位于(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旅行者 2 号”探测器
2、观测的四个行星是,D对,ABC错,故选D。【2题详解】“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位于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对,ABD错。故选C。下图是1985年-2017年太阳黑子数统计图,体现出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计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据图推算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值出现在( )A. 2015 年B. 2020 年C. 2025 年D. 2031 年4. 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 ) 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地球磁场被扰动很明显 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受到干扰 为地球提供更丰富的光热资源
3、A. B. C. D. 【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图示显示最后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值出现的年份约为2014年,那么,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值出现的年份在11年后,即为2025 年,C对,ABD错。故选C。【4题详解】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太阳黑子数量会明显增多,对。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对。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会受到干扰,对。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不会使光热资源更丰富,错。对,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
4、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一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1970年,前苏联挑选了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启动“科拉超深钻孔”项目,计划挖穿地球,到1994年此次钻探工作终止,一共挖了12226米深。下图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科拉超深钻孔”经过了( ) 生物圈 地壳 岩石圈 地核A. B. C. D. 6. 如果“科拉超深钻孔”真的钻至地心,它 ( )A. 最先到达的是内部圈层的地幔层B. 依次穿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C. 在地壳层经过呈熔融状的软流层D. 所经过地区纵波和横波先后消失【答案】5
5、. A 6. B【解析】【5题详解】据题干可知,“科拉超深钻孔”在地下12226米(12.226千米)深,而莫霍界面在地下33千米深处,莫霍界面至地面为地壳,所以“科拉超深钻孔”还在地壳里,对。而地壳属于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对。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科拉超深钻孔”也经过了生物圈,对。“科拉超深钻孔”还在地壳里,还没到达地核,错。对,故选A。【6题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如果“科拉超深钻孔”真的钻至地心,那么,它最先到达的是内部圈层的地壳,A错。莫霍界面在地下33千米,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所以,依次穿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B
6、对。软流层在上地幔上部,不在地壳,C错。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不会消失,D错。故选B。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8. 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 环境特点可能是( )A. 太古代-温暖湿润B. 古生代-寒冷干燥C. 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D. 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9. 人类出现于( )A. 太古宙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答案】7.
7、 B 8. D 9. D【解析】【7题详解】在太古代,海水中逐渐形成一种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为最原始的生命体;元古代,除了单细胞之外,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级的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到了中后期,出现了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中生代,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恐龙、较高级的裸子植物;新生代,出现了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故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是B,ACD错。故选B。【8题详解】煤是地质历史上的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由此推断,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属于中生代。D对,ABC错。故选D。【9题详解】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
8、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因此地球上人类出现于新生代,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等极端罕见险情,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安全返航。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3U8633航班从重庆正常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达9800米时突发事故,此时A. 飞机正飞行在平流层的顶
9、部B. 驾驶舱内温度出现急剧下降C. 机外气压明显高于机内气压D. 飞机周围大气臭氧浓度很高11. 影片中3U8633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飞机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A. 太阳辐射过强B. 空气电离程度高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 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中纬度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2,飞行高度达9800m突发事故,此时飞机处于对流层顶部,A错;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会导致驾驶舱内温度急剧下降,B正确;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机外气压明显低于机内气压,C错;飞机还处于对流层,臭氧浓度较低,
10、D错。故选B。【11题详解】雷暴云导致飞机剧烈颠簸,且雷暴云天气发生在对流层,表明此时大气层空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C错误(平流层空气才以水平运动为主);出现雷暴云天气,太阳辐射弱,A错;飞机在对流层,高层大气的空气电离程度才高,B错。故选D。【点睛】对流层主要有以下个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对流层在
11、不同纬度的厚度有所差别: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A. 为太阳辐射B. 为大气辐射C. 为云层吸收D. 为地面反射13.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 B. C. D. 14. 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B. 减弱C. 增强D. 减弱【答案】12. A 13. D 14. C【解析】【12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
12、射,为地面辐射,A对,BCD错。故选A。【13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D对,ABC错。故选D。【14题详解】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原理是烧湿草制造烟熏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寒潮损失,C对。ABD错。故选C。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
13、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 “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A.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B.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C. 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D. 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16. 核潜艇失事海域北部有曾经的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下列对其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垂直下降的海水,将上层营养盐类带到了底层B.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适宜鱼类生活C.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D. 过往的潜艇、船只较多,人们给鱼类投喂大量饵料【答案】15. C 16. C【
14、解析】【15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长尾鲨”号核潜艇是在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而失事的。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所以“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C对。ABD错。故选C。【16题详解】读图可知,纽芬兰渔场的成因是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为鱼类提
15、供饵料,C对,ABD错。故选C。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观潮的游客挤满海塘。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B. 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C. 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D. “晚日浮沉急浪中”描写的海水涨落现象,即为“潮”18. 下列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进行的有( ) 发展海
16、水养殖 建设潮汐电站 研究海冰淡化 选择远洋航线A. B. C. D. 【答案】17. B 18. A【解析】【17题详解】钱塘江大潮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A错。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喇叭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B对。每年中秋节前后,该海区常刮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C错。白天海水涨落称“潮”,夜晚海水涨落称“汐”,“晚日浮沉急浪中”描写的是夜晚海水涨落现象,即为“汐”,D错。故选B。【18题详解】人们可以利用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建设潮汐电站,对。可以根据潮汐的特点合理发展海水养殖,对。潮汐运动的特点与研究海冰淡化和选择远洋航线无关,、错。故选A。下图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的盘山公路,短短
17、的6.8千米路程,盘旋了68道弯,最短的弯道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公路修建于( )A. 山脊B. 山崖C. 鞍部D. 山坡20. 山区公路往往修成“Z”字形,目的是( )A. 连接更多居民点,便于出行B. 美化环境,更好地发展旅游C. 降低线路坡度,便于行车D. 降低海拔高度,便于交通【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该地区为沟壑纵横的山坡,并不是山脊、山崖和鞍部,图中公路修建于山坡上,D对。ABC错。故选D。【20题详解】在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公路常建成“之”字形,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便于行车,保证行车安全,C对。公路修成
18、“Z”字形的目的不是连接更多居民点,A错。修成“Z”字形不能美化环境,也不是目的,B错。公路修成“Z”字形并不能降低海拔高度,D错。故选C。【点睛】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某校学生到北京市房山区某地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下图a是该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b是同学拍摄的甲地附近地貌景观图,c是甲地附近某山洞剖面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图a所示地区( )A. 暴雨时可能引发泥石流B. 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C. 最大相对高
19、度是400米D. 聚落均位于山前冲积扇22. 下列学生对图b景观图描述正确的有( ) 与风力作用有关 与流水作用有关 乙处形似下垂的帘幕 丙处像风沙堆积的竹笋A. B. C. D. 23. 图c是我们观察地貌常用的专题地图,由图可直接看出该地( )A. 形成年代B. 物质组成C. 地貌成因D. 气候特点24. 下面剖面图中的土壤( ) A. 表层枯枝落叶少,土壤肥力较低B. 易受流水侵蚀,有机质含量较高C. 由于气候干旱,土壤中没有水分D. 土层发育时间短,分层非常明显【答案】21. A 22. C 23. B 24. A【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河流西侧和东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
20、陡,暴雨时可能引发泥石流,A对。据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属于外流区,河流参与海陆间循环,B错。图a所示地区最高点位于图示西部山峰,海拔高度为350-400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南部河流下游地区,海拔高度为50-100米,所以最大相对高度是250-350米,C错。读图可以看出,聚落分布于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D错。故选A。【22题详解】读图b景观图可知,该处景观为石灰岩溶洞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流水作用有关,对,错。乙处为下垂的钟乳石,形似下垂的帘幕,对,丙处是石笋,是石灰质堆积而成,错。对,故选C。【23题详解】结合图c的图例可知,图中显示各地层的组成物质,所以,由图可直
21、接看出该地的物质组成,B对。不能直接看出该地的形成年代、地貌成因和气候特点,ACD错。故选B。【24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该地为石质山地,土层浅薄,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所以图中的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少,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较低,A对,B错。该地为石质山地,土层浅薄,岩石裸露,土壤储水较少,并非气候干旱,C错。图中土层分层并不明显,D错。故选A。读“六种主要植被类型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B. 针叶林C. 草原D. 荒漠26. 影响植被类型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变化的最 主要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光照D. 土
22、壤27. 受气候影响,下列地区土壤形成速度最快的是( )A. 热带雨林地区B. 草原地区C. 针叶林地区D. 荒漠地区【答案】25. C 26. B 27. A【解析】【25题详解】通过对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的分析,可知图示纵坐标代表的是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即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草原,C对,ABD错。故选C。26题详解】读图可知,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对,ACD错。故选B。【27题详解】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活动旺盛,生物风化强烈,土壤形成速度最快,A对,BCD错。故选A。台
23、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后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再次登陆,给其所到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左图为台风“利奇马”全路径图,右图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国家气象局提供台风卫星云图的关键技术是(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9. 台风“利奇马”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 破坏浙江省温岭市沿海地区的海堤 造成浙江省东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 缓解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旱情 北京地区出现9级以上大风A. B. C. D. 3
24、0. 在“利奇马”登陆期间,假如你正在当地旅游,应该( ) 加强台风预警、监测 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时刻关注天气预报A. B. C. D. 【答案】28. B 29. A 30. C【解析】【28题详解】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台风卫星云图是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可见光云图,利用的关键技术是遥感技术,B对。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是拍摄图像,A、D错。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信息,不能拍摄图像,C错。故选B。【29题详解】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其掀起的狂风巨浪会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对。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造成浙江省东部部分城市出现内
25、涝,对。台风带来的暴雨能缓解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旱情,对。读图可知,台风没有影响到北京地区,错。对,故选A。【30题详解】在“利奇马”登陆期间,如果正在当地旅游,应该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对。还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御措施,对。加强台风预警、监测和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不是台风期间,游客可以做的,、错。C对,ABD错。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1.“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
26、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在作家郁达夫眼中是美好的,但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冬季常常有雾霾“光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北京市某中学同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北京的?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资料 1: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资料 2:空气质量状况划分表空气质量指数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以上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资料3:某年,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
27、图(单位 hpa)(1)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得到了如下结论:9日08时,北京以 (上升、下沉)气流为主,空气稳定,开始出现污染;10日08时,北京吹 风,将沧州、廊坊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指数开始升高;10日20时,北京吹西南风,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达到 。12日08时,北京吹 风,与10日20时相比,此时风速较 ,判断理由是 。污染物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2)同学们是从 和风速、风向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的。探究问题二:地形对北京污染状况的影响。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地区的污染与局地大气运动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山谷风等局地环流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分布有重要
28、影响。(3)请根据白天山顶与同海拔平原上空气温差异,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状况。据图可知,此时段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填图中序号),其将污染物从 带到 。探究问题三: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4)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下沉 偏南 严重污染 西北 大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2)污染物来源(3) 平原 山区
29、(4)廊道与盛行风走向一致,且廊道加大风速,有利于污染物消散;绿地缓解城市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阻挡。【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应用、大气污染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需要紧密结合材料相关信息,灵活分析作答。【详解】(1)读图,9日08时,北京受高气压中心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10日8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所以北京吹偏南风;10日20点,北京得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65,空气质量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高,根据资
30、料二的表格信息,此时北京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严重污染;12日8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所以北京吹西北风,相比于10日20点,此时北京风速更大,因为图中显示,此时(12日8时)北京附近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越大。(2)根据小题(1)的分析可知,同学们是从污染物来源、风速、风向等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3)白天,相比于同海拔平原上空,山顶气温更高,空气上升,平原上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空气由平原向山顶流动,如下图:根据上图可知,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将污染物由平原带至山区。(4)读图,图中廊道的走
31、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南北走向,与当地盛行风的走向一致,且廊道对盛行风有一定的加速作用,风速加大,有利于城区污染物的消散;同时,廊道串起多家公园,以及建设大面积的绿地,均有利于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缓解雾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可以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进而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
32、向与等压线平行。32.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请你从、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提示:可从地貌景观特征、环境特点、区域位置中任意两方面说明即可)(2)人们常用形容地的地表特征,请你对该地地貌形成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a、_、_、_、e(填字母)。a.冬季盛行西北风b.风力减弱、风沙沉积c.沙漠提供物质来源d.秦岭、太行山脉的阻挡e.流水侵蚀作用(3)地和P地共同的地貌景观特征有_、_,有的同学由此推断两处地貌的
33、分布、成因是相同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1);选择地,景观上看是开阔、平坦,广阔的农田分布,推断这里可能是东部季风区的平原,所以位于丙地;选择地,景观上看是广阔的沙漠,推断这里气候干旱,位于内陆地区,所以位于甲地(2)千沟万壑cdb。(3)外观呈扇形(三角形)。比较平坦不正确,分布地不同,形成于河口地区,P形成于河流出山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特征等相关知识。【详解】(1)读图可知,甲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多风力堆积地貌,对应图2中图。乙位于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表为千沟万壑的地貌,对应图2中的图。丙位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地
34、形平坦开阔,对应图2中的图。丁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对应图2中的图。选择地:从地的景观上看是开阔、平坦,广阔的农田分布,因此可以推断这里可能是东部季风区的平原,而丙地位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所以图景观位于丙地。选择地:从地景观上看是广阔的沙漠,多新月形沙丘等风力堆积地貌,推断这里气候干旱,位于内陆地区,而甲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所以图景观位于甲地。(2)读图可知,地为千沟万壑的地貌,该地地貌形成过程是:首先是西北地区的沙漠提供物质来源;然后在冬季盛行的西北风的侵蚀、搬运作用下,沙尘被向东南搬运,途中遇到南边的秦岭和东边的太行山阻挡,风力减弱、风沙沉积,形成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
35、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所以,对该地地貌形成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是:acdbe。(3)地为河口三角洲地貌,P地为山谷口的冲积扇地貌,两地外观都呈扇形(三角形)。但是,两处地貌的分布、成因是不相同的。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P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地区,由于河道展宽,地势变平缓,水流变缓慢,流水的搬运作用减弱,携带的泥沙石头在山谷口沉积,形成冲积扇。33.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森林关键在于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位于西城区菜市口的广阳
36、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共种植 79 种木本植物、32 种草本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 80%以上。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改善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出一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得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 图1 是广阳谷森林公园局部景观图,图2是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图
37、3是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是适应其共同生活环境的结果。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特点有_、_ ,以下四种树木属于广阳谷乡土树种的是_、_,你的 判断理由是 _。(2)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中明确提出,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 80%,请你说出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3)列举“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给自然水循环 环节带来的变化有_、_、_,由此看出,该系统最终可以增加_。(4)参考图 3,说明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至少答出三点) 【答案】(1)植物种类丰富
38、数量多乡土树种为主垂直呈层分布。泡桐紫丁香从生长条件符合北京自然环境特征角度答,合理即可。例如: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泡桐的习性是喜光、耐旱,符合北京气候特点。(2)乡土树种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高。维护费用相对较低。更容易为乡土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利于改善当地环境。(3)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地下水资源(水资源)。(4)公园禁扫落叶,丰富的残根落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丰富的物种、禁喷农药等利于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成腐殖质。和谐的生态环境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落叶、碎石铺路、雨水等使得土壤肥力增强。【解
39、析】【分析】本题考查植被、土壤等相关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土壤的影响。【详解】(1)读图1可知,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特点有: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乡土树种为主垂直呈层分布。以下四种树木属于广阳谷乡土树种的是泡桐和紫丁香。判断理由可以从生长条件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角度分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文材料可知,泡桐的生长习性是喜光、耐旱,符合北京的气候特点,紫丁香的生长习性是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而榕树的生长习性是不耐寒,不耐旱,喜酸性土壤,不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而樟树的生长习性
40、是温度不得低于00C,不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2)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 80%,原因可以从成活率、维护费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成活率来看,乡土树种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高。从维护费用看,乡土树种完全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生长良好,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从生态系统来看,乡土树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并且能和当地的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和谐共生,更容易为乡土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要求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要占 80%。(3)“碎石子铺装打造的水循环系统”给自然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有:用碎石子铺路,使大部分雨水能够下渗,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最终可以增加地下水资源。(4)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据材料“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可知,丰富的残根落叶,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据材料“禁喷农药”可知,禁喷农药利于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成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和谐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落叶、碎石铺路、雨水等综合因素影响,使得土壤肥力增强。-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