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部分 专题4 第3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1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由此分析正确的是()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 B过程是以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C运转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解析: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贫血症;过程是以链作模板,但合成的是mRNA,所以原料用的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缬氨酸的
2、密码子GUA,可知对应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上碱基为CAU;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上的碱基对被替换。 .答案:C2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条件的变化染色单体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BC D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进行无性生殖,因此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其他类型。答案:C3(2011山东兖州摸底)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
3、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判断单倍体不是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而是看发育起点;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多种,如低温、秋水仙素等。答案:D4(2011山东淄博模)右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以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从图可知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2号染色单
4、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YY的后代,XXY后代的出现说明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基因重组。答案:C5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可育D将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属于二倍体解析: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有同源染色体的,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是
5、有遗传效应的;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个体,为多倍体(或二倍体);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芝麻是单倍体。答案:A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产生A和a的雌、雄配子,由于配子的随机组合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
6、a属于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同卵双生姐妹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形成的,因此她们的遗传物质相同,造成她们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C7现有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年让高杆不抗病( Bbcc)和矮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必要的D只要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解析: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就
7、必须先培育出BBcc和bbCC的纯合子,可以利用单倍体育种或连续自交的方法,选出纯合子。答案:C8(2011山东省德州市第二次模拟)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过程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过程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D过程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
8、短育种年限解析:是诱变育种,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 aaBb占2/3,经过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故C错误。答案:C9图中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C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解析:图中和表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图中和表示交叉互换过程,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的一种,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形成
9、后,发生的是减分裂过程,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答案:C10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AABB;aB;AaBBC;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解析: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B的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C的生物;通过多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aa
10、BBBB的生物。答案:B11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11、新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时,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答案:B12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甲乙两岛上鸟类种群很多,各自可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不同种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12、,两岛上的鸟类所处地点不同,存在着地理隔离。答案:C二、非选择题13二倍体番茄有高茎黄果抗病和矮茎红果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A组:P纯种高茎黄果抗病纯种矮茎红果易感病F1高茎红果抗病F2矮茎红果抗病B组:P纯种高茎黄果抗病纯种矮茎红果易感病F1高茎红果抗病植株C组:P纯种矮茎黄果抗病矮茎红果抗病X(或Y)高茎红果抗病(1)A组方法所获得的矮茎红果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2)B组方法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植株品种,所利用的原理是_,所得的植株_(可育或不育),其原因是_ _。(3)C组方法中,假设两种纯合突变
13、体X和Y都是由控制果色的A基因突变产生。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_突变体的果色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 _ _。(4)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番茄高茎的基因是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株高这一性状的。那么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可表述为_。答案:(1)1/9(2)细胞的全能性不育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3)Y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4)基因通
14、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性状14(2011湖南十二校二次联考)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
15、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解析:(1)一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题干条件下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子代aa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3)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Abab31,故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aabb3/43/41/41/45/8。(4)豌豆是严格自交生物,子代中AA概率为:0.30.41/40.4,Aa概率为:0.41/20.2。答案:(1)0.5(2)0.25不会(3)5/8(4)0.40.215(2011广东六校二次联考)下图
16、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_ _ _引起的。 (2)右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是_,请在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3)甲、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为什么?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4)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优良性状。请利用已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用遗传图解表示)。解析:(1)由图可知甲
17、植株和乙植株都发生了碱基的替换。(2)因为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对基因应该分别位于图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又由于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所以该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性状是扁茎缺刻叶。(3)植株虽已突变但由于A对a的显性作用,B对b的显性作用,在植株上并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当突变发生于体细胞时,突变基因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子代;要想让子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可对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而后让其自交,后代中即可出现突变性状。(4)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两种方法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答案:(1)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2)AaBB(写Aa不得分
18、)扁茎缺刻叶(写扁茎不得分)表示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可(3)该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4)方法一:杂交育种PaaBBAAbb F1AaBb F2A_B_A_bbaaB_aabb 选择方法二:单倍体育种PaaBBAAbb F1AaBb 配子AB Ab aB ab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AB Ab aB ab 秋水仙素F2AABB AAbb aaBB aabb 选择.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