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96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0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定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高考资源网 2010.5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高考资源网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高考资源网)1.“合符”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最后黄帝“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平地)”。“黄帝合符”A.标志着黄河流域民族国家的诞生 B.体现了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融合的趋势C.确定了中华民族的图腾 D.开启了中国印信制度的先河

2、2.有线电视频道有个齐鲁电视台,是山东省创办的。“齐鲁”起源于( )A.夏朝建立 B.西周分封 C.商朝时期 D.战国改革3.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据此,我国古代丝织业的产生可追溯到( )A.夏初 B.商末 C.春秋 D.战国4.关于先秦时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我国的青铜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阻碍了统一的进程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百家争鸣”体现了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A. B. C. D.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手工业技术比欧美要早两千多年左右。这项发明是( ) 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B.青铜器制造的金银

3、错技术 C.漆器制造的夹纻技术 D.以曲造酒的酿酒技术 6、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引文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 A.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没有劳动时间 B.春秋战乱不已,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井田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小农经济成为东方封建制的特点7.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8、“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

4、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9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高考资源网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10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 )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 大一统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 匈奴分裂,势力衰落 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A B C D1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这种变化反映了( )A.汉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发展C.汉承秦制,沿袭其统治思想

5、D.中央集权与割据势力的矛盾冲突12魏晋南北朝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13.南北朝时期,对改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的是( ) A.江南经济的发展 B.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C.庄园经济的发展 D.统治者奖励耕织14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包括 ( ) 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白瓷产生A B C D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国家分裂动荡,但在文化领域仍取得了一些成就,其原因有 ( ) 各民族的大融合 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以秦汉文化为基础 外来

6、宗教文化的传播A B C D16、隋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 )(1)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3)为唐朝强盛奠定了基础 (4)为隋朝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A.(1)(2)(3) B.(2)(3)(4) C.(1)(3)(4) D.(1)(2)(3)(4)17.“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C.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充裕D.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18.以下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的实施 土地兼并严重 封建经济发展A. B. C. D.19.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

7、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20.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高考资源网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21.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 )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A. B. C.D.22.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

8、同之处是(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3、下列著名工程或成就,得益于全国大一统局面的是:( 高考资源网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A、 B、 C、 D、24.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 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 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 B C D 25、唐朝一人漫步在长安城繁华的街市上,他可能看到的有:( )“新罗坊”有人在写诗 邸店中一名商人存入大量“开元通宝” 西市里卖珠宝的波斯店生意兴隆 许

9、多外国人如大食人、新罗人甚至于非洲黑人在长安生活A、B、 C、D、26.关于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B.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C.为中日交往做出贡献的人物吉备真备和高僧义净D.日本都城的建造仿照了唐长安城的样式27宋史中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此材料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 B北宋中期形成“积贫”局面C北宋政治腐败 D北宋中期形成“积弱”局面28.无名氏题壁诗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该

10、诗作者应该是南宋人南宋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南宋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南宋统治者腐化苟安 ABCD29统治者采取“藩汉分治”的制度,西夏的官制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其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尖锐 B.阶级矛盾尖锐C.民族团结的需要 D.境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30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最大的贡献在于( )A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B建立了对西藏、台湾的有效管理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促进了全国规模的地理测量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高考资源网)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

11、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摘自隋书高考资源网 材料二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圭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里,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遂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未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侍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事,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 百姓不足,君熟与足? 后嗣若贤,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12、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营建的宫殿,被毁)。张玄素上书谏曰:“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曰?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工,-袭百万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四 上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又曰“吾思之不数,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令为之罢役。” 贞观政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隋文帝广设义仓的目的是什么?隋代义仓有很多,请举一个。( 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的?进而是如何看待政权兴亡的原因的?(4分)

13、 (3)材料三中张玄素对秦、隋灭亡的原因分析是否客观?请简要分析。(3分)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材料二和材四体现了他作为优秀政治家的哪一基本思想与个人品质?(4分)高考资源网32.阅读材料材料一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什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早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二十四史札记卷8 材料二 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唐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

14、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杜佑通典材料四 唐朝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五 北宋发展了科举制。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通过科举得官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从宋太祖后期起,被录取的人变成为“天子门生”了。 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高考资源网2分)(2)材料三唐代科举制的资格限制说明了什么?(2分)(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4分)(4)根据材料五分析北宋怎样发展了科举制?王安石对科举制做了怎样的改革?(4分)3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

15、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引自史记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高考资源网 朱熹诸子类语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请回答:

16、(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5分)(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高考资源网分)高考资源网保定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答题纸31(1)(2)(3) (4)32(1)高考资源网(2)(3)(4)33.(1)(2)(3)高考资源网(4)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B B A D A 610 C B B D A 11-15 D D B B D 16

17、-20 D B B B D 21-25 B C C B D 26-30 C B B D B 二.非选择题:高考资源网31.赈灾(以备凶年);(1分)洛口仓、含嘉仓。(1分,对一个即可)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2分)政权兴亡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2分)否(1分)大兴土木是原因之一,根源在于暴政高考资源网。(2分)“存百姓”;(2分)虚怀纳谏。(2分)32. 高考资源网(1)士族制度极端腐败,不利封建统治的巩固。随着生产的发展,士族势力渐趋衰落,庶族地主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必然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应有的政治地位。(2分)(2)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是

18、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2分)(3)对魏晋以来的士族制度起到了瓦解的作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笼络了庶族地主中的有识之士,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4分)(4)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增加录取名额。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4分)33. (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主要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后来成为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4分)(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3分)(3)措施: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等。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入侵时的失败。(5分)(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3分)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