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7.50KB ,
资源ID:63898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89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的演进》专题复习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的演进》专题复习教案.doc

1、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的演进一、总特征:日趋理性化、科学化;由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到向苏俄(苏联)学习(革命建设),再到走自己的路(革命建设);由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照搬别国模式,到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1、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发展):向西方学习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主要涉及西方近代宗教、科技、艺术)2、向苏俄(苏联)学习: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中共初期的城市斗争革命道路、建国初期的建设道路(大多照搬苏联模式)。3、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

2、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后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演进概况(一)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救国(自救)思想1、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战前思想界死气沉沉;民族、统治危机加深,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提倡;鸦片战争的震动。(2)概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设译馆译夷书,如各国律例、四洲志);学习西方(仿制西方战船;主张建设近代海军)。魏源据四洲志等成海国图志(西方史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姚莹康輶纪行注重研究西藏,并建议清朝提防英国侵略西

3、藏。徐继畬瀛环志略介绍世界各国史地。(3)特点(评价):有鲜明时代变化印记,核心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器物);有浓厚封建纲常色彩;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牢笼,面对现实,注目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基本未实践。(4)特点的原因:当时对东西方差距认识有限;属地主阶级,出发点是维护中国封建“天朝”体制。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体西用)主张(1)背景目的: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有实力,且得列强赏识慈禧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建立、推动;中外出现暂时“和好”局面;为了解决内忧(为主)外患。(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

4、、左宗棠、张之洞。(4)实践:办近代(机器生产之意)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分洋商之利)、海防、教育(办新式学堂、留学教育,以培养洋务实用人才)。(5)败因:中体西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舍本逐末(根本);缺乏健全有力领导核心;列强为难;顽固派破坏。(6)评价:进步:指导了洋务运动,促成了中国国防(军事、海防)、经济、教育近代化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了一些实用人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分化出早期维新派;促进了西学传播。局限:目的具有反动性;舍本逐末,结局注定失败。(二)农民阶级的救国救民思想1、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理论(1)目的:发动群众,推翻清朝,建立平等平均

5、的人间天国(实质为绝对平均的封建小农社会)。(2)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等平均主义相结合(把农民要求平等平均的愿望,通过宗教理论形式表达出来)。(3)内容:一神论;平等论;灭清论。(4)评价:对劳动人民产生巨大号召力,调动其革命积极性;不科学,是其失败原因之一。2、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平等平均思想(1)背景: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2)内容:废封土均分并占有土地;均分产品(圣库制,留足口粮余归圣库);人人平等。(3)目标:建四有二无社会。(4)评价: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革命性(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落后性(维护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

6、;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特别是产品,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安定环境)。(5)根源;农民小生产者地位决定其阶级局限性。3、洪仁玕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1)背景:天国正遇危机,急需振兴(目的);洪仁玕个人特殊经历。(2)内容: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法治国、听取舆论、投票选举官吏,未涉及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保险业;文教上办新式学校、医院、慈善机构,除旧习,奖发明;外交上与外国平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3)评价:特点、地位(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近代化纲领);革命性(发展资本主义);空想性(超越现实条件

7、;未反映农民愿望;无安定环境)。4、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洋教遍布山东,官府袒教抑民;德国强占胶州湾。(2)评价:爱国性(触及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只反映一对矛盾);利发动群众、争取官军反帝)。落后性(将中国与清朝混淆,对清有幻想,主观上不反清反封,易放松对清警惕;笼统排外排斥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感性认识,不科学,是其失败原因之一。(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救亡图存)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代表;王韬、郑观应。(3)条件: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传播;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使洋务派分化。

8、(4)内容;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后来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展为实业救国);文化上,办近代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评价:反映资阶愿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基;未成完整理论体系,未实践。2、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奠基,西方启蒙、进化论思想传入传播。(2)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给孔子披上西装”;“跪着造反”。(3)特点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受传统影响深刻,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阻力;康

9、有为自身特点。(4)著作、报刊、组织、学堂: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变法通议;北京中外纪闻(万国公报)、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北京强学会、保国会;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5)内容:目的上,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未明提反帝),独立富强;政治上,废封建专制,兴民权,行君主立宪(百日维新未涉及此内容);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增强军力;文教上,学习传播西学。(与早期维新思想大致相似)注:在文教上,百日维新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习中西学科;废八股试策论;开经济特科;准设译书局、报馆、学会;派人留学、游历。(1905年废科举制)(6)评价: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推动了戊戌变法

10、;促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思想启蒙。3、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1)背景:清朝完全成为列强工具,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并进一步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播。(2)内容:孙中山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启蒙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分别阐发为民族、民权(核心)、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3)评价;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资阶、人民要求;指导了辛亥革命,推动了革命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未明提反帝;将灭帝制等于灭封制;土

11、地纲领不彻底),注定失败。4、大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条件:孙中山对革命屡败教训的总结;中共、共产国际对孙的帮助。(2)内容:明提反帝(联俄);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联共);节制资本(扶助农工)。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3)性质:四个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意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因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指导、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发展。5、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实业救国主张(1)背景:民资发展,资阶壮大,信心增强;民族危机仍重;辛革扫除一些障碍,提高资阶地位,激发爱国心;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影响。

12、(2)代表:张謇。(3)评价:爱国性,利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促进民资发展;空想性。6、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前期新文化运动(1)背景:政治上,袁世凯黑暗统治,列强侵华加剧;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第一卷称青年杂志,后迁到北京)。(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4)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新青年,北大。(5)内容:提倡民主、科学(“两位先生”,指导思想、口号)、新道德、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旧道德、旧

13、文学。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的精神;新道德、新文学,指资产阶级道德、文学;旧道德、旧文学,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传统道德、封建文学。(6)评价: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斗争);进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大解人们思想;弘扬民主、科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文化普及繁荣;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基。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偏激;仅限于知识分子中(或文化领域),未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斗争相结合);(四)无产阶级(中共)的救国救民、富国强国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共的指导思想)的传入传播(1)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后)

14、,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以俄为师,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随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照搬马克思主义如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实为城市斗争道路)。3、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1)1922年中共二大较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性质、动力),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总结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失败

15、教训,认识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要进行武装斗争。(2)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局限(未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1927年八七会议(纠右倾;总方针是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局限(滋生左倾;仍走城市斗争道路)。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运用(1)原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2)主要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3)形成过程与运用

16、: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背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夺取长沙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扩大;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内容:国情决定一条革命道路;一个前提(中共领导);三个结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意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共走向成就的里程碑;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运用:井冈山等根据地、红军的建立发展;土地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开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5年1月,遵义会议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妥善解决自己问题(纠正军事、组织上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

17、事主张),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和陕北等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暂时放弃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和巩固。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对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的斗争策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双减双交土地政策。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大生产运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主张,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再度运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解放区的土改;解放战争期间的战略战术;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总任务,两个务必和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论人民民主专政;建

18、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经济恢复发展措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上的自我批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政策;民族政策、制度;外交战略;武力统一祖国战略;民主法制建设等。(4)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取胜,建立了新中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建设的巨大成就。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原因: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建设实际)相结合,总结建国来特别是文革的

19、经济教训,并借鉴他国经济教训,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2)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体有:根据国情走自己特色的社义道路;社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市场经济体制);社义的本质(根本任务);社义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社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我国外交政策);社建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民主法制);社建战略步骤(三步走部署;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战略);社义领导、依靠力量(中共、工农知识分子);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国防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3)意义: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使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6、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涉及党的建设。三、中国近现代主流思想演进的启示1、要与时俱进,积极汲取外国先进的思想理念,但不能照搬,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2、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国情相结合。3、对传统、外来思想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和发展;扬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