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自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试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2个题,每题4分,共48分)1千手观音之所以曾经很火爆,就在于它的创新,它优美的造型、流畅的舞蹈、艳丽的服装都独具匠心。这说明( )A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答案】A【解析】千手观音取材于佛教文化,融合了新的艺术元素,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故选A。2一个民族,要真正的强大,它需要继承一些好的、优秀的品质,同时也要不断地荡涤自己文化当中的污泥浊水,这才是有希望的。这表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C 【解析】A、B、D指向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故排除,答案选C。3广东省计划在将“南海I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有利于(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答案】C 【解析】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D是文化交流的意义,B不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420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精神、竞争发展,成为广东文化文化的内涵之一,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
3、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创新必须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紧扣住“人、社会发展与文化创新”,就容易得出B项为正确答案。5. 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
4、根本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意思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两岸人民的共同影响,故选;讲文化的地域性,与材料意思不符;的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6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熟悉教材即可。7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民族都常有的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他人的。文化中心主义将
5、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是承认各国具有优劣的表现A B C D【答案】A【解析】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就是说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妄自尊大的错误倾向。不符合题意。8漫画中“来吧,跟我们过洋节去!”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抵制外民族文化 要张扬优秀民族文化 要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 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 B C D 【答案】B【解析】漫画中体现的是外民族文化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弘扬优秀民
6、族文化,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不能盲目崇拜或全面抵制外民族文化。9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 B C D【答案】A【解析】材料的主旨意思是要我们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正确;与题干无关,的说法错误。10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
7、特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示我们( ) 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 B C D【答案】D【解析】“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表述不科学,与题意不符,符合题意。1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并且借助熟悉的传播学的东西,把论语给稀释成了当信的故事。这体现了( )A继承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必须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 D传统文化只能借助现代传媒弘扬【答案】A【解析】B项与材料无关,C、D说法
8、错误。12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实现这一目标的意义有( )能更好地培育发展本民族文化 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消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A B C D【答案】B【解析】此名言主要表明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关系,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同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共同发展,并不是消除文化差异,实现统一,故排除,故选。二、材料分析题(2个题,共52分)13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令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
9、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乖敌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4分)(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18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4分)(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6分)对待
10、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6分)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6分)【解析】本题第一问属于基础知识问答,难度较低。第二问关键是要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演变”,要围绕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展开思考,民族节日的意义、对待民族节日的态度(怎样传承)以及影响民俗节日传承的现代信息技术等,是思考的方向。14材料一: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观的论述。如强调“好荣
11、恶耻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 ”“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材料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10分)(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18分)【答案】(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是发展的
12、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5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分)(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6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这一点。(6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6分)【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第一问考查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过程、作用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