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第2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2)题。(双选)(1)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2)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地区干旱程度高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
2、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有12、8等高值、低值中心。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变化是各地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季风、地形等。地凸向高值区,根据“凸高为低”的原理,说明是年干旱旬数的低值区,因为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地处在背风坡,降水少,干旱程度高于地;地也处在背风坡,降水少。答案(1)AD(2)AD真题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
3、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
4、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要抓住水坝对淡水的拦蓄作用和对海水的阻挡作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第(3)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
5、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第2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2)题。(双选)(1)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6、)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2)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地区干旱程度高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有12、8等高值、低值中心。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变化是各地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季风、地形等。地凸向高值区,根据“凸高为低”的原理,说明是年干旱旬数的低值区,因为该地位于迎风坡,降
7、水多;地处在背风坡,降水少,干旱程度高于地;地也处在背风坡,降水少。答案(1)AD(2)AD真题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
8、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要抓住水坝对淡水的拦蓄作用和对海水的阻挡作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第(3)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
9、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一、自然资源
10、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具体分析如下:(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大增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3我国土地资源
11、特点、问题及对策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4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2)解决
12、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5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储存量多少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种类影响开发的因素我国分布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形地质条
13、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的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晴朗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阻挡程度;风沙等灾害天气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1(2011年山东押题卷)读下表,完成(1)(2)题。未来中国经济、能源与碳排放参考情景表(含预测)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于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之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B与202
14、02050年相比,2000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较快C能源强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需求减小所致DGDP的增长速度越快,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越小(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下列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结构 生产工艺 能源利用效率 饮食结构A BCD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计算可得,2000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130%,2020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67%。故选B项。第(2)题,饮食结构会对农业生产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关系甚微,故排除,选项A项正确。答案:(1)B(2)A二、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破
15、坏程度不断加大,防灾、减灾的任务越来越重。复习时,一方面要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另一方面要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受到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大。(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2(2011年西安五校联考)从2010年入冬到2011年春节,华北多省无有
16、效降水,山东旱情已达60年一遇。据此回答(1)(2)题。(1)受本次旱灾影响,可能减产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春小麦C冬小麦D水稻(2)造成华北地区本次严重旱灾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为地上河,灌溉引水不便B华北平原大部分河流因结冰而断流C锋面气旋活动异常活跃D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南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的主产区,此季节玉米尚未播种。春小麦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水稻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第(2)题,A、B两项本身叙述错误,故排除;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会带来降水,故C项错误;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故D项正确。答案:(1)C(2)D 自然资源讲析 水资源、耕地资源、能源等问题是当今
17、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与这些资源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例1(2012年高考预测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当雨雪冰冻天气肆虐中国南方之时,中国北方地区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冬小麦主产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材料二 农业专家建议,北方冬麦受旱区应关注本地天气预报,抓住气温回升(日均气温升到3以上,中午最高温度5以上)时机做好科学灌溉。材料三 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1)形成图1或图2中各地灌溉等级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气温C海陆位置D降水(
18、2)图中、两地都位于山东省但灌溉等级不同,其原因主要是()A受沿岸寒流影响大,气温回升慢B位于沿海,湿度大,蒸发量小,处于内陆蒸发旺盛C地处丘陵,处于平原D地位于半岛低山丘陵,水源丰富,土壤墒情好(3)比较图1、图2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点并探讨变化的原因。(4)为解决当前旱情,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有哪些?如果灌溉时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则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解题导引 根据图例和地理位置分析问题。大水漫灌带来的环境问题应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解析 该题以热点现实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学以致用和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两图可以看出,灌溉等级不同的地区主要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因此
19、灌溉等级的不同主要受纬度位置差异的影响。第(2)题,图中、两地纬度相同,但灌溉等级不同,主要与地形差异导致气温的差异有关。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适宜区范围在扩大,不适宜区范围在缩小,这主要与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回升有关。第(4)题,灌溉水应为淡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河流水减少,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答案(1)A(2)C(3)特点:2月1719日到2月2024日,适宜地区范围向北扩大,不适宜地区面积缩小。原因:随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南向北气温回升。(4)水源:河流水(黄河、淮河),地下水,湖
20、泊水;环境问题:黄河、淮河水量减少,出现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解题技巧(1)我国的旱涝频发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是北旱南涝。(2)同一地区旱涝频度不同,大致为东北地区涝多于旱,华北地区则旱多于涝,尤以春旱最为严重,长江下游旱涝相近,中游涝多于旱,台湾西部平原旱多于涝。自然灾害讲析 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造成危害及防御措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备考时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例2(2011年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读图,下列说法
21、错误的是()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解题导引 注意第(1)小题中题干要求。秋末、冬季、初春寒潮发生频次多,但对东北地区危害较小。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高,因此B说法错误。
22、第(2)题,我国寒潮暴发主要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1)B(2)D新能源又被称为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核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考查某区域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其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23、问题。材料一 2011年2月22日,丹麦首相宣布,丹麦政府计划在波罗的海上建设一个有200座风力涡轮机的巨型海上风电场。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消状况图。(1)丹麦开发风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2)我国能源产消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_、_。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3)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4)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5)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开发新能源的意义。解析:第(1)题,结合丹麦的气候分析。第(2)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活动造成了
2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大。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时间长,风能资源丰富。第(5)题,问题比较开放,要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答案:(1)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2)新 青 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3)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4)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时间长。(5)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图
25、中各自然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地震导致岩体松动,容易诱发崩塌和滑坡,山区破碎的岩体和土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答案:C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2011年绍兴模拟)下图表示中国1978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完成23题。21978年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A西南方向移动B东南方向移动C西北方向移动D东北方向移动3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B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C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D可
26、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1978年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的移动方向是西南方。第3题,我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的能源生产情况密切相关,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发生变化。答案:2.A 3.D(2011年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读图回答45题。4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 D外流区5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水灾多发区
27、的分布,结合选项中各区域的范围,显然D选项能够和图中水灾多发区相吻合。第5题,各地区水灾的成因要注意考虑其自然和人为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其水灾的发生应主要和全球变暖、春季雪灾增多有关;黄土高原水灾主要和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多发和围湖造田、降水多且降水时间长等有关;东北地区由于建国后对湿地的开发,导致其蓄水能力减弱,水灾多发。答案:4.D 5.B二、综合题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28、。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1)回答图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根据联系框图各部分的因果关系,经过一定的推理作出判断。形成酸雨的酸性气体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而酸雨落入河湖土壤中会引起水土的酸化,留在大气中的酸性气体会通过人的呼吸对人体造成危害。第(2)题,解答本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是从图上获
29、取河口形状、纬度位置等信息,然后针对“潮汐潮位高”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二是对比比较熟悉的钱塘潮的成因进行迁移。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3)题,解答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想想东南沿海的风力为什么大。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全面。答案:(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化;呼吸(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
30、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2水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具体分析如下:(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大增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
31、分布不均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4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
32、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5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
33、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储存量多少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种类影响开发的因素我国分布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的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晴朗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阻挡程度;风沙等灾害天气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东南沿海沼气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南方地区1(2011年山东押题卷)读下表,完成(1)(2)题。未来中国经济、能源与碳排放参考情景表(含预测)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于
34、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之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B与20202050年相比,2000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较快C能源强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需求减小所致DGDP的增长速度越快,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越小(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下列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结构 生产工艺 能源利用效率 饮食结构A BCD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计算可得,2000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130%,2020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67%。故选B项。第(2)题,饮食结构会对农业生产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能源消费弹性系
35、数的关系甚微,故排除,选项A项正确。答案:(1)B(2)A二、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破坏程度不断加大,防灾、减灾的任务越来越重。复习时,一方面要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另一方面要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受到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大。(5)我国是发展
36、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2(2011年西安五校联考)从2010年入冬到2011年春节,华北多省无有效降水,山东旱情已达60年一遇。据此回答(1)(2)题。(1)受本次旱灾影响,可能减产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春小麦C冬小麦D水稻(2)造成华北地区本次严重旱灾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为地上河,灌溉引水不便B华北平原大部分河流因结冰而断流C锋面气旋活动异常活跃D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南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的主产区,此季节玉米尚未播种。春小麦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水稻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第(2)题,A、B两项本身叙述错误,故排除;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会带来降水,故C项错
37、误;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故D项正确。答案:(1)C(2)D 自然资源讲析 水资源、耕地资源、能源等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与这些资源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例1(2012年高考预测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当雨雪冰冻天气肆虐中国南方之时,中国北方地区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冬小麦主产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材料二 农业专家建议,北方冬麦受旱区应关注本地天气预报,抓住气温回升(日均气温升到3以上,中午最高温度5以上)时机做好科学灌溉。材料
38、三 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1)形成图1或图2中各地灌溉等级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气温C海陆位置D降水(2)图中、两地都位于山东省但灌溉等级不同,其原因主要是()A受沿岸寒流影响大,气温回升慢B位于沿海,湿度大,蒸发量小,处于内陆蒸发旺盛C地处丘陵,处于平原D地位于半岛低山丘陵,水源丰富,土壤墒情好(3)比较图1、图2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点并探讨变化的原因。(4)为解决当前旱情,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有哪些?如果灌溉时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则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解题导引 根据图例和地理位置分析问题。大水漫灌带来的环境问题应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解析 该题以热点现实材料为背景,
39、主要考查学以致用和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两图可以看出,灌溉等级不同的地区主要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因此灌溉等级的不同主要受纬度位置差异的影响。第(2)题,图中、两地纬度相同,但灌溉等级不同,主要与地形差异导致气温的差异有关。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适宜区范围在扩大,不适宜区范围在缩小,这主要与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回升有关。第(4)题,灌溉水应为淡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河流水减少,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答案(1)A(2)C(3)特点:2月1719日到2月2024日,适宜地区范围向北
40、扩大,不适宜地区面积缩小。原因:随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南向北气温回升。(4)水源:河流水(黄河、淮河),地下水,湖泊水;环境问题:黄河、淮河水量减少,出现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解题技巧(1)我国的旱涝频发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是北旱南涝。(2)同一地区旱涝频度不同,大致为东北地区涝多于旱,华北地区则旱多于涝,尤以春旱最为严重,长江下游旱涝相近,中游涝多于旱,台湾西部平原旱多于涝。自然灾害讲析 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造成危害及防御措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备考时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例2(20
41、11年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解题导引 注意第(1)小题中题干要求。秋末、冬季、初春寒潮发生频次多,但对东北地区
42、危害较小。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高,因此B说法错误。第(2)题,我国寒潮暴发主要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1)B(2)D新能源又被称为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核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
43、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考查某区域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其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1年2月22日,丹麦首相宣布,丹麦政府计划在波罗的海上建设一个有200座风力涡轮机的巨型海上风电场。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消状况图。(1)丹麦开发风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2)我国能源产消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_、_。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3)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4)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5)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开发新能源的意义。解
44、析:第(1)题,结合丹麦的气候分析。第(2)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大。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时间长,风能资源丰富。第(5)题,问题比较开放,要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答案:(1)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2)新 青 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3)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4)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时间长。(5)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A滑坡、泥石流、
45、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图中各自然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地震导致岩体松动,容易诱发崩塌和滑坡,山区破碎的岩体和土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答案:C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2011年绍兴模拟)下图表示中国1978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完成23题。21978年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A西南方向移动B东南方向移动C西北方向移动D东北方向
46、移动3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B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C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D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1978年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的移动方向是西南方。第3题,我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的能源生产情况密切相关,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发生变化。答案:2.A 3.D(2011年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读图回答45题。4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 D外流区5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47、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水灾多发区的分布,结合选项中各区域的范围,显然D选项能够和图中水灾多发区相吻合。第5题,各地区水灾的成因要注意考虑其自然和人为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其水灾的发生应主要和全球变暖、春季雪灾增多有关;黄土高原水灾主要和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多发和围湖造田、降水多且降水时间长等有关;东北地区由于建国后对湿地的开发,导致其蓄水能力减弱,水灾多发。答案:4.D 5.B二、综合题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
48、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1)回答图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根据联系框图各部分的因果关系,经过一定的推理作出判断。形成酸雨的酸性气体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而酸雨落入河湖土
49、壤中会引起水土的酸化,留在大气中的酸性气体会通过人的呼吸对人体造成危害。第(2)题,解答本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是从图上获取河口形状、纬度位置等信息,然后针对“潮汐潮位高”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二是对比比较熟悉的钱塘潮的成因进行迁移。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3)题,解答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想想东南沿海的风力为什么大。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全面。答案:(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化;呼吸(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