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看景观图,了解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学生能自己举例,并能根据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学生举例,简要分析一个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二、教学重点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教学难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流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展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景观图,提问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看图说出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复习已学知识。回顾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衔接
2、新知识。以我国东南丘陵景观图为例,边讲边板书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看撒哈拉地区的景观图,试着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学生理解生物、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将引用过的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景观图与撒哈拉沙漠的景观图相对照,设问为什么两地纬度相近而景观不同?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并作尝试性回答。组成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不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展示资料:某地区森林覆盖率变化,导致其它各地理要素相继变化,从而引起地理环境的变化。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个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给
3、出北京地区的一个实例(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体会、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进一步加强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用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在了解概念及地理环境产生地域分异的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图和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说出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规律。2、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为例说出垂直地带性规律。3、举例说明某地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由:此规律是各自然要素的总结和人文地理
4、学习的基础)难点:1、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由: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比较陌生)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由:学生利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困难)三、教学方式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流程序号课标要求教 师学 生设计意图1运用地图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导入:展示不同自然带和同一自然带的多种景观图片,提出问题看图片回答问题,发现差异创设情境,直观认识,激发兴趣2显示全球卫星图片归纳出概念分组讨论差异原因并汇报引出概念3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图和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提出问题:1、非洲从赤道向两侧自然带变化及原因?2、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
5、疆自然带变化及原因?归纳总结一、二、三组讨论问题1四、五、六组讨论问题2小组代表发言通过读图找出规律;提高读图技能4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卫星像片及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讨论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规律5提出问题:1、非洲东部赤道地区为什么是热带草原自然带?2、读图说明南半球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归纳总结一、二、三组讨论问题1四、五、六组讨论问题2小组代表发言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五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夯基达标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揭示了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完成13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
6、文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3.“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C.生物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解析:第1题,山地垂直差异造成气温差别才使生物花期不同。第2题,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可以被其他生物重新利用。第3题,水循环是地理环境物质循环的一种重要方式。答案:1.B2.A3.B4.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中,“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指( )A.地貌 B
7、.水文 C.生物 D.土壤解析: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答案:D5.下列描述不属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B.陆地环境各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第一,陆地环境各要素总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在景观上力求保持协调一致;第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答案:D6.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
8、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维持一个动态平衡,其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但植物和动物的数量不可能相等。答案:C7.“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解析:指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特别是指人类活动。答案:A8.下面四幅景观图中,表示热带稀树草原
9、或萨瓦纳的是( )解析:热带稀树草原上分布有非洲雄狮、长颈鹿、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动植物。B是温带森林,C是热带沙漠(注意温带沙漠的骆驼是双峰的),D是温带草原。答案:A9.与两种气候类型相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此题类似的还有,与两种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C10.有关下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乙地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D.甲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
10、从气温降水资料分析,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11.关于纬度地带性的正确叙述是(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仅在低纬与高纬地区表现A. B. C. D.解析:是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带更替来看,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自然带更替是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而不是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答案:B12.关于经度地带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B.主要受温度条件影响,其次受水分条件影响C.中纬地区从大陆滨
11、海地区往内陆方向显示出各自然带的逐渐更替D.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表现明显解析:经度地带性就是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这种分异规律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少,故此种分异规律不显著。答案:B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314题。13.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14.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解析:第13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从赤道向
12、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第14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由于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因此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答案:13.A14.D15.下图所示纬度地区,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最为明显的是(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解析:此题首先要注意图的判读。图中自然带基本呈环形分布在大陆内部,并且自然带由沿海到内陆,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造成水分由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引起的,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选A项。答案:A下图表
13、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619题。16.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17.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18.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19.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C.40N附近 D.极圈附近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按纬度地带性规律
14、,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其是高山草原带。答案:16.A17.A18.A19.A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部分)”,完成2022题。20.a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21.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可能原因是( )A.受地形起伏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22.b处出现草原景观,这种现象符合( )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
15、.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带性分异23.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都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地貌,_,_,_,土壤。(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3)你认为保护斜坡A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_。(4)如果B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动物_;地下水_;土壤_。(5)上述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解析:自然地理要素是由气候(大气)、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组成的,它们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
16、系。斜坡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最好办法。“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物种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生物大气水文(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恢复处的植被(4)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栖息地遭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水土流失加剧,肥力下降(5)整体24.读“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EFG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规律,HKL的更替以_条件的影响较大。(2)D自然带名称是_,气候类型是_,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是受_交替控制的结果。(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
17、然带的名称是_,在图中的字母是_。(4)F自然带在西岸分布的纬度位置比东岸稍高_,其原因是_。(5)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 (填字母),这种现象自然带受_因素的影响。解析:首先要明确各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然后分析不同字母组合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联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注意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和气候类型。如A热带雨林带和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带和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荒漠带和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地中海气候,E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F亚寒带针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G苔原带、冰原带和极地气候,H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18、,I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J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季风气候,K温带草原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L温带荒漠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1)纬度地带性分异水分(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J(4)西岸受暖流影响,而东岸受寒流影响(5)F、G非地带性走进高考25.(2007北京宣武高三模拟,78)读“六种植被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D分别是( )A.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苔原B.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林、苔原C.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硬叶林D.热带雨林、落叶林、硬叶林、苔原(2)下列自然带和对应气候类型连接错误的
19、是( )A.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B.针叶林温带大陆气候C.常绿硬叶林热带沙漠气候D.落叶林温带海洋气候解析:第(1)题,分析坐标数值看出,A自然植被分布地区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随着降水减少,热量条件变差,B处为落叶林,C处为针叶林,D处为苔原。第(2)题,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答案:(1)A(2)C26.(2006江苏高考,4)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解析:本题结合坐标图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从图中植被的演变判断出正确答案,沿着X轴,自左向右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的过渡,说明水分减少,干燥度增加。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