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了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了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可知,封君和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性,故选A项。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
2、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材料反映了()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答案】C【解析】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C项正确;庄园经济封闭性较强,排除A项;庄园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其经济形态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D两项。3纵观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权力始终
3、处于一种不完整状态之中,其限制既来自于作为中世纪思想文化权威的教会,也来自于作为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代表的议会。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的突出特征是()A有限王权的传统B国家结构的松散 C民主政治的确立D权力分配制度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教会和议会的限制,体现了有限王权的政治传统,故 A项正确;中世纪后期,英国的王权得到加强,国家结构相对紧凑,排除B 项;中世纪的英国并不是民主制,排除C项;限制王权不等于权力分配制度化,排除D项。4中世纪时期,婴儿出生后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牧师忏悔过错。结婚时到教
4、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请牧师做弥撒,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上述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A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B基督教对政治制度的影响C基督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基督教对战争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时期,一个基督徒从出生到死亡,其生命历程中的许多活动都与基督教有关,反映了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A项。511世纪晚期,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市镇不顾教皇的权威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自行任命执政官。13世纪中期,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意大利的城市自治运动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壮大B民族国家的形成C中央集权的削弱D民主政治的
5、萌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6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宣称:“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 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律,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 这样的规定()A导致拜占庭四分五裂B适应了国家复杂局面需要C激化了各民族的矛盾D影响深远且一直沿用至今【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查土丁尼认为市民法是为本民族而制定,而万民法是为所有民族而制定,这反映出法律适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适应了国家复杂局面的需要,故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分裂与法律无关,排除A项;万民法有利于
6、缓解民族矛盾,排除C项;罗马法影响深远,但并没有一直沿用至今,排除D项。7花拉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故A项错误;材料与伊斯兰教无关,故
7、C项错误;阿拉伯数字属于东方文化,故D项错误。8突厥人入侵印度后,田赋征收从旁遮普开始,逐渐扩大到德里附近。到了德里苏丹国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吉尔(12961316年在位)时,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这反映出()A笈多帝国的政局日趋稳定B德里苏丹国逐渐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C帝国境内的民族压迫严重D外来征服者在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答案】D【解析】田赋征收是实行有效统治的体现,根据材料“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可知,外来的突厥人对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德里苏丹国,而非笈多帝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种姓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压迫,排除C项。9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
8、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A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C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仍然对不同教派的重要人物委以重任,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故选A项。10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制和“俸禄”制。这表明改革()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
9、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积极谋求中日国家间的对等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项。11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志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答案】C【解析】材料“其
10、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排除B项;D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12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B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D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
11、”可知,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故B项正确;A、D两项都只体现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排除;材料中的观点尚未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排除C项。13下表为班图人迁徙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徙()路线概况西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南线直至抵达南非,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东线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B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颠覆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D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班图人迁徙的范围广泛,并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融合进而成为全新的族群,促进了非洲文明
12、朝多样性演进,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生产方式,且“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14“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伊斯兰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伊斯兰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15右
13、图所示为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玛雅人先用土垒起高台,在台上修建庙宇,台周修建石阶,祭司通过石阶接近众神, 众神通过石阶下访人类。该金字塔可用于说明()A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B玛雅人的科技先进C埃及文明传入拉丁美洲D玛雅人对神的崇拜【答案】D【解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庙宇用于祭祀,材料“祭司通过石阶接近众神,众神通过石阶下访人类”反映出玛雅人对神的崇拜,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玛雅人对神的崇拜,而不是在赞扬城市建筑或科技先进,排除A、B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6印加国王被称为“萨帕印加”,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
14、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印加帝国实行分封制B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统治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到国王的统治D印加国王与总督联合执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国王是“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其目的是利用宗教维护国王的统治,故B项正确;印加将全国分为四大行政区,并非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印加国王“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实行专制统治,贵族担任行政区总督但听命于国王,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911世纪,由于有了大批农奴的依附,封建领主掌握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西欧封建主
15、义“从最初的军事性机制扩展为组织经济生产的纽带”,封建主义日益成熟起来。到1213世纪,西欧的经济得到了缓慢的复兴,商业贸易逐渐恢复。在西欧的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兴起了贸易中心,最初的贸易中心只是一些定期的贸易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市发展为常设性的中心,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地。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兴起的特征是其分布的普遍性,这与欧洲商路的扩张联系在一起。水陆商路几乎遍布整个西欧地区,在多瑙河、莱茵河流域乃至西班牙和英格兰各处,凡水陆交通要道口都出现了城市。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市民阶层在封建主义政治秩序的框架内悄然生长,其微弱但是坚定的推进步伐逐渐撼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石,为近代资本
16、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西欧城市从中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它们逐渐与王权达成了充分的合作基础,市民阶层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参与,对封建制度进行挑战,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8分) 【答案】(1)条件:封建社会的成熟;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商贸中心(集市)的发展;水陆商路的扩张。 (任答三点即可,6分)(2)影响: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一定
17、程度上强化了君主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自治为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 (8分)18大津巴布韦遗址代表了古代非洲文明,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世纪,首先发现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欧洲殖民者不相信非洲人能建造出这样的房屋,他们认为这些石屋是一个消失于几千年前的远古白人文明的产物。他们相信欧洲人比非洲人优越,非洲人很原始,没有能力建造复杂的建筑物。摘编自大津巴布韦遗址:一段被淡忘的历史 材料二1906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派出一位不带偏见的专业考古学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这处遗址完
18、全起源于非洲,建造于中世纪。”摘编自大津巴布韦遗址:一段被淡忘的历史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在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摘编自张翅等世界遗产悬疑(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欧洲殖民者是如何认识大津巴布韦文明的。其理由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得出了什么考古结论?(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的历史依据。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对待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4分)【答案】(1)认识:大津巴布韦文明是
19、远古白人文明。(2分)理由:欧洲人比非洲人优越,非洲原始落后。(2分)(2)考古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2分)(3)历史依据: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及人类遗迹。(2分)正确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歧视与偏见。(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非洲人向他们(穆斯林)提供象牙、奴隶、鸵鸟羽毛和黄金,这些黄金最终多数流入欧洲,到1400年时,整个西非商业道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伊斯兰教促进了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这些学校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包
20、括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千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 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非帝国与印加帝国的类似之处。(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非帝国和印加帝国各自经济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古代帝国
21、制定经济措施的因素。(8分)【答案】(1)类似之处:都采用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都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统治者都注重教育;兴衰都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8分)(2)措施:西非帝国控制开采和发掘黄金,倚重对外贸易。印加帝国开发梯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4分)因素: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历史渊源、对外交通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
22、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 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主题: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2分)论
23、述:随着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传播,深刻影响了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朝鲜、日本与中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朝鲜、日本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总之,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