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816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百汇大课堂》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教师用书: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展示重点关注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结合教材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涵和表现;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特征。(2)结合模式图,理解陆地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对应关系。在模式图的基础上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3)结合自然带的实际分布,理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的基础上分析非地带性的成因,掌握山地自然带分布的规律。(4)注重对比,理解规律;熟记典型区域(或山脉的)特殊自然带的分布。考点二十九自然地

2、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指数)1含义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

3、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含义举例说明意义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方法(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

4、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015全国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

5、为主。据此完成下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解题关键:桑基鱼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水域面积会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大气湿度和降水减少、气温变率增大。答案:D(2014新课标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24题。年份200920102

6、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3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

7、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2.A3.D4.D第2题,表格数据显示,20092013年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未变而草本植物增多,即植株数量总体增加;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是总体提高,综合来看,植株密度增加。第3题,表格显示,20092013年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即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4题,表格数据显示,草本植物不论是数量还是地上、地下生物量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地上与地下草本植物的“疯”长,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将会压缩灌木的生存空间,尤其地下灌木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地上灌木数量的减少。由此选D。5(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8、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该地为西南地区,其沼泽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从图示看,沼泽位于山麓地带,其水源应该还有地下水。结合两图对比,可以看出沼泽获得稳定水源和地表植被有关系。第(2)题,依据图示的变化可以作答。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

9、: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考点三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高考指数)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

10、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1、:(2015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25N32N之间,再根据图中的文字信息“地中海”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地区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气候干燥,所以陆地自然带以荒漠带为主。故选A项。(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

12、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选C图中信息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是从黄淮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南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景观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所以选C。(2015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题。3结合图中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题关键:明确水系的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制约,而地形、地质等因素均属非地带性因素。答案:C(2014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

13、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题。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解析:选B咸海、阿拉木图、乌鲁木齐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所处的自然带为荒漠带,A选项错误;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山脉北麓,其基带为荒漠带,天山山脉的北侧为迎风坡,山体到了一定的高度,降水量增加,有植被的分布,天山山脉海拔高,山顶有冰川积雪分布,所以B选项

14、正确。锡尔河河水的补给形式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主要来自上游的山区,因沿线地区工农业生产需从锡尔河中取水,所以锡尔河的流量从上游到下游不断减少,C选项错误。从阿拉木图往北,纬度不断增加,相同海拔的热量不断减少,所以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不断降低,D选项错误。(2014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5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选A注意图中的印度洋、经纬度信息,K岛应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考点三十一垂直地

15、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高考指数)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热条件分布特征延伸方向大致沿等高线更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2.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

16、状况)海陆位置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分布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

17、或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若某山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则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

18、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

19、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

20、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题关键: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根据图文信息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据图知,基带为暖温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综上,选C项。第2题,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

21、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项。答案:1.C2.B(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完成下题。3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解题关键: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点。解析:太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太白山北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据“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

22、中腰”知,“山的中腰”处降水多,B错;山的中腰处与山麓相比气温低,为针叶林带,C正确;“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D错误。答案:C(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5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

23、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4.D5.C第4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5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所以选C。(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据此完成下题。6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地处热带海域,气温较高。夏季由于该海域盛行西南风,索马里半岛沿海为离岸风,海洋底层的冷海水上升形成索马里寒流

24、,对索科特拉岛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以适应干燥的气候。(2015晋城模拟)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8题。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8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广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解析:7.A8.C第7题,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景观是雨林,因此甲是热带雨林;南、北纬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景观是常绿硬叶林,因此乙是常绿硬叶林;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景观是荒

25、漠或半荒漠,因此丙是荒漠或半荒漠。第8题,由上题可知,丙自然带景观为荒漠或半荒漠。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荒漠、半荒漠向南北延伸,所跨纬度较广。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形式简单,但是可以表现的内容丰富,可以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洋流分布,也可以表示热力环流,生物循环。物质循环模式图既显示了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判读这类图示,关键是把握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即各箭头代表的作用形式和含义。图1某循环模式图图2某区域循环示意图图3某物质循环图第一步:判读不同的物质循环类型确定物质循环类型,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如水循环示意图、生物循环示意

26、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热力环流示意图、洋流模式图等(如图1可代表水循环侧视图、热力环流侧视图、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模式图)。其次要注意从图中把握关键信息、提示性词语、标志性环节等(如图2中由“水汽输送”可知为水循环示意图,图3中由岩石类型可知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第二步:判读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如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是三大类岩石、岩浆之间的转化,主要环节即各箭头的含义(如图3中为外力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代表岩浆活动、代表高温高压作用、代表变质作用。第三步:判读物质循环图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和过程若图1代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侧视图,则G为陆地、H为海洋,代表北半球冬季。代表

27、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若图1代表大洋环流示意图,则由洋流流向及分布规律判断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2015曲靖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1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C环节能给陆地补充淡水D环节一定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2若此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较大的渔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获取和解读信息(1)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根据箭头指向可知:(2)由“若此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可知该大洋环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自我校对(1) 水汽输送蒸发大气降水径流(2)

28、 西风寒暖北赤道暖流答案:1.C2.C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34题。3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C海陆间循环B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ABCD4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a四川盆地多夜雨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ABCD解析:3.C4.D第3题,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与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有密切关系。第4题,夜雨属于甲环节,应与c的含义相符;地下

29、水对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与b的含义相符;地壳隆起,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与c的含义相符;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与b的含义相符。题组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合肥模拟)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1.A2

30、.C第1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项错误;降水量减少,B项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项正确。(2015闵行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据此完成34题。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

31、中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3.A4.D第3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4题,图中显示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题组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015临川模拟)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6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5.A6.D第5题,图中区域位于40N左右的大陆东岸,

32、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第6题,图中区域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2015德州二模)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78题。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7与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A亚马孙平原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D西西伯利亚平原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33、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解析:7.A8.D第7题,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说明气候湿润,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第8题,地面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即越来越干燥,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水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即热量条件差异,故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题组3垂直地域分异与非地带性现象(2015泰安模拟)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B甲山地为常

34、绿阔叶林带C乙山地为温带草原带D丙山地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10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解析:9.D10.A第9题,位于常绿阔叶林之下,可能为热带(季)雨林带;位于落叶阔叶林之上,针叶林之下,为针阔混交林;位于针叶林之下,可能为落叶阔叶林,也可能为针阔混交林;根据各山脉的基带可知,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乙甲。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三地纬度不同、基带不同所以导致针叶林的分布高度不同。(2015天津五校联考)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岛屿两侧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D

35、非地带性1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11.D12.C第1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第1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

36、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专题训练(十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5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解析:1.A2.D第1题,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淮河、松花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

37、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第2题,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2016武昌调研考试)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读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27.5N32.5N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回答34题。3图中曲线依次为()A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C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4近年来,P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

38、趋势明显,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A地面反射率减小B地下径流增加C河流含沙量减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3.A4.D第3题,我国30N附近自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高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图中线为海拔;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山地对冷空气阻挡作用显著,使得该地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因此线为年平均气温;四川盆地东部为山地,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降雨多,因此为年降水量,则为叶面积指数。第4题,该区域叶面积指数下降,意味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则地面反射率增强,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2015东北模拟)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

39、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与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高地形B高洋流C低地形D低洋流6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D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解析:5.B6.C第5题,图示大致位于45N,根据图例,图中阔叶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在亚欧大陆西岸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植被,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分布的纬度偏北。在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下植被,受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偏低。所以受洋流影响,落

40、叶阔叶林在大陆西岸比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偏高。第6题,图示区域纬度大致位于45N,属于西风带。甲虽深处内陆,但是山地海拔高,对西风强烈的抬升,在高海拔区降水较多。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使这里形成了草原景观,C对。这里是非季风区,没有受季风影响,A、B、D错。(2016东北师大附中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积雪量较大B甲坡带谱较乙坡完整C乙坡是阳坡D乙坡是湿润气流的迎风坡8主导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风力解析:7.D8.B第7题,读图,根据图中雪线,甲坡雪线较高,积雪量较小,A错。甲坡相对高度较小,带

41、谱不如乙坡完整,B错。根据纬度判断,乙坡是阴坡,C错。乙坡是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有森林带分布,D对。第8题,根据两坡自然带差异,主要是甲坡缺少森林带,所以主导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对。热量、光照、风力不是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A、C、D错。(2015长春二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0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11该山脉可能位于()A亚洲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

42、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解析:9.A10.D11.C第9题,据图中基带为落叶林可知该地是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自然带是荒漠,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0题,据图可知,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水分不同。第11题,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可确定山脉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荒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备选项可确定是南美洲南部西岸。二、综合题(共45分)12(2015周口模拟)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1 200毫米左右,大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境内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自然

43、风光尤其著名,其中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灾害,目前该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图示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1)试分析贵阳以东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的主要原因。(6分)(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7分)(3)请你谈谈应如何治理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现象。(8分)解析:第(1)题,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一般先在西伯利亚北部和蒙古国积聚,使大陆冷高压加强。当西风带较强的波动向东推进时,常使低层大陆高压破裂,导致冷空气爆发南下。因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

44、阻挡,便沿高原绕流,至贵阳以东,冷空气就渐渐地静止下来;进入冬半年后,副热带高压中心南移,西风带也随之南移。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南支西风气流沿高原南缘东流,进入云责高原以后,又沿坡上滑逐渐冷却和湍流混合作用,形成了贵阳准静止锋,给贵阳以东带来了降水。第(2)题,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再加上这里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所以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发育断层,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黄果树大瀑布。第(3)题,石漠化既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推进石漠化的综合防

45、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从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形成机制和治理需要入手,形成石漠化的综合防治合力。可采取如下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答案:(1)贵阳以东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贵州省地势自中部向北、东倾斜。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或地形)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多。(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断层发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

46、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黄果树大瀑布显现出来。(3)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13(2015湖南十二校联考)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2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图1图2(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5分)(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4分)(3)读图2,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6分)(4)在C、B两处山地东侧

47、,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解析:第(1)题,该处渔场的形成是受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N之间地形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处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4)题,C、B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和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