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34MB ,
资源ID:63813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81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4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

2、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火山(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2)组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

3、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核心点(一)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在“地理实践”中探起下图为某地理学习小组结合实际勘测所绘制的地质构造图,据图探究下列问题。问题探析1说出甲、乙两地的地形和甲、丙两地的地质构造。提示:谷地;山岭。背斜;断层。2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3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

4、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提示: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灾害。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常见地质构造的比较分析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岩层形态上判断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

5、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常见地质构造研究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

6、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在“解决问题”中用起 典例(2019江苏高考)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

7、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析题第(1)题,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与N表达的地质含义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第(2)题,下方的岩层先沉积,上方的岩层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最上部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甲是水平岩层,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丙是地表的沟谷,不一定是背斜成谷。答案(1)D(2)C(2021厦门质检)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

8、依次是()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解析:1.C2.B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2020北京等级考)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 BC D4图中()A断

9、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解析:3.C4.A第3题,化石最有可能存在于沉积岩中,即容易存在于图中砂岩层、页岩层、石灰岩层中,岩浆岩中无化石。故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背斜形成之后才发生断层,故A正确。甲处岩石是岩浆岩,是岩浆冷却之后形成的,故B错误。山峰是向斜山,故C错误。乙处煤层,因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故D错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参观南京一处玄武岩石柱林景点后,爬上山顶后发现了一个小湖泊。读下图,完成56题。5图中湖泊的成因可能是()A断裂成湖 B冰川侵蚀成湖C火山喷发积水成湖 D板块挤压成湖6图中四地最有可能看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

10、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5.C6.C第5题,按照成因,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说明该地发生过火山活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和示坡线方向可知,湖泊位于山顶的洼地中,据此推测湖泊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积水成湖。第6题,甲、丁两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乙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有山峰,阻挡视线,不能看到;丙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为鞍部,地势较低,可以看到。核心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在“地理实践”中探起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度坡度公路7%9%铁路3%材料二下图为某地交通线示意图。问题探析1与平原比较,山地

11、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为主,试说明原因。提示: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上看,a、b两处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提示:a处不合理。理由: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b处合理。理由: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

12、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 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

13、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图解如下:(二)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如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小,交通线一般比较平直,而且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为了增加客流量,交通运输线路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等。而在山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而且线路往往迂回前进。2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结

14、构的影响主要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工期等。如山区修交通线路常常要建桥隧,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比较高,工期比较长,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然后才是铁路。在“解决问题”中用起 典例(2019全国卷节选)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2)题。(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 B农产品C工业品 D石材析题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线大致与河流流向重合,故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河谷分布。图

15、中中部为山峰,河流大致呈放射状分布,因此铁路并非沿等高线分布;山脊不会有河流存在,山麓处不会形成多处河流的分水岭。第(2)题,从材料上可知该处为我国东北地区,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大致位于长白山一带,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可以判断该地修建铁路主要是运输原木。答案(1)B (2)A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12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2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汽车性能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为节省投资A B

16、C D解析:1.C2.A第1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第2题,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建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汽车性能的改善与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关系不大;逢山开道、遇沟建桥成本更高,投资更多。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及M、N之间拟建公路甲、乙线路方案示意图,完成34题。3与甲方案相比,乙方案()A线路的相对高差更小 B线路的坡度更缓C线路穿越的等高线更少 D线路的水平距离更短4M、N之间的公路最终选定甲方

17、案,主要原因是甲方案()A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B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C可以避免建设桥梁 D可以避免开挖隧洞解析:3.D4.B第3题,据图可知,甲、乙两方案中,乙方案线路的相对高差更大;与甲方案相比,乙方案线路的坡度更陡,穿越的等高线更多,水平距离更短。第4题,甲方案线路并非呈“之”字形,但通过延长线路,使线路坡度更缓,且坡度变化相对均匀,这样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应是其被确定为最终方案的原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

18、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

19、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

20、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如下图中地点2中D岩层缺失就是被侵蚀掉;地点3中B岩层的缺失则是在形成B层时地点3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所致。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1)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

21、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3)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下图中C、D层的不连续就是岩层上升受外力侵蚀形成的;上面有新的沉积岩,说明该地地势较低。(4)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

22、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创新应用徐霞客曾不辞辛苦, 长途跋涉来到腾冲, 亲自登上打鹰火山, 发现“山顶之石, 色赭赤而质轻浮, 状如蜂房, 为浮沫结成者, 虽大至合抱, 而两指可携”。下图为打鹰火山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1“山顶之石”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1质地致密且密度较大B火山形成前此地为向斜构造C在岩石2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D石灰岩c的形成时间早于石灰岩d解析:1.B2.D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山顶之石”属于岩浆岩,但岩浆岩又分为侵入岩和

23、喷出岩。根据“山顶之石”的颜色(赭赤,指红褐色)、密度(质轻浮)、外观(状如蜂房)可知,“山顶之石”属于喷出岩。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岩石1为喷出岩,质轻浮,密度较小,排除A;火山形成前,此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排除B;岩石2紧邻岩浆岩,属于变质岩,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排除C;在背斜构造里,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因此石灰岩c的形成时间早于石灰岩d。故选D。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的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如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34题。3对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A BC D4对岩石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

24、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解析:3.D4.C第3题,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据图可知,岩层在岩层的下面,所以岩层最早形成,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层覆盖,所以D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上面有很厚的深海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C正确。5(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

25、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说明理由。(2)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背斜构造为天然拱形构造,是天然的储气、储油构造,而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但断层处油气资源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最有利于钻探,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所以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第(2)题,注意材料信息“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明显强于外力作用”。丁处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向斜,结合丙处断层可知,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加之外力作用较弱,向斜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丁处山体高耸。答案:(1)甲处。理由: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为向斜,丙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2)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丁处不易被外力侵蚀,山体高耸。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