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734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涂在规定位置;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2分)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 )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庄子,

2、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 )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

3、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_。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了极致。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莫衷一是 束手无策 视线B. 莫衷一是 手足无措 视界C. 无所适从 手足无措 视界D. 无所适从 束手无策 视线2.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

4、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忘怀。B.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C.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忘怀,只好冷眼相看。D.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释怀,只好冷眼相看。【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1)空,“莫衷一是”:各

5、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的语境是有一种美让人感到茫然,感到不知所措,形容的是“美”带给“我们”的感受,故应选用“无所适从”。第(2)空,“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这里承接上文,根据“也往往”,可知应该填一个与第(1)空意思相近的词;而这里又形容的是庄子带给人的感受,故应选用“手足无措”。第(3)空,“视线”: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也比喻注意力。“视界”:视野,眼界。这里的语境是说我们读了庄子,就开拓了眼界,故应选用“视界”。 故选C。【2题详解】本题

6、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前文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可知这一段虽写了庄子“眼极冷”,但重在强调“心肠极热”,因此,应该先说“他有蛇的冷酷犀利”,再说“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这样才能构成语意的递进,由此排除A、D项。根据前文说庄子“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可见庄子内心矛盾之极,一方面“冷眼看穿”,另一方面又“管不住自己”,因此“无计脱身”“无可奈何”,可知“冷眼相看”在前,“耿耿而不能释怀”在后,由此排除C项。故选B。3.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

7、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B. 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C.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D.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项,“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说法错误。阿房宫赋写于唐

8、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因此,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并非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故选C。4.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B. 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C.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

9、,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D. 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说法错误。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史记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叙述手法多样化,写人善用“互见法”,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因此,

10、应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故选D。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过去的百年里,人类社会变化最大的领域之一是人口。一方面,今天的人们寿命更长,发达国家人均寿命从40岁增加到80岁,并且还在不断延长;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急剧变小,生育率持续下滑。世界平均生育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下降到21世纪最初10年的2.5%左右。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所谓“更替生育率”,是指为了让每一

11、代人的规模大致相仿,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这种新的人口趋势,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的数量下降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也就减少了。伴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都会遭到削弱。通过分析日本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中,创业活动要稀少得多。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极速加剧,其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急剧下降,是其过去25年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摘编自人口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序与跋)材料二:近日,一份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一-中国生育报告2019以“2018中国人口负增

12、长”为关键字上了微博热搜。报告撰写团队连用了多个“前所未有”来强调中国生育率下跌的严峻形势;“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国际上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我们预计中国将用约22年、即于2023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0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2050年老龄化率达30.0% ,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摘编自中国生育报告2019:求求你们去生孩子吧!)材料三:(选自大国空巢!出生率创40年新低,人口形势究竟有多严峻?)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近年来,

13、我国采取诸多有力举措,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城镇还是乡村,老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超过98% ;以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更牢固;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让人们老有所获、老有所为;不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直接为老年人群体“输血中国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银发社会”既带来新的挑战,也蕴含新的机遇。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银发产业”的方兴未艾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分母”和负担,而是可以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引导

14、发展好老龄事业,不仅是给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还能为市场开拓出一片新蓝海。(摘编自老年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负担,光明网2018年6月7日)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0 到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到2018年持续下降,2014到2016年起伏变化大。B. 以2003年为分界点,此前,我国15岁到64岁劳动力人口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后,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C. 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下降,但其占总人口比例却有明显下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 从近年我国出生人口的走势来看,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

15、政策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出生人口和出生率走低的趋势。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其生育率密切相关,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B. 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生育率,这个国家就必然会出现人口减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C. 中国生育报告2019的撰写团队连续使用多个“前所未有”,这证明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D. 人口老龄化有利有弊,因此不能把老年人看作拉低人均GDP的负担,而应将其当作发展的新动力。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挑战或机遇的一项是( )A. 劳动力人口短缺,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削弱。B. 养老

16、保障和服务体系压力大。C.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D. 老年人的获得感和辛福感进一步增强。【答案】5. B 6. A 7. D【解析】【5题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我国15岁到64岁劳动力人口”错误,由材料三图表可知,应为“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原文并没

17、有说“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能力。D项,“老年人的获得感和辛福感进一步增强”此内容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的成效,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挑战或机遇。故选D。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

18、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8. 下列句子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必不

19、蒙见察 见:被B. 故今具道所以 具:全、都C. 辟邪说,难壬人 难:排斥D. 胥怨者民也 胥:相互9.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而天下之理得矣B. 尤在于名实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C. 而议事每不合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D. 以兴利除弊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

20、人/不为拒谏C.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D.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在回信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B. 王安石在回信中指出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好众人为处世良方。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

21、理的依据。C. 王安石在回信中以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变法虽势在必行,但不能有悖民意,展现出其作为改革家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D. 本文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案】8. B 9. A 10. A 11. C 12. (1)士大夫们大多把不顾念国家大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2)没有缘由(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22、力。B项,“具:全、都”错误,“故今具道所以”的意思是: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具”的意思是“详细地”。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B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从。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第二个“而”,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D项,第一个“以”,连词,用来;第二个“以”,连词,因为。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于朝廷”做“修”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C;“邪”修饰“说”,意思是“错误言论”,“壬人”做动词“难”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

23、故选A。句子翻译: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但不能有悖民意”错误,由原文“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知,作者的意思是说盘庚迁都,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所以并不是不能有悖民意。故选C。【12题详

24、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以:把。恤:顾念。自媚于众: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众自媚”。为:当做。善:好事。(2)由:缘由。会晤:见面。区区:胜。向往:仰慕。【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

25、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

26、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27、(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

28、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5小题,计67分。四、(37分)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_,_,_,愿为小相焉。”(2)曰:“莫春者,春服既成,_,童子六七人,_,_,咏而归。”(3)_,_,而气候不齐。(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_。(5)吴楚东南坼,_。【答案】 (1). 宗庙之事 (2). 如会同 (3). 端章甫 (4). 冠者五六人 (5). 浴乎沂 (6). 风乎舞雩 (7). 一日之内

29、 (8). 一宫之间 (9). 弊在赂秦 (10). 乾坤日夜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甫”“冠”“沂”“雩”“赂”“浮”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萧亮飞张晓林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

30、,他有别的用途。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

31、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有时候,世界

32、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汤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多了。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我只要一朵!”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

33、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

34、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有删改)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夷门画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重。B. 小说较为详细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的世俗的一面,这是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C. 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 这既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他怕被人误解的心理。D. 趾高气扬“不知所措

35、”“兴奋”、炫耀“一脸的茫然”羞愧难当,小说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15. 小说开篇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主要发生了“什么事”。16. 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答案】14. B 15. (1)晚年时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并用它来剔肉吃。(2)擅长画菊,但所画的一幅作品沦为包纸。(3)似乎一夜之间,画作忽然风行起来。(4)用所画作品嘲讽无赖。 16. (1)与上文“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一句相呼应,证明当时的画坛很少有人能达到萧亮飞的画技水平。(2

36、)萧亮飞的画菊作品沦落为包纸,反映了世人看重虚名、轻视实际才华的现实,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小说主题。(3)与后文萧亮飞的画菊作品忽然风行的情节形成对比和反差,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增添了内容的趣味性和艺术效果。【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体现了他的世俗的一面”分析错误,这个情节突出萧亮飞与众不同的个性,体现了萧亮飞悠闲淡泊的心境。故选B。【15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题、技巧的能力。首先要

37、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本题中“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一句是点题的一句话,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作答时要注意分析这句话的意蕴,这句话“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含有出乎人们意料的意思,所以要筛选出在小说主人公萧亮飞身上发生的出人意料的一些事情,而小说中所写的不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如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喜欢收藏字画等事情不属于答案。“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他晚年时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并用它来剔肉吃“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

38、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他擅长画菊,但所画的一幅寒菊图作品竟然沦为包纸。“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似乎一夜之间,他的画作忽然风行起来。“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他用所画作品嘲讽无赖。【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小说中间部分设置马三卖字画,结果又被

39、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这一情节,与上文“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以及下文“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这些情节都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揭示了当时世人看重虚名、轻视实际才华的现实这一主题,与小说的开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一内容相照应,这样的情节反差也使得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小说的内容。【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

40、(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7.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说艺术高峰。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在众多女性角色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位,并请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答案】林黛玉。林黛玉清灵美丽,天真率直,多愁善感,性情孤傲,多疑多妒。小小年纪就因父母双亡而寄人檐下。在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的影响下,她依然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她固执地保持着她清高的个性。她和宝玉同为封建道德的叛逆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

41、阅读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赏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选择一位红楼梦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最深的一个女性人物,然后结合该人物的事情分析出这位女性的主要性格特点,可做适当的评价。比如:黛玉的叛逆、多愁善感,宝钗的城府深、世故,湘云的娇憨,王熙凤的毒辣果断,晴雯的直率任性,平儿的善良聪慧,刘姥姥的淳朴乐观、善良知足这些众多女性都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注意有字数限制。五、(3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和解”是指双方不再发生争执,相互理解,归于和好。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进行“和解”,但是否需要与自己“和解”呢?“与自己和解”,可能是对自己现状的重新审视,可能是放下了内心的执念与挣

42、扎,可能是重新找回初心的美好,可能是开启了一段全新之旅读了上面一段话你有何思考与体会,围绕“与自己和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与自己和解有一天,一只蚂蚁,爬上了我的书桌,为抬我桌上的一粒面包屑儿。我用一只手掌拦住它,它稍稍愣了会,仿佛有点纳闷。而后它伸出触角,轻轻地碰了碰我的手,我的手对渺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五指山。我以为它要爬上我的手掌,会知难而进的,它的动作却出乎我的意料果断地转身,向旁边爬去,原来它是想绕过我的手。我又移动手去挡,它诧异地停下,重复了先前的动作。看着这只小动物努力的样子

43、,我笑了笑,手却依旧阻挡着它的前进。我劝告般地说:“放弃吧,累的是自己呀。”它也似乎放弃了,在我手指前徘徊着,没有想继续绕过的样子。最终,我挪开了手指,于是它敏捷地上前,然后抬着面包屑儿,轻松地爬下了书桌。我在心里祝福这只小小蚂蚁,我佩服他的明智,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该像这只小蚂蚁那样懂得适时放手,与自己和解,不是吗?可是,我们人,有时却真低是不及一只蚂蚁。我亲爱的奶奶,她总是为别人着想,在家中不停歇地干家务活,早起奶奶便开始为家人洗衣服,脏衣服似乎是无尽无休地,每天都存在,不管爸妈如何规劝,说先放着,集中起来用洗衣机洗。可奶奶依然故我,用搓衣板,有时候会一早晨不得闲空。

44、之后拖地板、擦玻璃,常常从早干到晚,到了想休息时天已发黑。“累,真累!”这话奶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嘴边,可她的手却一刻也不停歇。每天,她很少有时间看看电视或报纸,更甭说欣赏窗外公园的景色,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看看云飘荡的样子。看着奶奶疲惫的样子,我劝她。渴盼她能像那只蚂蚁一样,适时地休息放松身心,让自己别那么拼命,也许结果会好得多。不停忙碌的奶奶似乎被我说动了,之后的日子,奶奶在依然忙碌之余去公园散散步,给自己休息,她也变得快乐轻松了许多。确实如此,奶奶完全有必要少干点家务活享受晚年。与自己和解,就是给自己的福利,就可以发现身边的美好。在我努力为着考试奋斗的那几个星期,天天深夜看书,早上总是

45、早早起床上学。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嗅着清新的空气,经过一颗一颗梧桐树下,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学习的疲劳顿时消退。我这才发现上学路上也有好风光,似乎也感悟了与自己和解的美好。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载的极限和底线,绷得过紧,势必弦断。与自己和解,就是让生活变得更有弹性的最好方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题”是作文的核心,写作时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本题的材料分

46、两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争执的双方,由于相互理解,言归于好,达成和解。第二部分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与自己和解”。这是对自己现状的妥协与接受,或是放下了内心的挣扎与执念,从而找回内心的平静。作文要求围绕“与自己和解”进行写作。“讲和”的主要对象即生活处境,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具体为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自己的两种态度:1.“和自己讲和”。2.与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讲和。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与自己讲和,什么情况下不能与自己讲和。把握原则:小事可以放下,大是大非绝不屈从。立意角度:1.面对人生的处境,要改变自己的心境。2.善于随遇而安,自我调节。3.面对现实,理

47、性应对困境。4.面对人生的困境,要勇敢与之斗争。5.不屈服,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6.好强不逞强。素材准备:1.在新出的书中,郭敬明给自己笔下的人物顾里写了一封信:“我以前一直觉得敢爱敢恨的人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后来才渐渐明白,其实带着冷漠面具生活的人,完全不在乎别人爱恨的人,才需要巨大的勇气。”有些人或许喜欢戴着面具生活,因为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过去或者弱点,而郭敬明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内心强大,才不会做无谓的辩解;努力掌控自己的王国,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有人说:“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而我想说:“学会适度讲和才能把握自己的人

48、生!”2.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了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片,迅速上街买了把新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3.巴金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堕入最艰难的境地,我也告诫自己:“这是命运。我相信命运,但我绝不屈从于命运。”4.人到底应不应该和自己和解?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

49、我认为我们要好强而不逞强。我说的好强,就是不与自己和解,为了理想事业,要一往无前地执着追求。不盲从、不屈从、不怨天尤人、不熬、不混。不逞强,也就是要与自己和解。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知难而退,不做无谓的妄念、执念、不死磕到底。换一个思路,或听一下智者的意见,改变一下以期更好地发展。年轻的我们要好强,不与自己和解,朝着理想要一往无前。我们年轻人往往是常立志而非立长志,碰到困难轻易放弃。正如蔡永康所说:“如果你动不动就说我减肥失败,我接纳自己吧,就当个胖子。你是因为做不到才接纳自己,这种和解,其实质是缺乏坚定毅力顽强意志,以及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5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恰恰需要培养坚定意志顽

50、强毅力以及为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再说年轻人有的是精力和体力,更要有不怕输的底气,大不了从头再来。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取真经历经千辛万苦的唐僧,为地心说献身的哥白尼,为祖国强大历尽磨难回国的钱学森我们年轻人要朝着理想目标一往无前地执着追求,不要跟自己的偷懒、享乐、自私等和解,要跟自己过不去,要跟自己抬杠,找自己的茬儿,这才是当下年轻人应有的风范。然而只是一味好强注定是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年轻的我们首先要学会自强好强,但也要明白不逞强的重要性。全力以赴、死磕到底代表的只是人生道理一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一往无前就有知难而退。阿甘正传中珍妮说:“阿甘,记住

51、,不要逞强,撑不住的时候就跑。”确实,有时我们不必逞强,因为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直面不完美的生活。试想刚受宫刑的司马迁,刚坐轮椅的史铁生,刚得渐冻症的霍金,他们是多么不愿与生活和解。但生活总有事与愿违的时他们学会了同自己和解。既不遗余力追逐梦想,又退后一步保全自己,承认并清楚自己所处的处境,同时又不纠缠其中,用尽一切方法脱离痛苦,从另一个角度谱写了多彩的人生。所以面对要不要和自己和解的问题,我们年轻人要做到好强不逞强,要有为理想事业一往无前的执着拼搏的决心,也要有知难而退的准备。即要知有所为有所不为。6.我们常常听到“要和自己和解”,然而也有人说:“不和解才有意思,要跟自己过不去、抬杠,

52、找自己的茬儿。”我认为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和解长有一个前提,自己处在痛苦矛盾中,有些痛苦、矛盾是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毅力解决的。那我们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执着向前,不跟自己的享受玩乐、自私自利和解。有些痛苦矛盾是此时此地无法解决的,那这些痛苦矛盾除了摧残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当自己无法解决的痛苦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和痛苦较劲,而是要和自己取得和解,只有正视现实,学会和解,坦然接受,才能活在当下。结构设想:“结构清晰”一直是考场作文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改卷场上老师断定篇好文章的一个主要途径。考生必须掌握几种常见基本结构模式,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灵活变形。本文在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

53、点之后,在主体部分进行论证。论证可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如采用层进式的思路:1、和自己讲和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2、什么时候该与自己讲和;3、该怎样与自己讲和;4、与自己讲和需要清醒的认识;5、学会与自己讲和。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点睛】话题作文审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审话题(1)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以话题“试卷”为例,试卷的本义指的是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经写上答案的卷子,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就不好写。一个学生就用它的比喻义来写,“人生如同一张空白试卷,人生的试卷中

54、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还有判断题、分析题,要你一一地去解答”,然后就此展开来写,写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并达到了相当的理性高度。(2)准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例如话题“诚信”,其含义是诚实守信,一个学生写考试作弊后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显然只写了诚实,这就偏离了题意。 2审材料或提示语: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例如下面这则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考生在审读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沙漠、自由、不自由、选择等其中的沙漠比喻困难、坎坷、逆境、挫折等。进而读出“自我” “坎坷”“不顺”“世界”“理想”“人生”“目标”等外延,从中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