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探究探究点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史料导入商鞅和王安石作为两位政治家、改革家,在其所推行的改革中,曾面对诸多反对派的阻挠。商鞅受到了来自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和以太子为首的反对派势力的反对,但由于商鞅改革决心坚定,加以秦孝公的支持和改革的措施顺应时代潮流,从而使新法能够顺利推行。而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改革精神,更是为后人所称颂,列宁评价王安石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足见评价之高。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比较研究互动探究 (1)商鞅与王安石在改革中都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又得到了怎样的支持?(2)从两者改革遇到的阻力中,你有何感想?提示:(1)阻力:两者都遇到了
2、反对派的干涉和阻挠;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2)改革一定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改革者必须具有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名师精讲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1相同点(1)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进程:都有王权(皇权)支持;都遭到旧势力激烈反对。(3)内容:措施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2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后者发生在北宋中期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前者要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后者为挽救统治危机,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3)实质不同:前者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后者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例题】 发展经济以及
3、对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是古代改革的相同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田昌五等秦汉史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品。百度百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为了发展秦国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2)材料二反映出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比较商鞅与王安石在经济思想上的相似之处。为此,王安石还采取哪一措施,意义何在?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异同点的比较分析能力。解题指导:第(1)问的“措施”要根据两段材料答出两个要点,“影响”要从对秦国统一以及对中国历史上经济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的“措施”要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内容进行判断,至于其“意义”要从限制富商大贾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的“相似点”要答出都抑制商业发展的内容来,“措施及意义”要答出市易法及其积极作用来。参考答案:(1)措施:商鞅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影响: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经济政策。(2)措施:均输法。意义: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3)相似点:限制商业的发展。措施和意义: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既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促进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