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2课标内容 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水平31 列举实例,说明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政治认同:运用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水平32 归纳违法犯罪的主要种类及其成因,阐明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科学精神:理性评估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阐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水平33 列举生活中立法、执法、司法的实例,阐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意识:阐述宪法法律至上的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水平34 反思历史
2、经验,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释全面依法治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公共参与:能够面对复杂情景,剖析若干实例,阐释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和价值。3【趣味导入】4想一想 1.以上图片说明了法治有什么重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坚持哪些原则?5提示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
3、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7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法治的重要性:法律是_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_。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_建设。拓展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治国重要依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体系9党内法规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两类。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七类;党内规范性文件包括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具体要求:在_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
5、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坚 持_共同推进,坚持_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内法规体系10拓展 具体内容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质、整体架构、工作布局、重大任务等,为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确的法治道路书上抄不来,别人送不来,只能靠自己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_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6、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_,向着建设_的目标不断前进。提醒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国家治理法治化法治中国11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_的保证。要求:必须坚持党_、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_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_和依法执政。最本质最根本领导立法依法执政依宪执政12想一想 党大还是法
7、大?提示 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13(2)中国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原因:_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_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_,促进共同富裕。人民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社会公平正义14(3)坚持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地位: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_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_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_。平等宪法法律超越宪法法律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15拓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三方面内容: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的同时,任
9、何人不论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违法犯罪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16中华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重要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共同发挥作用。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_,弘扬,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
10、德建设的_,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律和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作用教化作用促进作用支撑作用中华传统美德17拓展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18(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
11、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_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_、体现_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规律法治理论19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提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依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示。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
12、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4.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提示。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提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提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7.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示。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18.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
13、性。()提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9.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提示。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223议题一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019年3月28日,法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9年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
14、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24法治蓝皮书指出,立法机关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要求,在完善宪法及其实施机制、助力深化改革、完善经济监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成效突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行政立法更加规范,“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继续强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探索推进,行政诉讼制度实现重大突破;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任务,在配合做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司法人财物保障、规范司法权力运行、保护人民群众诉权、
15、基本解决执行难、智慧司法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52018年刑事司法发展呈现明显的制度化趋势,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通过修正刑事诉讼法贯彻党的政策,总结认罪认罚的司法经验并将之上升为法律。通过完善刑事陪审制,推进司法民主。通过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及其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回应经济社会需求。通过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改革,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加强检察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6探究1 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探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
16、神水平32)提示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厉行法治包含必须实行法治、全面推进法治、严格执行法治、加快建设法治、不懈坚持法治、始终坚守法治等多重含义,表明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紧迫性。厉行法治2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
18、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30 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治国理政最新的讲话以及当前有关我国法治建设的事例,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达到水平31、科学精神达到水平32、法治意识达到水平33和公共参与意识达到水平34。311.(考查法治意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意思是:在整个天下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整个天下就会安定太平;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家就会安定太平。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32A.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B.有
19、了法律就有了法治 C.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解析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实行良法之治,要求公民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有了法律不等于有了法治,法治还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此B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 B 332.(考查政治认同)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意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2018年3月中共中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的中共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
20、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A.B.C.D.34解析 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符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表述错误,排除;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表述错误,故选A。答案 A 35议题二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什么原则?201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
21、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36中央依法治国办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的简称。会议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示范创建活动的指导,杜绝形式主义,务求实效。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压实工作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
22、部署。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协调小组要发挥好作用,推动本领域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任务的协调、督促、检查、推动。督促检查要掌握正确方式方法,突出工作实效。中央依法治国办37探究1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有哪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11)探究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法治意识水平33)提示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8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立法机关要遵
23、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39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通过监狱、法庭、军队、警察等物质形态所体现出的国家暴力,这是法律权威存在的制度基础。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区别 实施方式不同 以作为实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 发挥的作用不同 侧重点
24、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国家强制力40联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1 通过国家领导人关于依法治国的讲话、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依法治国的会议精神以及当前我国进行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5、,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达到水平31、科学精神达到水平32、法治意识达到水平33和公共参与意识达到水平34。421.(考查政治认同)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提出,这次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这表明()43修宪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修宪建议意义在于反映全体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意愿
26、,发扬党内民主 修宪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的组织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可靠保证 修宪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A.B.C.D.解析 材料中“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体现了修宪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确;修宪建议意义在于反映人民的意愿,不是反映全体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意愿,不选;修宪建议并不是党对国家组织领导的体现,不选;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正确;故选B。答案 B 442.(考查法治意识)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就要把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
27、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5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用道德来代替法律 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A.B.C.D.解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体现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符合题意;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28、而不能相互代替,故选B。答案 B 461.(考查政治认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进入操作层面,在刑事诉讼中全面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改革的推进不仅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产生,还依法纠正了多起以前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这说明()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刑事诉讼47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有利于司法公正 我国司法实践坚持人
29、民主体地位 A.B.C.D.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意义在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国司法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符合题意。此次改革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但没有体现专政,应排除。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利于司法公正,但此次改革与独立行使司法权无关,应排除。答案 D 482.(考查法治意识)说:“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国家必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A.广泛的权利和自由B.决
30、定权 C.质询权D.决策权 49解析 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体现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这是公民政治自由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B错误,公民没有决定权,决策机关才有决定权;C错误,人大代表才享有质询权;D错误,公民只是参与决策过程,无最终的决策权。答案 A 503.(考查法治意识)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告诉我们,防止和滥用职权必须()A.打造法治政府 B.加强公共权力和完善社会管理 C.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 D.提高权力意识和降低监督风险 51
31、解析 由题干描述可知,A符合题意,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强调权力需要有明确的界限和监督,所以我们必须打造法治政府;B不符合题意,加强公共权力和完善社会管理与防止滥用职权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明显未点到孟德斯鸠的话的主旨上;D不符合题意,与防止和滥用职权无直接关系。故选A。答案 A 524.(考查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切实保障特殊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充分证明()A.共享发展成果是公民参
32、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 B.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D.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53解析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错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B错误;材料体现出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C正确;任何民主都不具有全民性,D错误,故选C。答案 C 545.(考查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33、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依法治国新16字方针,为什么要凸显全民守法?55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运用,材料中强调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主要表明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作用是规范公民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从促进依法治国的实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