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71.50KB ,
资源ID:6369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6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现代科学技术.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现代科学技术.doc

1、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现代科学技术编写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复习目标基础知识目标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条件和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形成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考点:现代科学技术计划课时:一 课时复习过程:基础知识点拨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条件、特点和影响(1)兴起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等高新技术(2)条件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了

2、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求的结果(3)特点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相结合,相互促进,具有科学性、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分化。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4)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条件下,主要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改进来提高生产率,当代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

3、构的变化。它使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它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对军事战略、国际文化、艺术和教育都带来重大影响。2、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成就(1)原子能技术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54 美国 第一个核电站 1960 美国 激光器 (2)航天技术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3)电子技术

4、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4)分子生物和 遗传工程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 美英日中等 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重点难点问题1、科学、技术、生产之间关系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践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于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密不可分。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各要素的影响对

5、生产工具的影响:使机器体系由三个组成部分(发动机、工具机、传动机)发展为包括自动控制在内的四个组成部分。随之而出现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化机器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对劳动对象的影响:人们不仅能人工地再生产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也能制造自然界中没有的和有一定的预先规定性能的物质。同时对传统劳动对象的利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计算机的应用大大补充和延伸了人类脑的功能,脑力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人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改变了人在劳动力体系中的作用。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从直接从事生产日益转到控制整个生产过程。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包括管理在内的

6、全盘自动化机器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3、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名 称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O、50年代 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 学知识;国外市场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 科学理论的突破;“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特 点大机器生产

7、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英、法、美、德、意等国;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工具的 新纪元到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家;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技术起了重要作用;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彼此促进;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过程越来越 短;使学科分科更细。 影 响 生产力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

8、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发展不平衡引起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一战”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列强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形成。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面貌的影响(1)

9、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人类生活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3)由于苏联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出现了两大阵营,世界形成美苏争霸有两极格局。(4)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5)亚非拉国家借此独立并发展起来,最终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第三世界随

10、着经济发展,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5、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军备竞赛的加剧和垄断利润的刺激,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重视对科技的组织管理等。巩固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_;其主要标志是_。A19世纪70年代;电子、火车、飞机 B20世纪50年代;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C20世纪地年代;互联网的开通 D20世纪70、80年代;基因工程、电子计算机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内容不包括:A航天技术 B分子生物学 C化学工业 D原子能技术3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B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

11、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需求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因有 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前两次科技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战后各国重视科学技术 ABCD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下列哪些新科学技术是由于战争需要而诞生的 原子弹 电子计算机 远程火箭激光器 ABCD6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B

12、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7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都是由于 A海外市场的扩大 B战争的需要 C科学理论的迅速进展和突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科技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正确的选项是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ABCD9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电子计算机 D.激光器10下列新兴科学技术诞生于苏联的是 电子计算机核电站人造卫星航天飞机 A.B.C.D.11下列新科学技术都诞生于美国,其中属于

13、80年代的一项是 A激光器的出现B电子计算机问世 C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D晶体管面世12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年份国家成果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1969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1苏联第一个空间站上述事实表明了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A B C D 13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A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它的出现不具有必然性C它属于高科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

14、生活影响不大 D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战争的推动14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学科间互相渗,以至于学科越来越少 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D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学科越来越多 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ABCD16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 A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B科学分工越来越细 C科学与技术紧密配合 D科学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17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不同的特点是:A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导致

15、国家之间经济差距拉大C造成非物质生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D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8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C.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D.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19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不包括 A.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活动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大大降低D.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20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家的利润大幅增长,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物价上涨速度较慢,劳动人民物质生活状况有了相当改善,这说明

16、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B科技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D科技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2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B科技的竞争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减少C科技的差距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D科技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2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种“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指A经济基础B科技水平C教育水平D军事水平23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5年西欧各国提出了A“星球大战计划” B“高速信息公路”计划 C“科学技术立国”

17、 D“尤里卡计划”2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其共同点是以科研成果为基础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开始于发达国家 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BCD2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的方向发展C.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生比重上升 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26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联系日益紧密 B.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C.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 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27第三次科

18、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 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A. B. C. D. 28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A.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C.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29下列有关第三产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它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 B B它也是物质生产部门C目前我国在第三产业中的人数比例最大 D它包括

19、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30现代国际间最关键的竞争是A经济发展速度的竞争B综合国力的竞争 C科学技术的竞争 D军事实力的竞争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量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造就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三 本世纪初的相对论,20年代的量子力学,20年代和40年代的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理论,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等为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近现

20、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试从技术、生产和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义。 综观上述三则材料,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你的分析,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谈谈你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表时 期 科技发明到工业上应用从应用到产品投放市场总 计1885年1919年30年7年37年1920年1944年16年8年24年1945年1964年9年5年14年材料二: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国 家统计年份资金投入劳动力贡献技术进步中1952年1982年51年30年19年美1946年1956年1

21、2年17年71年日1952年1966年20年15年65年苏1965年1975年13年24年63年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年1980年间美国雇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毕业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70。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

22、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

23、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举两例。(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34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18分)35世界近代史上,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各是什么?二者有何不同的特点?其影响又有何相似之处?巩固练习答案一、 选择

24、题110 BCCAA CCABB 1120 DBAAC ACBCB 2130 BBDAC CBADB二、材料解析题31【答案】市场的扩大,技术的提高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动力。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2市场的扩大、技术的提高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奠定

25、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最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33(1)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2)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低,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人力、物力、资金的大量投入,劳动生产率和原料、资源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我国经济应努力向效益型、技术先导型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转变,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小差距,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三、问答题34【答案】

26、原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社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求的结果。 特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3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19世纪60年代,英、法、美、德、意、日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国家结束分裂

27、和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国内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侵略加剧,形成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市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兴起,发展工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工业产品市场。不同特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更快;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更密切;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明显。相同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