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91.50KB ,
资源ID:63676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6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刘志平原创历史教案:2.1《抗战爆发》(中国近现代史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刘志平原创历史教案:2.1《抗战爆发》(中国近现代史下).doc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湖南省祁阳四中 刘志平引言分析本章引言分三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段,从目的和原因两方面说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目的方面,是日本为了实现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原因方面,是日本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第二段,从华北事变后,日本积极扩军备战;1936年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三方面,说明日本决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三段,说明了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变)、性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意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

2、利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知识。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937年的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教师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本课重点: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本课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导入新课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吞并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华北事变后,日本积极扩军备战,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

3、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导入新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七七事变,1937(1)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936年,日本制订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2)借口:士兵失踪(3)开始: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4)影响

4、: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 历史背景从敌我双方两方面进行分析敌人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我方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2) 实现过程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

5、通电。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宣言(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提供的“宣言”);7月9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准备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阐述了“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的抗日方针;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提供的“声明书”);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

6、,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宣布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成立。(3)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指出

7、:“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

8、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日军的全面进攻,平津后方向:华北,华东,三月灭中国。2、国民政府抗战史实:平津作战:1037

9、、7、7到7月底,平津失守7月28日,日军对北平附近的二十九军发起总攻,在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中国守军南苑阵地全部被毁,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日军在大沽登陆,分三路包围天津。双方经过激战,日军占领天津。淞沪会战:1937、8、13到11月,上海失守。历史背景:日军在占领平津后妄图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过程: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守卫宝山的十

10、八军五八三团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与入城之敌巷战肉搏,激战两昼夜,五百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10月26日晚,八十八师五二五团团长谢晋元奉令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坚持战斗了四昼夜,毙敌二百余人后,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二十余万,伤亡六万多人,才占领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结果:激战三个月后上海失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太原会战:1937、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忻口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在忻

11、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过程: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忻口会战等组成,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平型关战役经一天激战,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武器、物资甚多。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战斗后,日军向忻口、太原进犯。忻口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顽强抗击日军的同时,八路军的主力向敌后进军,破坏敌人后方,如一二九师的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阳明堡机场,经一小时激战,毁敌机24架,使日军损耗空中支援忻口的能力。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徐州长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

12、的胜利。李宗仁。中方指挥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概况:它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路,极大地激励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教师可结合教材“台儿庄战役示意图”讲述。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30多万,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4、抗战路线:单纯的依靠政府和军

13、队的片面抗战路线。5、后果:1938年十月,广州,武汉被日本占领。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2)恶果: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第一,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第二,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

14、家”,“依然是一个弱国”,无论“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全面抗战路线,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见图。(1) 背景: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2)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华北):晋察冀(第一个)、晋绥、晋冀豫、冀鲁豫。一一五师一部在聂荣臻领导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二零师在贺龙

15、、关向应领导下,建立晋绥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先后建立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的新四军在张云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的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支援五、毛泽东论持久战1、背景:亡国论,速胜论。2、目的: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3、内容:驳亡国论,速胜论;抗战

16、指导思想,人民抗战路线;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发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进行的战争是反侵略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毛泽东还指出: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充分发挥其抗日的积极性,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才能取得最后胜利。4、 意义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

17、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它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广大群众,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对中国人民坚定抗日信心,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具有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5、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1)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

18、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2)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3)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

19、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5、抗战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战场长期并存局面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中日双方矛盾的特点和国共合作方式的特点决定的。(1)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日本是小国,地少物少,人少兵少。这就决定了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只能侵略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及其周围地区,而不可能深入到中国的山区和乡村,所以敌占区会有很多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可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2)国共两党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两党都有自己所领导的军队。由于八路军隶属国民党第二战区,在晋察绥就地

20、作战,加上国共两党武装力量的不平衡,使双方所承担的任务和所采取的抗战路线有明显不同。国民党军主要担负正面战场抗敌的任务,与日军进行大兵团的阵地战。共产党力量较为弱小,无力与日军正面抗衡,主要是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战初期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就是明显的体现。(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不仅使抗日根据地存在和发展壮大起来,而且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正面战场得以坚持下来。6、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

21、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战的坚决程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重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3)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经济上主要是自力更生。(4)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5)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6)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