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戊戌政变问题导学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材料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材料三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1)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
2、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2)材料四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完整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1)爱国性: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2)进步性: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
3、展资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3)启蒙性: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2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当堂检测1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A维新志士
4、要推翻君主制B新政法令要推翻清政府统治C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D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2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以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这充分说明()A光绪皇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很顽固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4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A
5、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5“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余名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材料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请完成:(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2)为什么说上述
6、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材料三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案:【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提示: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2)提示: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当堂检测】1C2C3B4D5(1)悲剧: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维新运动兴起。(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