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1.19MB ,
资源ID:63617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61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七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七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七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 Na+在细胞内的含量远比细胞外高C. 血红蛋白中含有Fe元素D. 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的种类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鲜重是O,干重是C;神经细胞内外Na+分布不均;无机盐在细胞中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详解】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A错误;B、一般而言,N

2、a+在细胞内的含量远低于细胞外,B错误;C、Fe2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C正确;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常见的元素与化合物中含量与功能,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高等植物细胞内元素转移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器中的是( )A. CO2中的碳元素转移到葡萄糖B. H2O中的氢元素转移到葡萄糖C. 丙酮酸中的氧元素转移到CO2D. ATP中的磷元素转移到RNA【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二、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详解】A、 CO2

3、中的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转移到葡萄糖(CO2C3葡萄糖),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B、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水参与,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需要细胞器的参与,B错误;C、丙酮酸中的氧元素转移到CO2可发生在酵母菌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错误;D、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基团,形成AMP即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RNA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物质的关系,熟记ATP与RNA的关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3.下列有关细胞中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酶分子的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 酶的合成离

4、不开ATP、ATP的合成也离不开酶C. 动物小肠中消化蛋白质需要酶和ATP参与D. 线粒体和叶绿体既能合成酶也能合成ATP【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详解】A、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元素组成是C、H、O、N、P,与ATP元素组成相同,A正确;B、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需ATP参与,B正确;C、动物小肠中消化蛋白质需要酶的催化,但不需要AT

5、P参与,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可以合成一部分酶;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可合成ATP,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产生ATP,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化学本质和性质以及ATP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熟记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B.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C. 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Ca2+浓度成正比D. 神经递质释放需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6、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B、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C、植物根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取决于根细胞细胞膜上运载离子的载体数量多少及能量多少,C错误;D、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需消耗ATP,D错误。故选A。【点睛】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的几种跨膜运输方式,

7、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识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具备扩散能力肿瘤就是恶性肿瘤,即癌症。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肿瘤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B. 癌细胞表面没有糖蛋白导致其容易扩散C. 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呈多层重叠生长D. 可以利用抗体对癌症进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肿瘤是体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A正

8、确;B、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并非没有糖蛋白)导致其容易扩散,B错误;C、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能出现接触抑制而只能呈现单层,但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呈多层重叠生长,C正确;D、可以利用抗体靶向治疗癌症,即让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D正确。故选B。【点睛】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6.已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

9、下列示意图能解释这一结果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B、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及基因分析作答。【详解】A、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最终形成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A错误;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B错误;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基因的位置关

10、系可知,该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C正确;D、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图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形成AB、AB一种类型的2个精子,因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与之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产生ab、ab两个精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双链DNA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例具有特异性B.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C. 细胞中DNA复制离不开解旋酶、Taq酶、引物、dN

11、TP等D. 边解旋、边配对可以降低DNA复制的差错【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详解】A、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故不同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例数相等,无特异性,A错误;B、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B错误;C、细胞中DNA复制离不开解旋酶和引物等,但dNTP和Ta

12、q酶是在体外PCR扩增时的条件,C错误;D、DNA分子结构中储存着遗传信息,边解旋、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复制方式可以降低DNA复制的差错,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熟记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并能区分DNA分子复制与PCR技术的联系与区别。8.表是对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类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父亲正常正常患病母亲患病正常正常儿子全患病正常50人,患病3人正常38人患病8人女儿全正常正常49人正常29人患病6人A. 该调查对家庭采取随机抽样B. 根据第一类家庭调查结果可推测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第二类家庭中出现3名患儿最可能的原

13、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 第三类家庭中部分母亲为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应对家庭采取随机抽样,A正确;B、第一类家庭调查结果为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子代表现为儿子全患病,女儿全正常,表现为交叉遗传的特点,可推测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第二类家庭中出现3名患儿均为男性,与性别相

14、关联,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病为伴X隐形遗传病,父亲为XBY,母亲为基因型多数为XBXB,有部分母亲为携带者XBXb,C错误;D、第三类家庭中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子代中男女均有患者,若为显性遗传病,则子代正常与患病比例应接近1:1,不符合题意;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父亲为aa,母亲为AA、Aa;也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父亲为XaY,母亲为XAXA、XAXa,即有部分母亲为纯合子, D正确。故选C。【点睛】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是否患者全为男性)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是否为母系遗传)确定是显、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9.下列有关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15、 )A. 高产青霉素菌株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杂交水稻和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 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D. 对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 依据原理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详解】A

16、、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养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原理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C、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去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C正确;D、愈伤组织分裂旺盛,较易发生基因突变,故进行人工诱变后经筛选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属于高频考点,平时学习需可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将易混知识区分清楚。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

17、异的本质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C. 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但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B、

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的基础,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C正确;D、变异为进化提供基础,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性的,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人在正常情况下保持70次/min左右的心率,当看到恐怖画面时,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图是心脏运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为大脑相应功能区,一代表相关神经纤维,箭头表示兴奋传

19、导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B. 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C. 过程与心脏节律运动有关D. 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属于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详解】A、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脑干中有传出神经与心脏和血管相连,故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即脑干可以控制两者的运动,B正确;

20、C、过程为受刺激后心率加快的过程,该过程中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C正确;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该过程同时感到害怕,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进而结合题图分析作答。12.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病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原发性甲减患者不可能出现( )A. 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 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

21、减退【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减的原因有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故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现象,A正确;BC、因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B错误、C正确;D、甲状腺激

22、素的功能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机体产热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故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等现象,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13.为了解赤霉索(GA3)和烯效唑(一种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分别用60 mg/ L的GA3和025 mol/L的烯效唑浸种,再在适宜条件播种,测得大豆幼苗光合速率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GA3和烯效唑实验浓度的确定应来自预实验B. 应以清水浸种作为对照,其它条件与实验组相同C. GA3对大豆幼苗生长作用表

23、现出两重性D. 适宜浓度的烯效唑能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索(GA3)和烯效唑与处理后的时间,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浓度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A正确;B、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对照组应不添加实验变量,故应以清水组作为对照;按照实验的无关变量一致原则,其它条件应与实验组相同,B正确;C、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14天后后随浓度升高,GA3对大豆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不能体现两重性,C错误;D、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浓

24、度下,使用烯效唑的实验组对于幼苗光合速率的提高均有促进效果,故适宜浓度的烯效唑能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D正确。故选C。【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及两重性的含义,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分布状况属于种群空间特征B. 一定空间中存活的种群最大数量是该种群环境容纳量C. 鼠穴周围植被表现出的斑块相间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总呈增加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其特征包括物种丰

25、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详解】A、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分布状况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有随机、集群、均匀分布等,A正确;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该数值不一定等于一定空间中存活的种群最大数量,B错误;C、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如环境条件不利,群落可能会向着物种丰富度减少的方向发展, 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特征,尤其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对选项作出正确判断。15.南通市以“

26、保护、生态、原乡”为主要设计原则,打造了集森林保育、生态修复为一体,兼具农耕田园特色的五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进行森林保育、生态修复有利于提高公园内生物多样性B. 森林公园作为“生态绿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公园沿江区域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D. 不宜大量引入热带景观植物,因其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

27、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详解】A、进行森林保育、生态修复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生物的存活,故有利于提高公园内生物多样性,A正确;B、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森林公园作为“生态绿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物种丰富度的调查不用此法,C错误;D、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不宜大量引入热带景观植物,D正确。故选C。【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

28、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16.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及原理图,其中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表面或内部能决定抗原性的基团,骨髓瘤细胞是一种营养缺陷型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免疫的原理是一种抗原诱导形成一种浆细胞B. 选用营养缺陷型骨髓瘤细胞有利于筛选杂交瘤细胞C. 细胞融合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类型淋巴细胞之间D. a融合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

29、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据图可知,一种抗原上可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可诱导不同的浆细胞产生,A错误;B、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选用营养缺陷型骨髓瘤细胞可利用其特点筛选杂交瘤细胞,B正确;C、细胞融合的类型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型、淋巴细胞-骨髓瘤型及骨髓瘤-骨髓瘤型多种类型,C正确;D、融合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可得到大量的同种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

30、识记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以及杂交瘤细胞的特点,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17.下列有关家庭制作苹果醋的操作错误的是( )A. 选取成熟度高的苹果洗净榨汁B. 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蔗糖和抗生素C. 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取表面菌膜D. 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苹果醋制作时原料应选用新鲜、成熟度好的苹果,A正确;B、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若加入抗生素会杀死发酵菌,B

31、错误;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为醋酸菌营造有氧环境,使其进行醋酸发酵,此后可取表面菌膜作为菌种,C正确;D、醋酸杆菌为好氧型菌,进行有氧呼吸,故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以营造有氧环境,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我国规定1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滤膜法(下图所示)对校内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进行检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取样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B. 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过滤水样应足量C. 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选择培

32、养基,培养基中含有琼脂D. 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按功能的分类: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A、为避免杂菌的污染,在取样时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杀灭杂菌,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是避免

33、温度过高杀死目的菌,A正确;B、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故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B正确;C、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C错误;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实验的同时应设置对照,即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的过程及原理,尤其要区分不同培养基的分类依据及应用。19.据细胞报告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转化为GV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4、 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 X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过程中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D. 过程选择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将颗粒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为卵母细胞培养、增殖的过程;为体外受精后培养到一定时期再胚胎移植的过程。【详解】A、过程是将小鼠的颗粒细胞经诱导成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其实质定向诱导分化,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X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C、过程体外受精的实质是雌雄原核融合,C正确;D、进行胚胎移植的时期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也可以是更早的时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

35、综合考查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解答关键是明确题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含义。20.用2 mol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取自同一部位的植物表皮,每隔相同时间在显微镜下测量视野中若干个细胞的长度x和原生质体长度y(如图1),并计算xy的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结果。对结果曲线分析中错误的是( )A. 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 的渗透压相等B. a点前比值不变说明表皮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C. b点前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D. 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x和y分别代表细胞的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y

36、,故x/y的比值越大,证明细胞失水越严重,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A正确;B、由题图可知:a之前不变的原因是一开始细胞失水较少,原生质体与细胞壁还未分离,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b点时x/y的比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细胞失水达到最大值,证明b点前细胞逐渐失水,故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正确;D、c点时置于乙二醇溶液中的x/y的比值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变小,证明细胞吸水,即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故选B。【点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

37、: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二、多项选择题21.图表示蚕豆叶肉细胞叶绿体中部分代谢变化,其中M、N、X代表小分子物质,、代表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M的化学元素来源于H2O和ADPB. 物质X由磷酸基、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C. 完成过程离不开生物膜,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D. 过程的物质转化过程是CO2C5C3C6HI2O6【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水的光解,为DNA的合成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X为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N为ATP,M为H和O2。【

38、详解】A、H和O2中的元素来自于水,A错误;B、物质X为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基、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的,B正确;C、过程是水的光解,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为DNA分子的复制,为暗反应过程,在叶肉细胞中的反应场所均为叶绿体基质,C正确;D、过程(暗反应)物质转化过程是CO2C3C6HI2O6,D错误。故选BC。【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故可进行DNA的复制,此外需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题图作答。22.复旦大学某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含有致病

39、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C. 3与4再生一个患病后代的概率为1/8D. 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父亲【答案】AC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且II2患病,又因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用假设法:伴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均不符合题意),且I1基因型为Aa,I2基因型为aa,A正确;B、I1基因型为Aa,I2基因型为a

40、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1/2aa,又因2患病,故其基因型为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B错误;C、I1基因型为Aa,I2基因型为aa,则3基因型为1/2Aa、1/2aa,4不患病,基因型为aa,两者再生一个患病后代(Aa)的概率为1/21/21/2(女性)=1/8,C正确;D、据题图可知,患者(女性)其母亲正常,母亲基因型为aa,则其致病基因(A)只能来自父亲,D正确。故选ACD。【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挖掘出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因该病为“卵子死亡”,故患者只有女性,据此分析作答。23.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侵染的关键是病毒表面

41、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特异结合。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是病毒S蛋白的载体B. 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促进浆细胞增殖并分泌抗体C. 初愈病人血浆中存在特异抗体可用于该病治疗D. 研制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途径【答案】C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反应,当机体再次侵入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S

42、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特异结合”,故ACE2应是病毒S蛋白的受体,A错误;B、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其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B错误;C、初愈病人血浆中存在特异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故其抗体可用于该病治疗,C正确;D、可用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故可能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途径。故选CD。【点睛】本题结合新冠肺炎考查体液免疫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过程,解答此题需要充分把握题干信息,进而分析作答。24.科学家对红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CHIP28)进行测序并克隆到该蛋白的cDNA,并且将含有CHIP28表达质粒的非洲爪蟾卵细胞放到低渗溶液中后,发现细胞迅速发生膨胀,而没有C

43、HIP28表达质粒的卵细胞形状没有变化。此外,他们还将CHIP28重组到脂质体上,结果发现该脂质体也能吸水膨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 构建表达质粒的目的是使CHIP28基因能够在卵细胞中复制和表达C. 可以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CHIP28表达质粒导人非洲爪蟾卵细胞D. 结果表明CHIP28参与细胞膜上水分子运输,该方式属于协助扩散【答案】ABD【解析】【分析】CHIP28为一种蛋白质,根据题意可知,含有该蛋白质的细胞或脂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膨胀,而没有CHIP28的细胞不会吸水膨胀,说明CHIP28和水分子进出细胞有关。【详解

44、】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A正确;B、构建表达质粒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CHIP28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卵细胞)中复制和表达,B正确;C、将CHIP28表达质粒导入非洲爪蟾卵细胞的方法为显微注射技术,C错误;D、据题干信息“没有CHIP28表达质粒的卵细胞形状没有变化,将CHIP28重组到脂质体上,发现该脂质体也能吸水膨胀”,证明CHIP28参与细胞膜上水分子运输,该方式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ABD。【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5.利用鸡血进

45、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将鸡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实验B. DNA在014 molL-1 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C. 可用95%的冷酒精进行DNA的纯化D. 在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试剂反应呈蓝色【答案】CD【解析】【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详解】A、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混合均匀后离心,取血细胞的

46、沉淀物进行实验,A错误;B、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故可使DNA析出从而去除杂质,B错误;C、DNA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因此在溶有DNA的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后,用玻棒轻缓搅拌,这样可以进一步纯化DNA,C正确;D、DNA与二苯胺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呈现蓝色,D正确。故选CD。【点睛】识记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26.南通某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芒草、韭菜叶片为材料,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 制备叶圆片 取生长旺盛的2种植物叶片,用打孔器制备直径为l cm的叶圆片。步

47、骤2 制备真空叶圆片 向装有10 mL蒸馏水的注射器中加入10片叶圆片(如图1),在排除注射器前端空气后堵住前端小孔,再连续多次拉动活塞,直至叶圆片全部下沉至水底。置于黑暗环境中保存。步骤3 实验探究 取注射器6个,分别放入10片芒草叶圆片,再依次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然后将6个注射器插入实验架上圆盘内圈16号小孔中(如图2),置于适宜温度下,开启LED冷光源并计时,记录并计算每组叶圆片上浮到液面的平均时间。再用韭菜叶圆片重复上述实验。请回答:(1)步骤2中制备的真空叶圆片保存时,置于黑暗中的原因是_。(2)实验中选用“LED冷光源”是为防止_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上

48、浮是由于_,使叶圆片浮力增大。(3)实验结果如图,CO2浓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为_,NaHCO3溶液浓度小于3.5%时,两种植物叶圆片对CO2浓度变化更敏感的是_。(4)该小组还利用内、中、外三圈各三个小孔来探究光照强度对芒草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观察到各个注射器中叶圆片上浮均较快且差异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_、_ 。【答案】 (1). 避免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2). 温度 (3).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O2在细胞间隙积累 (4). 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与植物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5). 芒草 (6). 光照强度过强 (7). 光照强度差异不明显(或NaHCO3溶液浓度过高

49、或CO2浓度过高)【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是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通过NaHCO3溶液浓度控制)和植物类型,因变量为O2的产生量(以每组叶圆片上浮到液面的平均时间衡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为避免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将步骤2中制备的真空叶圆片保存时置于黑暗中。(2)因温度也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故为防止温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应选用“LED冷光源”;实验过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O2会在细胞间隙积累,使叶圆片浮力增大,并造成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上浮。(3)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NaHCO3溶液浓度越高,叶片上浮的

50、时间越短,即CO2浓度与植物光合速率呈正相关;NaHCO3溶液浓度小于3.5%时,芒草随Na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化趋势更为明显,故其对CO2浓度变化更敏感。(4)若利用内、中、外三圈各三个小孔来探究光照强度对芒草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观察到各个注射器中叶圆片上浮均较快且差异不明显,可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考虑,如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故原因可能有光照强度过强、光照强度差异不明显(或NaHCO3溶液浓度过高或CO2浓度过高)。【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而进行相关过程的分析作答。27.微生物在尿素工厂的废水中难以生长。研

51、究人员利用2种载体固定脲酶,并比较脲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和脲酶对尿素废水的降解能力,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其中酶回收率 (%):(固定化酶的总活力/脲酶冻干粉总活力)l00%。请回答:(1)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时难以溶解,且形成的凝胶珠容易出现 _现象,在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后再_。(2)本研究固定脲酶的方法属于_,研究中可以通过_(写出一种正确方法即可)增加凝胶珠的硬度和内部交联程度,以减少酶损失。(3)制作凝胶珠时,刚溶化的载体需 _后才可与脲酶混合。使用的注射器前端小孔的内径不宜过大,以防止凝胶珠体积过大影响_。(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更适合用于固定化脲酶的载体是 _,其依据是_。【答案】 (1).

52、 拖尾等 (2). 加水定容 (3). 包埋法 (4). 适当增加包埋载体浓度(或适当增加CaCl2溶液浓度或适当延长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的浸泡时间) (5). 冷却至室温 (6). 胶珠内外物质交换效率 (7). 海藻酸钠 (8). 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热稳定高,尿素分解效率高【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三种酶的回收率均有所下降;据图2分析可知,海藻酸钠的尿素分解效率高。【详解】(1)海藻酸钠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因浓度过高时难以溶解,且形成的凝胶珠容易出现拖尾等现象;在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后再加水定容。(2)本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脲酶的方法称为包埋法;为增加凝胶珠的硬度和内部交联

53、程度,以减少酶损失,可通过适当增加包埋载体浓度(或适当增加CaCl2溶液浓度或适当延长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的浸泡时间)等措施实现。(3)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后,才可与脲酶混合,避免高温使酶失活;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转入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前端小孔的内径不宜过大,以防止凝胶珠体积过大影响胶珠内外物质交换效率。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图1中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回收率受温度影响较小,且图2中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故固定化脲酶的载体更适合选择海藻酸钠。【点睛】明确固定化酶的原理及流程,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

54、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一类吞噬细胞。请回答:(1)自扩增mRNA合成的原料是_,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细胞的方式是_。(2)过程、都能独立进行是因为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_,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填“35”或“53”)。(3)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 _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获得_,具备对病毒的免疫力。(4)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

55、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答案】 (1). 四种核糖核苷酸 (2). RNA复制酶编码区 (3). 胞吞 (4). 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5). 53 (6). T细胞 (7). 记忆细胞等 (8). 细胞核 (9). RNA酶【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自扩增mRNA包括翻译区和非翻译区两大区域,其中翻译区又分为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经脂质体包装后,自扩增mRNA可侵入或者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树突细胞,经过一系列过程后合成抗原肽。【详解】(1)构成mRNA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

56、核苷酸;据图分析可知,自扩增mRNA含有RNA复制酶编码区,故其能自我扩增;据图可知,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是以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细胞的。(2)、为翻译过程,能让翻译过程进行及结束是因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核糖体上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3)因病毒为胞内寄生物,故会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具体过程为: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T细胞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同时获得记忆细胞,具备对病毒的记忆和免疫力。(4)结合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 mRNA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

57、中的风险,且易被RNA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故mRNA疫苗的安全性比DNA疫苗更有优势。【点睛】解答此题需充分把握题干信息,如多肽链的长度、脂质体包裹后进入细胞的方式、mRNA不进入细胞核等,结合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分析作答。29.为研究西瓜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以白瓤西瓜自交系为母本(P1)、红瓤西瓜自交系为父本(P2)开展如下杂交实验。自交系是由某个优良亲本连续自交多代,经过选择而产生的纯合后代群体。西瓜的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请回答:(1)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西瓜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2)这对性状不可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3)若西瓜果肉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

58、a和B、b控制,则: P1的基因型为 _。基因A(a)与B(b)位于 _,且两对等位基因对果肉颜色的 影响可能表现为下列中的_效应。回交二后代与回交一后代相同的基因型是_,该基因型个体在回交二后代的白瓤瓜中占_。为验证第题的假设,研究人员选择亲本杂交的F1个体之间随机传粉,若后代表现型及 比例为_,则支持假设。【答案】 (1). 去雄 (2). 回交二后代中白瓤西瓜:红瓤西瓜比值接近3:1而不是1:1 (3). AABB (4). 非同源染色体上 (5). 重叠 (6). AaBb (7). 1/3 (8). 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以白瓤西瓜自交系为母本

59、(P1)、红瓤西瓜自交系为父本(P2)开展杂交实验,F1全为白瓤,证明白瓤为显性;回交实验二让F1白瓤(杂合子)与亲代红瓤杂交,后代白瓤:红瓤3:1,则可推知该性状不止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详解】(1)因西瓜的花为单性花,故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西瓜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去雄。(2)由以上分析可知: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则回交实验二中红瓤:白瓤应接近1:1,实际上回交实验二让F1白瓤(杂合子)与亲代红瓤杂交,后代白瓤:红瓤3:1,故这对性状不可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3)由以上分析可知,白瓤为显性性状,且P1为纯合的白瓤,故其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由回交实验二F1白

60、瓤(AaBb)与亲代红瓤(aabb)杂交,子代白瓤:红瓤=3:1可知,基因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为连锁,则后代比例应为1:1);且只有当两对基因全为隐性时才表现为红瓤,只要有一个以上显性基因即表现为白瓤,故符合基因的重叠效应。回交二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回交一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故回交二后代与回交一后代相同的基因型是AaBb;该基因型个体在回交二后代的白瓤瓜中(AaBb、Aabb、aaBb)占比为1/3。选择亲本杂交的F1个体(AaBb)之间随机传粉,则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

61、1aabb,若第题的假设成立,则子代表现为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点睛】解答此题需充分挖掘题干信息:明确亲本均为纯合子,并能理解回交的定义,根据回交后代的表现型推导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分析作答。30.为综合利用并改良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科研人员研究了镉胁迫对能源作物甜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施钙的缓解效应。他们将培养20d后的甜高梁幼苗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3种处理:CK(对照)、Cd(0.2 mmoLL-1 Cd)、Ca(3.0 mmolL-1 Ca加0.2 mmoIL-1 Cd),测定处理15d和30d后的幼苗叶绿素总量,并观察30d时甜高梁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图。请回

62、答:(1)研究人员将培养20d的幼苗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4盆的目的是_。(2)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理是_。(3)由图1可知镉胁迫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_(过程);结合图2分析,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是_。(4)钙能缓解镉胁迫,施钙30d后可使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缓解约_%。(5)甜高粱含有丰富的糖类,但镉污染土壤中收获的甜高粱不能作为家畜饲料,这是因为_,可通过 _ 转变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物质。【答案】 (1). 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2). 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3). ATP和H (4).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5). 类囊体结构破坏 (6).

63、 50% (7). 重金属镉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家畜和人的健康 (8). 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等途径【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为探究“镉胁迫对甜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施钙的缓解效应”,据图1可知,与对照相比,Cd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Ca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对照;图2显示Cd组和Ca组的叶绿体形态差异明显。【详解】(1)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设计时通常需要设置重复试验,故本实验中需要将培养20d的幼苗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4盆。(2)因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实验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3)叶绿素可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故若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反应产生的AT

64、P和H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由图2可知,Cd组的叶绿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类囊体结构被破坏,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4)据图可知, 与Cd组比较,30d后Ca组叶绿素增长2.8-2.1=0.7mg.g-1,与对照组比较,Cd组下降数量3.52.1=1.4 mg.g-1相比,钙30d后可使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缓解约0.7/1.4=50%。(5)由于重金属镉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家畜和人的健康,故镉污染土壤中收获的甜高粱不能作为家畜饲料;但可通过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等途径转变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物质。【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理清实验的变量关系,并能结合实验题图结论分析作答是解

65、答本题的关键。31.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回答:(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_ 。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是_。(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_,这种分子必须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 _ 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交感一肾上腺髓

66、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_。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 _。(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_。【答案】 (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 增加 (3). 拮抗作用 (4). 神经递质 (5). 特异受体 (6). 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 (7). 短 (8). 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机体受应激源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67、含量会升高,最终使蛋白质分解加快,脂肪转为糖的速率加快;同时脑干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进而引发机体的一系列反应,此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既有下丘脑和脑干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多种激素参与的调节,故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根据作用结果为肝糖原分解加快,可判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激素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故两者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是拮抗。(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靶细胞)通过信号分子神经递质进行交流;神经递质必须与靶细胞(肾上

68、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3)警觉期以途径神经调节(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是因为与体液调节相比,这一调节途径中有神经参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但该调节方式持续时间短。(4)据图分析可知: 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故若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病人会出现创伤性糖尿病。【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要求考生能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熟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与区别,进而结合题图作答。32.图是某草海湿地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结构图。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

69、成分除图示外还有_和 _ 。小白鹭属于第 _ 营养级。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多的是_。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这是因为_。(3)某学生提出“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不止一条食物链,其依据是 _。(4)有调查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这一演替类型属于_,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则该湿地生态系 统抵抗力稳定性_。【答案】 (1). 分解者 (2).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三、四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 (5). 该生态

70、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较复杂,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 (6). 水生植物不是一个物种 (7). 次生演替 (8). 越强【解析】【分析】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牧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1)图示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白鹭在不同食物链中分别属于第三(如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第四营养级(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鳑鲏小白鹭)。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分析,食物链越长,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故苍鹭获得能量的途径中能量损失最

71、多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秀丽白虾虾虎鱼苍鹭;在一个较为复杂的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后,其他的同生态位的生物会迅速替代,故该生态系统中虾虎鱼数量急剧减少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3)因水生植物不止一种(不是一个物种 ),故“水生植物鳑鲏小白鹭” 不止一条食物链。(4)与2005年相比,2014年草海湿地浮游植物中绿藻和蓝藻占比明显下降,而硅藻占比明显上升,是硅藻的优势取代过程,这一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多样性指数有关,该过程中草海湿地优势种种数越多且优势度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

72、系统的组成成分,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而结合题图作答。33.基因工程为培育抗病毒植物开辟了新途径,下图为研究人员培育转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 因(CMV-CP基因,长度为740个碱基对)番茄的主要过程示意图(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1)将CMV-CP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后,培育的番茄植株具有抗CMV感染能力,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该免疫过程中抗原是_。(2)过程接种的农杆菌细胞中,Kanr及CMV-CP基因应整合在Ti质粒的T-DNA内部,这是由于 _。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农杆菌的目的是_。(3)为确定用于筛选的Kan适宜浓度,研究人员进行

73、实验,结果如右表。最终确定过程加入的Kan浓度为35mgL-1,该浓度既可_,又不至于因Kan浓度过高影响导入重组DNA细胞的生长发育。Kan浓度/mgL-1接种外植体数形成愈伤组织数外植体状况05549正常形成愈伤组织25662只膨大、不易形成愈伤组织35660变褐色死亡50640变褐色死亡(4)过程、所需的培养基为 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过程再生植株抗性鉴定时,引物序列设计的主要依据是_,引物序列长度及G+C比例直接影响着PCR过程中_(填“变性”或“退火”或“延伸”)的温度。(5)过程电泳结果如图,其中l号为标准参照,2号为重组Ti质粒的PCR产物,3-6号为抗性植株DNA的

74、PCR产物,可以确定36号再生植株中 _号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答案】 (1). CMV-CP(花叶病毒外壳蛋白) (2). Ti质粒中仅T-DNA片段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中 (3). 使农杆菌大量繁殖,重组Ti质粒扩增 (4). 杀死没有导入重组DNA的普通番茄细胞 (5). 固体 (6). 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 (7). 退火 (8). 3【解析】【分析】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

75、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详解】(1)据题干信息可知“将CMV-CP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后,培育的番茄植株具有抗CMV感染能力”,故可推知该过程中抗原是CMV-CP(花叶病毒外壳蛋白)。(2)由以上分析可知:因Ti质粒中仅T-DNA片段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中,故Kanr及CMV-CP基因应整合在Ti质粒的T-DNA内部;为使农杆菌大量繁殖,重组Ti质粒扩增,需要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农杆菌,液体培养基可使菌体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3)据题干信息可知: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故若番茄细胞中成功导入重组质粒,则能在Kan培

76、养基上存活,若未成功导入,则将被杀死,据表格数据可知,在Kan浓度为35mgL-1时,既可将未导入重组DNA的普通番茄细胞全部被杀死(愈伤组织为0,外植体变褐色死亡),又不至于因Kan浓度过高影响导入重组DNA细胞的生长发育,故该浓度为适宜浓度。(4)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所需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过程再生植株抗性鉴定时,引物应根据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设计;G+C比例越高,引物越容易与模板链结合,其比例直接影响着PCR过程中退火的温度。(5)据题干信息知,2号为重组Ti质粒的PCR产物,则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的植株电泳应与2号结果相似,对应3号植株。【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尤其明确PCR技术扩增的原理、掌握Ti质粒的功能,并能对标记基因的作用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