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城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内部讲义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基础梳理【课程标准】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总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趋向统一。)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
2、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一)春秋时期的主要改革:齐国的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经济基础的变革)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二)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
3、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侧重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意义:通过改革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二、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经济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治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
4、,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贵族特权,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地主阶级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社会风俗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有利于革新社会风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全面性)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彻底性)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长期性)4、推行力度大:商鞅变法过程中,采取严厉手段,严
5、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5、成效最明显: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有效性)(进步性)三、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政治: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历史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5、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二)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疑难解惑】一、秦国改革的具体背景:1、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2、秦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
7、法图强。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得到统治者支持,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商鞅改革态度坚决,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而且取信于民。建立县制,且强调法治,使新法在地方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三、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
8、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四、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从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或者说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注意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和政治经济要求。抓住“破”和“立”两根线索,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是“破”,
9、即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变法的两个要害问题。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五从商鞅变法得出的启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十方法点拨:我们选修部分共有5个改革,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凡是改革,我们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改革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2改革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种
10、种阻力和困难,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3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于保守派力量的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内外环境等;4评价一场改革或变法,主要是看其是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看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改革的性质有奴隶主阶级性质、地主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社会主义性质;6改革按内容可以分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调整。【重难点解析】1、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
11、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从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或者说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注意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和政治经济要求。抓住“破”和“立”两根线索,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是“破”,即
12、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变法的两个要害问题。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商鞅变法 练习一、选择题: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2、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生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焚烧诗书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
13、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5、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6、对于秦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7、“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
14、的必然趋势、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8、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 B、 C、 D、9、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 C、 D、11、下列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评述正确的是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A B C D 12、商
15、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13、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为田开阡陌封疆 相地而衰征 令民为什伍 尽地力A B C D 14、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B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 “为田开阡陌封疆”15、商鞅变法与魏文侯变法最主要的不同是A 对两国旧贵族的打击程度 B 对两国社会经济的影响C 对以后两国争霸的影
16、响 D 对后世的影响程度16、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主要是为了A 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打击旧贵族势力 D 发展农业生产17、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奖励军功 奖励耕织 建立县制 焚烧诗书A B C D 19、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A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 秦
17、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 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 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20、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 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 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封建制度C 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D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二、材料解析题:21、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18、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请回答: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22、材料一 三年,卫鞅说孝文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庶长。材料二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
19、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完成:(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为何?(3)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3.(9分)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
20、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2分)(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
21、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商鞅变法 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C 4.A 5.C 6.C 7.B 8.A 9.C 10.B 11.B 12.A 13.C 14.A 15. B 16.D 17.B 18.D 19.C 20.C二、主观题:2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其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
23、法所建立的新秩序。应主要着眼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查其社会变化的意义。“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2、(1)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2)“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3)“倾邻国而雄诸侯”。23、(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2分)(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分)(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24、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倾邻国而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