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铁生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一岁零七个月时,失去了视觉、听觉以及说话的能力。霍金,因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却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罗斯福,腿有残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张海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身残志坚,被誉为“当代保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合欢树插队的故事我与地坛答自己问务虚笔记作者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 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 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 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 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
2、举成 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 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学习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宿命():坍圮():玉砌雕栏():亘古不变():窸窸窣窣 x s 肆意():隽(恪守():熨帖:sTn pqgnsjun,另同“俊”(jn)k 严格遵守。恪:谨慎而恭敬。y表示心里平静。检查预习另读“熨”(yn),如“熨斗”。整体感知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2.“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注意标画重点语句)“这古园仿佛就是为
3、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废了双腿。”“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十五年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跟我有着“宿命的味道”的地坛有何特点?(读1-3段,标画重点词语)一座废弃的 古园,园子荒芜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条腿残废后的最 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荒芜冷落 失魂落魄地坛“我”四
4、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该不该去死?为什么出生?怎样来活?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我开始长时间地思考: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我开始用全部的生 命去体悟生活的味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
5、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
6、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问:这几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被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残 志不残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 (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5.六个“譬如”句 衬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发生命思索 本身即是感悟 生命的可贵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如花”时会否绚烂悦目,“似絮”的话又能否轻柔自在。如果可以把握生命,把握生命中花开絮扬的日子,为社会献一分关怀,也算不枉此生。子鹜(1973-1996)一个人的生死不
7、是由自己决定的,是自然的安排;就像我们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应由自己决定。我们不该刻意去追求死亡,我们应该好好的活着,珍爱自己的生命。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
8、,人也不例外。地坛的景物使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里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作者有什么样的生命感悟当时的地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吗?离家很近,前往方便;我双腿残疾失魂落魄;地坛荒芜冷落;情感共鸣逃避答:地坛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我为什么去地坛?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自己的身影。地坛
9、荒芜冷落:荒芜但并不衰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对我的启示第一次涅磐小结: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作业1、通读全文,领会作者情感。2、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字里行间体现出你的情感(或喜爱或哀伤等)。结合自身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事例1: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战胜苦难拓展延伸
10、事例2: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 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 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 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 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 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 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 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躲避苦难事例3: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
11、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笑对苦难事例4: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利用苦难事例5:在塔
12、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 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 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 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 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 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 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 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 的伟大。-准备十八岁袁丽娟 抗争苦难生命的可贵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如花”时会否绚烂悦目,“似絮”的话又能否轻柔自在。如果可以把握生命,把握生命中花开絮扬的日子,为社会献一分关怀,也算不枉此生。子鹜(1973-1996)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