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5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明代王阳明对“敢直其身,敢行其意”勇的力行力倡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

2、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由此,才有了孟子“尽心知性”之说,程子“心譬如谷种”之谈,以及周敦颐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所谓“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行。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不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也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主张战斗力的提升在于“莫径治气”。“即气而力在”肯定了勇之气,也意味着肯定了勇之力。“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

4、我们,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强武之民,反归于劣败淘汰之数”的悲惨命运,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写就了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在梁启超的笔下,大智大勇的孔子,不畏强权的曹沫、毛遂,以死报恩的侯赢,宁折不屈的项羽,等等,都被视为武勇精神的象征。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儒侠说”使尚武精神发扬光大,以“刚毅特立”“艰苦卓绝、奋厉慷慨”的亦儒亦侠的古“儒侠”为典型,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

5、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艰难、挫折等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每一个人都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勇德理论上的阐释,孟子对勇的思考是孔子思想的深化。B.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心性之勇具有形上超越性,其价值在气力之勇之上。C. 孔子的智勇可倡不可力行,曹沫的不畏强权、侯赢的以死报恩具有践行价值。D. 在崇尚和平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勇在现代社会没有提倡的必要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从中华民族对勇德理论的阐释谈起,接着阐明勇的内涵和发展,最后提出倡议。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理论,也有力论证了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对勇德的探索和建设是不断发展的。C. 文章深入探讨了勇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明确指出今天在文化层面倡导勇德精神的意义。D. 文章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这一论断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勇正式进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领域。B. 近现代兴起救亡图存思潮,梁启超提出了武勇精

7、神,章太炎提出了侠勇精神,这些都体现出对传统勇德的反思。C. 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真正的勇既不受制于现实的规定,又具有现实的力量。D. 勇德既是个体战胜困难不可或缺的品性,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所必需的德性,着力培育勇德精神具有深远意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

8、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

9、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材料二:“侠”是

10、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汉代史家司马迁从侠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神力量和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出发,始对侠客立传,并对侠义精神进行了极度褒奖和强力推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接汉而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转折点,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文人歌咏时期,由历史写实式书写转向文学想象和浪漫发挥。与两汉相比,侠义精神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促使文人希图立功乱

11、世、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与游侠不爱其躯、仁义至上的人生信条一拍即合,建安骄子曹植不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叹。六朝以来,文人士子纷纷于咏侠诗中流露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徜徉乐游于侠的精神世界,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成为文人理想人格与精神气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唐代宏大的社会气象、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巨大的文化融合力更是文人歌咏侠义精神的天然土壤。宋诗沿着唐诗辉煌的留风余脉继续演绎着千载不衰的侠义精神,诉说着文人耿耿报国之心。此时有岳飞“八百里路云和月”的侠义精神梦幻之旅、“壮士饥餐胡虏血”的国仇家恨,也有晚年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梦萦。此时的侠义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连在了一起,侠

12、义情、家国恨不分彼此、合二为一。在明清时期,古典文化进入整合时期,侠义精神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静态地寄身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集大成的章回小说与历史回忆中,更弘扬于戚继光、俞大猷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壮举中。近代文人更是在国家民族遭遇空前危亡变局的关键时刻,以侠义精神著书立说启蒙愚昧国民、激起民族斗志。(摘编自张吉珍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论释)材料三:往昔人们看武侠小说,总认为它们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读物,怡情消遣尚可,要专注研究则似乎太小题大做,正统的文化界对之更是不屑一提。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如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成分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转化而来的,武功招数、人名地名、情节

13、设计、人物性格其深厚的国学底蕴,是很多现当代小说都难以攀及的。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读者消除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之中。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急促,人们心理的普遍浮躁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在烦嚣和压力之下,要静心看那些厚重沉实的古文经典,耐性听远古的回音,也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武侠小说正在读者与学术的距离中筑建着一个异类的文化架构,摆脱经院文学一直传承的固定思维模式,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摘

14、编自宋韵琪武侠: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庸著作几乎涵盖中国各个文化分区,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B金庸对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也带有鲜明批判,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更具有稳定性。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武侠小说如今已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但侠义精神作为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已融入民族血脉。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金庸小说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B. 金庸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带有很强的区域特

15、征,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C汉朝以后,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了文人歌咏时期,其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D武侠小说平易近人,让读者消除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6.在当今时代,文学作品应如何传承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送一朵荷花余显斌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

16、。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他想娘,想自己的家。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

17、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妻子见了,满眼疑惑。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

18、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金湖的莲啊,

19、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

20、流出。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外润泽。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B. 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C.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D. 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 “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

21、但“都不问是什么”, 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8. 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9.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白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

22、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23、。统日:“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B.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

24、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20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

25、五等爵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受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了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则,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射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统进策曰:

26、“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5分)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东屯北崦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注】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14.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B. 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

27、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C. 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D.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15.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论语中,孔子也有相近的表述: , 。(2) 论语中,孔子认为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句子是: , 。(3)论语中,孔子

28、用“ , ”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 ,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但他们对于潮流的去向和来路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距离。他们关

29、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心中那块精神园地,其中珍藏着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赴汤蹈火 叱咤风云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 冲锋陷阵 风云际会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C. 赴汤蹈火 风云际会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 冲锋陷阵 叱咤风云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18.

3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D.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他们对于潮流的去向和来路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但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距离,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B. 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距离,但他们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C. 他们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往往与一切

31、潮流保持距离,但他们并不直接投身时代的潮流。D. 他们并不直接投身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距离,但他们对于潮流的去向和来路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而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 ,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速度约每秒57公里;而破坏性更大的横波, ,则会延后到达。地震监测仪器 ,计算机即刻计算出发震时间、震中、震级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可以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从而减小当地的损失。21. 下面是某公司

32、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近期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招聘兼职的诈骗活动,并收取一定押金。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坏了我公司声誉。现我公司特此作以下通告:我公司只会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正式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且未以任何方式收取押金;对此类欺骗行为作出强烈遗憾并将此事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我们将彻查并对不法分子的欺骗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校园追星族掀起阵阵追星热,把校园搅得沸沸扬扬。追星族们到处搜集“星”们的有关资料,熟悉“星”们的生日、体重、身高、血型、爱好有的还随

33、身带着明星画片,像护身符一样;不知花去多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有人不去追星,却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他们认为追星并不能提升自己,我们为什么不将追星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修己”呢?请以“追星与修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答案:1.A; 2.C; 3.B解析:1. B.“其价值在气力之勇之上”有误;C.“孔子的智勇可倡不可力行”有误D.“传统意义上的勇在现代社会没有提倡的必要性”有误。2.C“文章深入探讨了勇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有误。3.B“这些都体现出对传统勇德的反思”有误。 4B【解析】A.“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

34、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错误,由原文“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可知.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错,由原文可知,是“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并不是“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而不是“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错误,由原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可知,是汉代以后,游侠从“正史中”销声匿迹。5A【解析】扩大范围。“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可知,构建“文化中国”是金庸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魅力”,而

35、不是武侠小说的“决定性因素”。6要提升作品质量,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与时代紧密相联,体现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要平易近人,把侠义精神自然地植于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精神境界。7. C“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理解错误,小说的重点在表达将军的思乡之情上,并没有对将军戎马生涯作过多的介绍。 8. 正面描写。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将军对家乡的思念。侧面表现。通过妻儿的疑惑以及儿子最后的落泪着力表现将军内心的愁苦。环境烘托。将将军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将军被迫当兵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9. 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金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营造静谧、祥和的氛围。

36、情节上,照应前文将军的回忆和梦境,也暗示将军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让他魂归故土。主题上,以荷花盛开之美好,寄托作者的对“回归”的美好愿望,升华了小说的主旨。表达效果上,以温馨、美好之景作结,给读者带来阅读美感,并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B原文标点: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11B “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错,应是居于首位的意思。12C “直言自己没错”分析错误,原文为“统对曰:君臣俱失。”13(1)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一个州。”

37、(得分点:“因”“执”“用兵”各1分,句意1分)(2)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得分点:“相闻”“急”“装束”各1分,句意1分)14. C 颈联,诗人步入山林,暂时离开荒废的乡村,看到的山林之景就诗意而言,确实是清幽的,原本悲愤的心情也得到暂时的舒缓,也是诗章节奏的一个变化,但诗人并未因此萌生归隐山林的想法。15. 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惟见鸟”“未逢人”,衬托乡村一片荒芜,寄寓

38、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国家、民生的深深忧虑。诗人回首“战地”“黄尘”,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1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答案】17.D 18. C 19. B【17题详解】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叱咤风云:叱咤指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震慑力和威力极大。风云际会: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指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由语境“指点江山,去

39、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可知此处说的是人的威力,应选“叱咤风云”。“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指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D。【18题】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D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故选C。

40、【19题】原句“来路”与“去向”语序不当,应该先“来路”后“去向”,排除AD;“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距离”是对“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潮流”的解释,应调整到“但他们对于潮流的怀着深深的关切”之前,排除C。20【答案】 (1). 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 (2). 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3). 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21【答案】“假扮”改为“假冒”或“冒充”,“损坏”改为“损害”,“通告”改为“声明”,“正式”改为“正规”,“遗憾”改为“谴责”。【参考译文】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颍川人司马徽清名儒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

41、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一直到夜里,司马徽认为庞统很不一般,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渐渐出名。后来郡府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于是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地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一个州。”刘备说:“刚来到别国境内,恩德威信还没有树立,这样做不行。”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为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

42、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策。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强大的兵力,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向刘璋上表章进谏,让刘璋打发将军您回荆州。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这两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对您的离去感到高兴,估计必定会轻装来见您,将军您利用这个机会捉住他们,前去夺取他们的军队,然后就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撤军返回白帝城,和荆州大军结合,慢慢再来图谋他,这是下策。如果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就会陷入困境,不能长期这样。”刘备同意了他的中策,就杀了杨怀、高沛,回军攻

43、向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设酒宴欢庆,对庞统说:“今天的盛会,可以说是其乐无穷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百姓在前后歌舞相送,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应该马上离席出去!”于是庞统不知所措地退了出去。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开始并不和刘备相看、道歉,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争论,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刘备进军包围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作靖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