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428.50KB ,
资源ID:63543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54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四川省德阳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四川省德阳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四川省德阳三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由丁图可知,该生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x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诱变剂可使青霉菌发生变异),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x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2、是()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Bx决定了青霉菌变异方向,增大了突变频率C在x作用下青霉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b是最符合人们所需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3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BCD4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3、,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器官较大,有机物含量增加6限制酶Mun和限制酶EcoR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ABCD7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

4、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应加抗生素()A仅有链霉素B仅有氨苄青霉素C同时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D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8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9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

5、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10图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D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

6、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1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700只长翅果蝇和3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杂合子占30%第二年残翅果蝇减少了10%,其他不变,v的基因频率为()A42%B45%C43.3%D58.8%13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1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点

7、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15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6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8、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1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C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18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9红细胞和肝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浆D血浆和组织液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

9、基酸21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BCD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7.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2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ABCD24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10、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C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2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2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

11、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7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28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能正确表示突触后膜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的膜电位状况是()ABCD29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

12、,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3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二、简答题(本题共4道题,共40分)31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13、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32如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2)B常用的方法为(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5)由GJ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和33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组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1)该性状是由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

14、因决定的,且只有在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花(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如果,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34神经调节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如图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为传出神经部分,其上放置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

15、兴奋时的电位变化;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据图分析有关问题:(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甲中(填序号)所决定的剪断图中的,刺激左侧的神经,骨骼肌(是/否)会收缩,这(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电/化学)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时离子大量内流使膜电位发生改变(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当用a刺激神经时,骨骼肌不再收缩:有可能的原因是传出神经c处受损,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骨骼肌受损,探究实验如下: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则原因是;(填)如果用a刺激神经,

16、在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则原因是;(填);如果已经确定是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可用以下实验来证明: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不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能/不能)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能/不能)收缩2015-2016学年四川省德阳三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由丁图可知,该生物基因组

17、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分析】四幅图是本题解题的切入点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一对基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解答】解:A、甲图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均有一对等位基因,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

18、分离定律,而两对基因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A错误;B、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4条,故B错误;C、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故C错误;D、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由于X和Y上的基因组成有所不同,因此该生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3条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DNA序列,故D正确故选D2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x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

19、(诱变剂可使青霉菌发生变异),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x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Bx决定了青霉菌变异方向,增大了突变频率C在x作用下青霉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b是最符合人们所需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阅读度题图和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题图可知,与基因突变前相比,使用诱变剂x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的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多方向),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剂X增大了突变频率,但不能

20、决定变异的方向,B错误;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诱变剂x不能使青霉菌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d的菌株数量与a、c相同,青霉素产量最高,单株青霉菌的青霉素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所需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b与a的青霉素产量与a相同,但是b菌株数多,单菌株青霉素产量小于d,D错误故选:A3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重组的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减数分裂过程中类型:共分为两种:(注意发生的两个时期) 1、简单来说就是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

21、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前期); 2、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看图可知: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是受精作用,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中故选:A4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多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

22、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骤变等)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解答】解:A、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纺锤体形成,获得多倍体植株,故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A正确;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纺锤体形成,没有抑制着丝点分裂,B错误;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洋葱染色体为16条,该植株为四倍体,根的体细胞染色体为16条,地上部分体细胞染色体为32条,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64条

23、,不存在染色体数为8的细胞,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器官较大,有机物含量增加【考点】杂交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24、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解答】解: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25、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特点之一是不定向,B错误;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器官较大,有机物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B6限制酶Mun和限制酶EcoR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ABC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目的基因两侧都是限制酶EcoR的切割位点,因此应选用限制酶EcoR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限制酶Mum和限制酶EcoR的

26、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可见两者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用DNA连接酶可将两者切割后的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解答】解:A、用限制酶Mum切割该质粒后,不会破坏标记基因,而且还能产生与目的基因两侧黏性末端相同的末端,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A正确;B、该质粒没有标记基因,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B错误;C、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但用限制酶切割后会被破坏,因此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C错误;D、该质粒含有标记基因,但用限制酶切割后会被破坏,因此不适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D错误故选:A7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

27、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应加抗生素()A仅有链霉素B仅有氨苄青霉素C同时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D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其中标记基因可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即目的基因的插入不会导致标记基因失活由于“工程菌”中具有两种标记基因即抗性基因,所以

28、在培养基中同时加入这两种抗性物质,即可挑选出相应的工程菌故选:C8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DNA连接酶分T4 DNA连接酶和Ecoli 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而T4 DNA连接酶既能“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也能“缝合”双链DNA的平末端DNA连接酶具体功能是在形成重组质粒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解答】解:A、氢键是弱键,可以自动形成,不

29、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B、DNA连接酶可使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C、DNA连接酶具体功能是在形成重组质粒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正确;D、DNA连接酶能将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D错误故选:C9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

30、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据图分析,甲图所示现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图所示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解答】解:A、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都是结构变异,故A错误;B、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描述的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错误;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乙图的易位现象,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D、甲、

31、乙两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联会过程,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1:2,故D正确故选:D10图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D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解答】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

32、供原材料,而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A错误;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C、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D、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

33、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本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考查,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然后进化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加速了抗药性细菌出现,不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着,B错误;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灰色桦尺蛾变成黑色桦尺蛾,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34、,D错误故选:C1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700只长翅果蝇和3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杂合子占30%第二年残翅果蝇减少了10%,其他不变,v的基因频率为()A42%B45%C43.3%D58.8%【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解答】解:由题意知,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是1000只,Vv占30%,是300只,VV=700300=400只,vv=300只,第二年残翅果蝇减少10%,因此第二年残翅果蝇的数量是30030010%=270只,此时的种群数量是300+400+270=970只,因此v的基因频率是100%43.

35、3%故选:C13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让,AA和Aa作为亲本随机交配,可先求出A和a的基因频率,再算出相应基因型的频率【解答】解:由题意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让,AA和Aa作为亲本随机交配,且其比例为1:2,则A

36、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其后代A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频率是2=,aa的基因频率为=又因为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且两者比例为1;1故选:A1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点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本题是考查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和某基因的基因频率分析题意可知,环境对种群没有选择作用,因此不论

37、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随自交次数的增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逐渐降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逐渐升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A=16%,aa=36%,Aa=116%36%=48%,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A的基因频率=16%+48%=40%,a的基因频率=36%+48%=60%;自由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若种群进行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

38、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6%+48%=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36%+48%=4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8%=24%,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A=28%+24%=40%,a=48%+24%=6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故选:C15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

39、抗药性【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解答】解:A、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秀发的结果,是本来就存在的,A错误;B、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抗药性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B正确;C、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而

40、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C错误;D、设抗药基因是显性A,那么Aa自交的后代可能有aa(不抗药),所以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错误故选:B16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多样

41、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A正确;B、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D正确故选:B1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C不同物

42、种间的共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3、B错误;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有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18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B、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B错误;C、血浆与组织液之

44、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C错误;D、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A19红细胞和肝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浆D血浆和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据此答题【解答】解:(1)红细胞是血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2)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选:D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

45、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

46、:C21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

47、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正确;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错误;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错误;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正确;故选:C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7.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

48、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1)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

49、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正常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A错误;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B正确;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反应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C正确;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D正确故选:A2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细胞与外

50、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外界的氧气和养料要进入内环境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要通过内环境排除体外【解答】解: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氧气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也契合养料随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处,进入组织液,进而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再进入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随尿排出,二氧化碳和部分水由呼吸系统排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通过皮肤随汗液排除,因此,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故选:C24内

51、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C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2、【解答】解:A、机体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错误;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B正确;C、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正确;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正确故选:A2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

53、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正确;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错误故选:D2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

54、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

55、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27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

56、析】本题是对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和特点的考查,梳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具体过程,分析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活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化过程,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B正确;C、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正确;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D28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能正确表示突触后

57、膜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的膜电位状况是()ABCD【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本题是对突触结构与突触间兴奋传导过程的考查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解答】解:由题意“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可知突出后膜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故选:D29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

58、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膝跳反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由于ac=db,所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a、b处同时兴奋,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由d 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逆突触传递到左侧神经元,所以电流表会发生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的偏转【解答】解:静息状态: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a处

59、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c、d同时刺激,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 刺激引起的兴奋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cb 之间时,a、b处均恢复静息状态,外正内负,即指针向右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b点时,b点为外负内正,而此时a处恢复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即指针向左偏转到中间位置;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继续沿b向右传导时,a、b均恢复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指针回到初始状态,即向右偏转故选:C3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

60、、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神经递质,所以速度慢乙图中是突触后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虽然AB+BC=CD,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

61、,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B、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处,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F处,因此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C、的内容物即神经递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并消耗能量,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从E传到F,D错误故选:C二、简答题(本题共4道题,共40分)31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

62、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和C(填标号)(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

63、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2)C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需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3)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后形成尿液,经泌尿系统从内环境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A和C(2)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3)循环 泌尿32如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B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基

64、因突(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5)由GJ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植株细胞GHIJ人工种子”是基因工程育种2、五种育种方法总结: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

65、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

66、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解答】解:(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纯合体的含量;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方式,比较两种育种方式,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显著缩短育种年限(2)B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3)

67、E诱变育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5)由GJ的过程表示基因工程育种方式,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故答案为:(1)杂交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花药离体培养 (3)基因突变(4)秋水仙素(5)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33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组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

68、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1)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且只有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全为白花(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1:2,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69、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表格可知,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可推测紫花为双显性,即只有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形,所以该性状是由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双显性表现为紫色,即只有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 紫花(2)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所以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F2表现为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所以与白花亲本基

70、因型相同的占;同理组3中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所以组3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 全为白花(3)第3组实验的F1为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Aabb、aaBb、aabb,紫花:红花:白花=1:1:2故答案为:(1)

71、两 两 紫(2)AAbb 全为白花(3)AAbb 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1:234神经调节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如图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为传出神经部分,其上放置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的电位变化;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据图分析有关问题:(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甲中(填序号)所决定的剪断图中的,刺激左侧的神经,骨骼肌是(是/否)会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没有通过神经中枢)(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化学(电/

72、化学)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使膜电位发生改变(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当用a刺激神经时,骨骼肌不再收缩:有可能的原因是传出神经c处受损,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骨骼肌受损,探究实验如下: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则原因是;(填)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则原因是;(填);如果已经确定是突触d(神经与肌肉接头)受损,可用以下实验来证明: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能/不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能(能/不能)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能(能/不能)收缩【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

73、和图示分析可知:是传入神经、是突触结构、是传出神经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1)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由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决定的,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过来剪断图中的,刺激左侧的神经,骨骼肌能收缩,但这不属于反射活动,主要原因就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没有通过神经中枢)(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使膜电位发生改变(3)如果在b点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效应器受损;由于是传出神经,如果在a点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说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在a点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部位d受损故答案为:(1)是 不属于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没有通过神经中枢)(2)化学 钠(3)能 不能 能2016年4月9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